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片”——葛存壯談電影的炒作現象

葛存壯於上世紀40年代開始演員生涯,一生塑造了很多經典的“反派”形象。對於電影界的“炒作”現象,他有著獨特的見解。

《紅旗譜》這部電影,拍攝時間是1959年,正好是大躍進、大鍊鋼鐵的時候。為什麼要拍這部影片呢?就是給建國十週年獻禮,當時有謝芳、於洋的《青春之歌》,有孫道臨、於藍出演的《革命家庭》,還有《鄰家鋪子》等等。用今天的 話來說就是大片,當時不叫大片,叫重點電影片。

我的“大片”——葛存壯談電影的炒作現象

▲演員葛存壯

現在這個“大片”的詞,包括了大陣容、大場面、大牌演員、大明星、大炒作。其中特別是大炒作,作用很大。現在的大片,有的是真正還是稱得起大片,但是我覺得大片這個炒法咱們好多觀眾也不太滿意,至於我們內部的一些人,也有一種感覺,就是電影好象不是拍出來的,是炒出來的。但是我自己的觀念,那就是電影應該是拍出來的。

我的“大片”——葛存壯談電影的炒作現象

▲電影《紅旗譜》中葛存壯飾演的地主馮蘭池

拍是什麼意思呢?不一定是大投資,而是全心全意投入到裡面,我完成一部影片,拍出來以後給觀眾看,有這麼一個觀念,我認為就夠了。現在是市場經濟,在這種條件下,有幾部影片炒的很厲害,真的把觀眾炒到電影院去了,錢還真的賺,但是觀眾出來的時候不高興,有人說一些不滿意的話,就是說這屬於一種炒作。

我的“大片”——葛存壯談電影的炒作現象

▲電影《小兵張嘎》中葛存壯飾演的日軍軍官龜田

那麼今天回過頭來,為什麼說這些話呢,這就聯繫到原來的一些老影片,像《青春之歌》《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紅旗譜》這些向國慶十週年獻禮的影片我認為,如果是大片的話,這就是當年的大片。這些大片可不是炒作出來的,也不是大投資,無論從概念再從觀念上。這些影片拍出來放映的時候,吸引了許許多多的觀眾。

我的“大片”——葛存壯談電影的炒作現象

▲電影《青春之歌》海報

回憶一下那時有什麼算得上是炒作的行為呢?無非就是說宣傳,《紅旗譜》影片貼幾張海報,就是告知電影院要上演了而已。但是就是這樣,觀眾照樣進電影院去。為什麼?這就是當時來講大片的特點,第一個它有一個故事,中國人看小說,看電影,看戲劇,他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愛聽故事。所以,不管是搞電影,不管是小說,還是整個藝術,你要給中國的觀眾、中國的讀者,你要給他們講故事,要講一個好的故事,完整的故事,生動的故事。這樣你這個小說就會有銷路,你這個電影就會吸引觀眾,你的票房就能上去。

我的“大片”——葛存壯談電影的炒作現象

▲電影《林家鋪子》劇照

至於說到《紅旗譜》,這部影片就是當年我認為的大片之一。《青春之歌》《林家鋪子》這些都因為它是國慶節的獻禮片,當時也叫重點片。無論在電影廠裡面,還在投資方面,在人員各個方面,只是投資稍微比較多一點。當時拍電影主要靠各方面的支援,現在沒有這種支援了。比如說拍戰爭影片這樣的大場面的片子,很多方面都是無條件的支援,現在就不是那種情況了。

本文摘自:葛存壯《我是“反一號”》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