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建:二更食堂的“作”與流量生意的響亮耳光

商業網站的“算法”不是中立的,頭部大號的“流量”就是天賜的嗎?

空姐遇難,痛惜生命與反思安全都是人之常情,編纂故事或渲染情節就顯然是別有用心。把“人血饅頭”當熱點來蹭、把人命事件當生意來消費,終於引發眾怒,終於“不作不死”。只能說,天量的舉報和投訴,大抵代表著這個流量年代尚且溫熱而公正的世道人心。

碎片化閱讀時代,流量生意是很容易失控的。道理很簡單,新媒體的本質還是“媒體”,尤其是產業化的頭部大號,已經成為標準的內容生產者。於此語境之下,如果內容管控與底線監督缺位,基於“流量變現”規則之上的生存焦慮,就必然會突破公序良俗的底線,從而劍走偏鋒、從而利益為王。“二更食堂”也致歉了,但是這份致歉信,似乎未能撫卹激憤的網絡民意。所謂“這次的嚴重錯誤顯得業餘而不可思議”的說法,大概也只是“自罰三杯”:熱文發佈機制是偶發性失靈嗎?道歉是在約談前還是約談後呢?這一輪石破天驚的操作,哪裡是什麼“業餘”,而是處心積慮的“專業”與“精明”罷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媒體江湖也是這個道理。值得肯定的是監管部門反應迅速,沒有讓這場大號的低俗營銷淪為口水戰。只是,罰單綿柔、手段輕巧,相較於給當事人及家屬造成的“二次傷害”,關停都不為過吧。放眼全局,清理虛假浮誇的“熱點爆文”,監管工作也許還沒有整裝出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