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完善一功能花了7年,被馬雲罵爛到極點,微信也從中得利!

我們現在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感覺非常的方便,特別是小額的支付都不需要密碼。可是很多人不一定記得當初支付寶的用戶體驗非常差,支付環節非常麻煩,在一次支付寶年會上被馬雲痛罵,連淘寶網都想過要放棄用支付寶進行支付。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支付功能的演進史。

支付寶完善一功能花了7年,被馬雲罵爛到極點,微信也從中得利!

銀行轉賬:最初淘寶的付款方式是用戶將錢打入淘寶的對公賬戶,淘寶收到款後通知賣家發貨,買家收到貨物之後確認支付,淘寶再通過對公賬戶將錢打給賣家。這個看似正常的環節,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銀行收到錢和打出錢,全部需要人工審核。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一年,隨著業務量的指數上升,銀行人員再也吃不消了,去掉了人工審核環節。

支付寶完善一功能花了7年,被馬雲罵爛到極點,微信也從中得利!

U盾的時代:早期使用過淘寶支付功能的網友應該清楚,那時候在用銀行卡進行支付的時候非常麻煩,通常要選擇銀行——進入銀行專屬界面——插入U盾——輸入卡號信息——多次驗證——完成支付。根據支付寶的數據顯示,在支付環節每多一個頁面,支付成功將降低5%。農行網銀的交易成功率一直都在50%以下,通過團隊多次優化,才僅僅讓成功率提升了5%,而銀行卡整體的支付成功率不高於60%。大量的支付失敗並讓兄弟單位淘寶網忍無可忍,甚至一度想到利用外部的支付渠道取代掉支付寶。

支付寶完善一功能花了7年,被馬雲罵爛到極點,微信也從中得利!

關鍵指標變化:2010年1月22日,馬雲在支付寶年會上打發雷霆,爛、爛、爛到極點,這是他對支付寶用戶體驗的評價。之後支付寶看到了自身的問題,關鍵指標從外部擴張向支付成功率、活躍用戶數進行了轉變。讓支付寶重新迴歸用戶價值,重視用戶體驗。

信用卡對接:即使完成了虛擬賬戶的建立,支付當中由於使用的是借記卡,通常會因為餘額不足而取消交易。人的購買行為大多都是衝動的,衝動過後購買行為也將大幅下降。2010年支付寶成功完成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信用的對接。當然這個過程並不順利,支付寶投入了大量的儲蓄資源和承擔了大量交易失敗的責任風險。之後支持信用卡一次驗證(輸入各卡號信息)後快捷支付,這也是後期支付寶快捷支付的雛形。

支付寶完善一功能花了7年,被馬雲罵爛到極點,微信也從中得利!

快捷支付:直到支付寶快捷支付的出現,才讓支付寶真正迎來了支付的春天。快捷支付已經不需要用戶再選擇銀行,輸入驗證信息,插入U盾等複雜的操作。銀行只需要一條短信驗證碼,就可以完成支付,現在通過指紋也能完成。支付寶的支付成功率從60%大幅度提升到90%以上。雖然各個銀行支撐快捷支付的金額不同,但是已經能夠支撐用戶絕大多數購買需求。快捷支付相當於打通了全國200多家銀行的交易壁壘,讓交易的速度和便捷性大幅度提升。

支付寶完善一功能花了7年,被馬雲罵爛到極點,微信也從中得利!

你怎麼看?說說你的看法吧!

關注我們將持續分享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