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資質“計劃生育”,何時能“開放二胎”?

新能源車資質“計劃生育”,何時能“開放二胎”?

新能源車資質計劃生育

在剛剛過去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一日千里,由中汽協發佈的行業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80

萬輛,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佔據整體汽車市場的2.7%。

回望2017年,雙積分新政、補貼政策的變動一直貫穿全年,始終撥動每一個行業人士的神經,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成為汽車產業最大的焦點,各種論壇不厭其煩地討論、各類媒體長篇累牘地報道,新造車勢力風起雲湧、各種上市活動、戰略合作、鉅額融資紛至沓來,新思路、新模式、新問題層出不窮,身處洪流難免隨風搖擺,甚至暫時會被矇蔽雙眼、誤入歧途,好在全球產業變革的大趨勢已經確立,前進的步伐開始加快,未來前景可期。

但在如此如火如荼的發展形勢之下,我們看到,自去年6月發改委批覆江淮大眾合資新能源項目後,審批通道便暫時關閉。雖然屢次都有消息傳出來說,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准備重啟,對此,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明確回應表示

該事項目前暫停受理

與此同時,政府正在著手排查新能源汽車產能,以確認是否存在過剩的情況。相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項目的重新審視,與207年快速發放牌照形成了鮮明對比。

對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在

計劃生育”是不是真的優生優育呢?還是就此卡住準生通道,讓優質企業無緣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

準備上船的出海一戰卻被“路條”卡,心裡的委屈

2018年審批通道何時打開目前尚無確切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重啟後門檻將提高,加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提前退坡以及對電池技術的更高要求,不少熱衷於在新能源領域佔位,正準備大展拳腳的企業,心裡有苦卻難言。其中最為焦急、滿腹苦水的,則是申請流程卡在

20175月暫停節點的幾家企業。如今卻面臨著通道卡死、計劃打亂的窘境。而且據目前的現狀,國內正在排隊或有意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或團隊有百餘個。


新能源車資質“計劃生育”,何時能“開放二胎”?

國新新能源汽車公司的申報單位是江蘇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早先曾以投資年產2萬輛碳纖維輕量化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申報,但未通過。經整改後,我們再度申報,專家審核後認為符合要求了,但非常不巧因資質暫停審批而受卡。國新公司負責人嘆了口氣。

暫停核准或非必要之舉 優勝劣汰才能促競爭

中立角度來說,暫停核准也是發改委基於多方因素的無奈之舉、必要之舉。2015年有15家企業快速拿到了資質。——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多數有傳統整車企業背景,其餘則是供應商、車輛設計公司或低速車公司的轉型,每家背後幾乎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


新能源車資質“計劃生育”,何時能“開放二胎”?

回過頭來看,這15

家總體創新力度不及預期,且目前僅有少數的5家企業進入工信部產品公告可以掛牌售車。

目前上述15家新能源汽車產能總量已達百萬,再算上還在排隊的上百家新能源車企,以及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與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00萬輛的預期相比,產能儲備超標無疑。

王秉剛透露,當前存在部分已經拿到資質,有產能但是不去做研發、不去投入生產的企業,如此前一些生產客車、專用車、物流車或是改裝車的企業,他們並沒有打算在新能源行業進行投入,而是希望通過轉賣賺錢。

但是因為前面15家的不如意,就耽誤了之後的申請者。這個是否合理,存疑。同時很多後面排隊的申請者,也希望早點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在之前政府徹查新能源汽車騙補的過程中,已經有部分企業受到處罰。如被重罰2.6億元和取消生產資質的蘇州吉姆西客車製造有限公司,通過重組此前已經瀕於退市的蘇州客車廠而來,並以此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但該企業並不具備研發、生產以及製造新能源汽車的能力。近期,從新能源汽車新的補貼政策討論稿中即可看出,其中重點強調了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動力電池等技術問題。

2017

11月的廣州車展上,發改委批覆的15個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中參展的僅有5家,其中未能參展的包括前途汽車、萬向集團等被寄予厚望的企業。而在這15家中,包括河南速達、江蘇敏安、重慶金康、浙江合眾、廣東陸地方舟在內的多家企業,並未進行產品、工廠、供應鏈、融資等核心信息的持續發佈。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並沒有走完資質審批的完整流程,甚至有的企業的生產基地已經雜草叢生。

美國是投產後進行嚴格考核與監督,中國的管理模式是先認證、後生產銷售,沒有通過認證就投產是違法的。中國有一定的歷史與國情,在新能源汽車投資領域不可能猛然發生太大改變,政府應該重點在安全、能耗、排放等方面加嚴管理。

到底是是嚴進松管,還是寬進嚴管,抑或是嚴進嚴管?是個問題。

新能源車資質計劃生育,何時能

開放二胎

曾有媒體向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詢問何時重啟資質核准時,負責人並沒有做出明確的回覆。但是他也指明瞭一條路:為什麼非要自己申請資質呢?可以與其他企業合作生產銷售產品。

事實上確有企業如此操作,但在長遠來看,這種借腹生子的生產方式,始終不是長久之計。

何時能重新開始發放新能源汽車資質,才是治標治本的辦法。

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副研究員劉義則認為,國家一方面適度控制總體產能,在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審批上緊急踩剎車;另一方面,則遴選更加優秀的闖入者

,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保障消費者權益。

年兩會期間,發改委對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的請儘快重啟新能源汽車許可審批建議予以答覆。答覆中發改委明確了兩點信息:一是正在清理規範新能源汽車投資,使行業有進有出,避免過熱。二是待《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修訂發佈後,儘快辦理。

可以看出,接下來還需多久,難以推斷。

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在高速發展的領域,所有的進入者都不想錯過市場先機,等外資品牌產品大舉進入國內後,他們在拿到期待已久的準生證,恐怕市場已經等不到嬰兒的出生了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

清理規範修訂發佈,不僅關乎企業命運,牽動產業發展走向,也考驗著政府主管部門的公信力和服務水平。


新能源車資質“計劃生育”,何時能“開放二胎”?

但是筆者始終滿懷期待,未來幾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成為全世界的巨大焦點!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是會超越美國,成為東方新能源汽車之國?還是向過去的光伏行業一樣,成為一個行業經濟的教科書案例,這要隨著時間去觀察、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