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己圖書館」睡眠|靜待花開夜奶和夜醒

經常收到母乳媽媽們大量的提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關於睡眠的,有問為什麼我的孩子夜醒夜奶這麼多;有問什麼時候我才能從做寶寶的“人體奶嘴”中脫離;也有問是不是斷了奶孩子的睡眠就會變好;也有問,夜奶這麼多是不是沒吃飽呀?不計其數的問題,各式各樣的擔憂,夜奶和夜醒的問題似乎成了母乳媽媽母乳路上的一大困惑和障礙。

我們有很多母乳媽媽群,其中有好幾個是專門討論睡眠的,如果看到各群的媽媽數量以及媽媽討論睡眠問題的頻次,你就會發現,睡眠真真是讓很多媽媽困惑的問題。媽媽對孩子的夜奶和夜醒會提出很多問題,通常也會比較焦慮,本文就跟大家來聊一聊關於夜晚的這些事。

「育己圖書館」睡眠|靜待花開夜奶和夜醒

圖片來源http://nurturedchild.ca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我們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我們的人體設計的非常精妙。看看比我們低級的小動物們,從來也沒見哪個動物媽媽和她的孩子之間存在巨大的睡眠差異呀!難道唯獨人類的寶寶,卻偏偏在睡眠這一塊出了錯?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為什麼又有如此多的關於睡眠的擔憂呢?而且媽媽們描述的寶寶的夜奶和夜醒的問題也都是真實發生的呀。

仔細想想,只有兩種可能:

  • 一是絕大多數情況下,真正有問題的並不是寶寶的睡眠本身,而是寶寶的睡眠與我們所期待的不符,所以看起來像出了問題。

  • 二是我們沒有遵循孩子的睡眠規律,如同母乳餵養這件事,如果你讓奶瓶有機可乘了,那就有發生乳頭混淆的可能。如果在孩子想睡覺的時間,你在陪他玩,那麼孩子可能就興奮過度了;如果在孩子不想睡覺的時間,你非要哄她睡,那無論什麼哄睡技巧也是不管用的。

期待與事實

來看一看我們的期待,關於夜奶和夜醒,所有媽媽都期待著一覺到天亮。

那寶寶的實際情況呢?

1.寶寶的生長速度決定他的進食量,出生短短的4-5個月內,體重要翻倍,如此快速的生長速率,夜間進食是不可避免的。

2.未穩定的皮質醇和褪黑素激素水平

皮質醇是維持我們身體興奮性的激素,也就是我們在白天需要活動的時候,身體就會分泌皮質醇;褪黑素是讓我們睡眠的激素,在天黑的時候,身體分泌褪黑素,讓我們安靜下來入睡。如果你睡前很興奮,那就很難入睡,因為身體分泌了大量的皮質醇。小寶寶的褪黑素在12周左右形成,皮質醇在3-5月的時候形成。因為寶寶的這個生理情況,小寶寶對待外界事物比較敏感——這或許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那麼從寶寶的表現看起來,睡眠好像出現所謂的“問題”,夜醒頻繁,而餵奶則是萬能的安撫方法。這會使媽媽困惑,但對於寶寶來講,這並非不正常。

3.淺睡眠比例多

嬰兒的睡眠與成人的非常不同。首先,嬰兒的活躍睡眠階段比成人的REM睡眠要長得多,成人只有20%時間處於REM睡眠狀態。而一個剛出生的新生兒睡眠時間的50%都處於活躍睡眠狀態,隨著年齡慢慢的增長,淺睡眠的比例慢慢減少。也就是說新生兒的淺睡眠佔了更大的比例。有一項研究顯示,新生兒75%的時間都處於活躍睡眠期。淺睡眠的特點是什麼樣的呢?眼瞼跳動、輕快不規則的呼吸、偶爾有身體的動作、易醒!

4.睡眠週期短

新生兒的睡眠週期比成人的睡眠週期要短得多,成人是90-100分鐘,新生兒的平均睡眠週期持續時間僅50分鐘左右,一個睡眠週期向另一個睡眠週期過渡的時候,大腦的狀態是跟清醒非常接近的。其實成人在夜裡也經常會醒來,拉個被子、翻個身,發現環境是安全的,就繼續睡,早上醒來之後,對夜裡醒來的事,有時候是有記憶的,大部分的時候是沒有記憶的。而睡眠週期較成人短的寶寶,必然需要更多的轉換,因此也更容易頻繁醒來。

5.不斷髮現的新世界和不斷學習的新本領,讓他興奮的睡不著。

如果在群裡觀察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裡面幾乎所有孩子的睡眠都會呈現一個特點,循環往復,一段時間表現非常天使,一段時間表現非常惡魔,(當然也有媽媽會說:天使從來都在別人家,我根本不知道天使寶寶是什麼樣的)。1歲以內的寶寶,從媽媽的子宮來到外界,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小手,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自己翻身,第一次自己站起來,第一次看到了一隻小狗......這些事情都讓他興奮不已。

讓我們再來回想我們生命中那些重大的時刻,結婚的前一天晚上是不是睡不著,高考的前一天是不是睡不著,出門旅遊的時候見到新鮮的東西是不是睡不著;再讓我們來想象如果有一天你學會了一些驚為天人的本領,比如你學會了飛,比如你發現了自己有第三隻手,晚上會不會很興奮,那樣的時候能睡著嗎?

