宋孝宗北伐失败,是否表明南宋并无收复北方失地的能力?

于无声处34

孝宗北伐,无天时,无地利,无人和,安能不败!

完颜亮败亡后,形势对南宋是很有利的。

首先,金国政局不稳。金世宗政变夺权与完颜亮之死,震动金国政坛。契丹人耶律窝罕乘机起事,拥众五万,自立为帝,与金世宗分庭抗礼。金人花了一年的时间,付出重大伤亡才把耶律窝罕的叛乱镇压下去。其次,在完颜亮南侵后,中原爆发大规模的汉人起义,有力地支援江淮一带的抗战。在这些起义队伍中,规模最大的当属耿京起义。倘若南宋大举北伐,与起义军遥相呼应,还是有算胜的。

时任川陕宣谕使的虞允文向宋高宗进言:“金亮既诛,新主初立,彼国方乱,天相我恢复也。和则海内气沮,战则海内气伸。”宋高宗以屈辱换来二十年和平,最终还是被金人扇了个大巴掌,当年硬要杀岳飞,现在终于还是蒙羞了。性格懦弱的高宗选择逃避,逊位给了宋孝宗。

宋孝宗上台后,便做了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为岳飞平反昭雪。正当大家觉得朝廷有希望了,一件谁也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孝宗的老师、时任参知政事的史浩竟然认为应该放弃陕西,避免对金人的挑衅。宋孝宗于是下诏,放弃宋军在西北收复的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此议一出,虞允文大惊失色,上书皇帝:“恢复莫先于陕西……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利害至重,不可不虑。”朝廷非但不听,反而把虞允文贬为夔州知州。

不得已之下,吴璘被迫与当年的岳飞一样,奉诏班师。

后来虞允文进京入对,慷慨陈辞,向皇帝阐明放弃土地的危害。宋孝宗这时才顿足道:“史浩误朕!”只是为时晚矣,吴璘所放弃的十三州之地,早已落入金人之手了。

随着老将张浚入主枢密院,主战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张浚出任枢密使后,金国遣使前来索取被南宋收复的海州、泗州、唐州、邓州、商州之地,并致信张浚称,要按照旧约(即绍兴十一年之条约)来划定边界以及岁币,否则将兵戎相见。此时金国已经平定耶律窝罕之乱,南宋政府坐失良机,错过了最佳的北伐时机。

张浚坚决拒绝金人之要求,他回信答复说:“疆场之一此一彼,兵家之或胜或败,何常之有?”张浚的强硬立场,令金世宗勃然大怒,遂派遣蒲察徒穆、萧琦等将领分别屯兵于虹县、灵壁,积粮修城,做好南侵的准备。

看来宋金之战不可避免。张浚入见皇帝称:“金人秋必为边患,当乘其未发攻之。”不能被动挨打,应该先发制人。宋孝宗恢复中原的决心是比较大的,于是决定出师渡淮,北伐收复中原。

隆兴元年五月,众人翘首以盼的北伐开始了。

由于张浚战前工作做到位,北伐伊始,进展十分顺利。北伐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李显忠指挥,渡过淮河大破金兵,收复灵壁。另一路由邵宏渊指挥,进攻虹县,遭遇金兵顽强抵抗,最后在李显忠的帮助下,还是攻克虹县。然则,邵宏渊不仅没感激李显忠,反而觉得丢了面子,心里不是滋味。

北伐军再接再厉,挥师进攻宿州。李显忠再度发威,大败金兵,追击二十里,克复宿州。当宋孝宗得悉此捷报后,大为鼓舞,他写信给张浚,称赞说:“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不过,宋孝宗高兴得太早了。金国很快出动十万步骑兵反扑。李显忠邀邵宏渊夹击金兵,邵宏渊却按兵不动。不仅如此,在李显忠与金兵血战时,邵宏渊居然还部下说风凉话:“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且犹不堪,况烈日被甲苦战乎?”李显忠孤军难敌,连夜撤军到符离。金兵追至此,宋兵大败,军资军械损失殆尽。

张浚主持的北伐就这样草草而终。

南宋发动的这次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时机选择不对。宋孝宗在对金态度上,较宋高宗为强硬,但上台之初尚且在和战之间犹豫,错失利用金国内乱的良机。当张浚北伐时,金世宗的统治已经稳固。其次,丧失地利上的优势。

在北伐之前,朝廷莫名其妙命令吴璘放弃西北三路十三州。倘若吴璘据陕西之地,发兵东向,侧击金国,则必定可以大大牵制金兵南下。但是浴血奋斗得来的土地,说丢就丢了,非常可惜。其三,北伐的计划过于简单、粗糙,进攻方向单一,给人感觉整个战略规划不到位。对比一下完颜亮的南侵,六十万金兵海陆夹击,在东起淮东、西至陕西千里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相形之下,南宋的北伐有点小打小闹,单线进攻,没有海军配合,没有与中原反金武装联络。其四,南宋荒于兵事已久,军队战斗力低下,特别是中兴名将陆续谢世后,高级将领青黄不接,素质不高。张浚是个伟大的爱国者,这点我很佩服,但是他打仗水平似乎不太高,以前主持关陕战区,也吃过大败仗。而像邵宏渊这样的将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综合以上几点,南宋北伐,无天时(错失金国内乱之机),无地利(放弃西北十三州),无人和(李显忠、邵宏渊不和),安得不败

!在杀了岳飞之后的二十年里,南宋偃旗息鼓,无所作为,军事力量严重倒退,能够自保已是侥幸,收复中原有点天方夜谈。


君山话史

隆兴元年1163年4月南宋方面不宣而战,赵昚主导的隆兴北伐开打。

最初宋军兵分二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取灵壁,一路由邵宏渊率领兵锋直指虹县。

5月李显忠部顺利攻下灵壁,而邵宏渊部却久攻虹县不克,李显忠遣灵壁降卒说服了虹县守军,邵宏渊认为战功被李显忠侵夺,忿忿不已。李显忠趁胜拿下宿州,邵宏渊按兵不动,前线两位将领的予矛盾日益激化,孝宗升李显忠为河北、京东、准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邵氏不甘居人下,拒绝受李显忠节制,不久俩人又因宿州府库赏赐的问题闹的不可开交,至使军心浮动,不久金军主力十万大军攻宿州,邵宏渊又按兵不动,入夜邵军统制周宏散布战事失利的谣言,使得宋军未战自溃,金军趁势攻城,宋军大乱,全线崩溃,军资战械损失殆尽,所幸金军不明宋军底细,又是深夜没有追击,宋军才在淮河一线站住了脚跟,宿州旧郡名符离,史称符离之战。

此战役之败完全是将领之间的不和所至,人心不齐,难有做为成了往后南宋数次北伐失败的注角,之后韩侘胄死于开僖北伐也是人祸所至,天时不知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南宋朝局纷繁的人事纷争,文武之间利益的倾轧终结了南宋的恢复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