在某一項行為取得進步的同時,可能會伴隨另一項技能的短暫性倒退,而睡眠恰恰是容易出現倒退的技能。

關於睡眠訓練

那麼,網上各式各樣流傳的睡眠訓練方法,能在寶寶身上試試嗎?

網上流傳的睡眠訓練方法(尤其針對夜奶和夜醒)無外乎兩類,其一就是從哭聲免疫法演化而來的;其二是以5S為基礎的各種安撫方法。

一.以哭聲免疫法作為鼻祖的睡眠訓練方法

以哭聲免疫法作為鼻祖的睡眠訓練方法,不否認其存在有某種程度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是這種睡眠訓練,更加關注在寶寶的行為上,而不是在寶寶的感受上。

就像我們去旅遊,如果只關注走了多少地方,看了多少景點,而不是關注旅遊的過程是否帶來享受和愉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那就是沒有質量的旅遊。對寶寶來說,用這樣的睡眠訓練方法,可能會留下對睡眠的恐懼心理,也會讓寶寶失去對我們的信任。

一般來說,對於小於18個月的寶寶而言,他是沒有物體可以持續存在(即物體不出現在面前,也是存在的)的概念的,因此對於嬰兒來說,如果媽媽離開了,那麼他就認為,媽媽是永遠不在了。如果大人因為要睡眠訓練離開孩子並放任孩子哭泣,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失望至極,再也不哭泣,因為他知道哭泣沒有任何用處。但是別忘了哭泣是我們的寶寶最終表達他自己的途徑,我們怎麼能忍心讓寶寶連哭泣都放棄,轉而學會所謂的“自我安撫”呢?

其實我們的孩子,行為習得能力非常強。我們完全可以創造一個環境,告訴孩子現在是睡覺的時間,讓睡眠環境和行為來促進睡眠。就像一些幼兒園的老師讓孩子排隊的時候,他並不會規定或命令孩子要馬上站過來,而是開始唱歌,營造一種“要開始排隊”的氣氛。對於睡眠也是一樣的,讓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環境裡,習得睡眠的行為!

二.以5S為基礎的各種安撫方法

以5S為基礎的各種安撫方法,諸如襁褓、白噪音等等。仔細去看這些方法,其根本都在於模仿子宮的環境,襁褓模仿的是子宮的包裹,白噪音模仿的是嬰兒在子宮內聽到的聲音,因為嬰兒在子宮裡的時候是最有安全感、最舒適的。這一類的安撫方法是成人世界非常“聰明”的發明,模擬子宮環境。但是我們是否有想過最像子宮的環境在哪兒?對,媽媽的懷抱!隔了一層皮膚的媽媽的懷抱,同樣的溫度,同樣的心跳呼吸聲,同樣的“乳房(臍帶)連結”,同樣的媽媽!

對於哭聲免疫法一類的睡眠訓練方法媽媽們可能會拒絕使用,因為本能的感覺到那對寶寶是有傷害的。但是以5S為基礎的各種安撫方法,仍然是非常受歡迎的。我們尚不能證實他會對我們的寶寶的心理造成怎麼樣的影響(嬰兒是否會發現那是成人世界的謊言),因為寶寶是多麼希望呆在媽媽的懷抱裡。但是不得不說,如果用襁褓法讓一個剛出生幾日的寶寶入睡,就很可能錯失了他的尋乳信號,他可能就會攝入不足;而在其他的情況下,過度的依賴這樣的方法,也必然造成媽媽對孩子的信號的錯誤捕捉。

媽媽問,我怎麼做才能算是尊重他的睡眠規律呢? 其實很簡單,八字箴言:安下心來,順其自然。小嬰兒總有一天會長大,我們能陪伴在他身旁的時間不過短短几年。什麼時候會沒有夜奶與夜醒?與所有的大動作發育一樣,這是一個里程碑,不是一蹴而就的,等你的孩子足夠成熟了,自然就能夠自己入睡了,自然就能夠一覺到天亮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並且給予機會。就好比離乳一樣的,孩子會找到合適的時機;就好像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爸爸媽媽,展翅高飛到精彩的世界。

我們能做的,就是慢慢享受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靜靜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去細細品味分離帶來的傷感和沉澱在記憶中的美好。

真子,育己講堂講師,母乳餵養支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