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片”——葛存壮谈电影的炒作现象

葛存壮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演员生涯,一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反派”形象。对于电影界的“炒作”现象,他有着独特的见解。

《红旗谱》这部电影,拍摄时间是1959年,正好是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时候。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呢?就是给建国十周年献礼,当时有谢芳、于洋的《青春之歌》,有孙道临、于蓝出演的《革命家庭》,还有《邻家铺子》等等。用今天的 话来说就是大片,当时不叫大片,叫重点电影片。

我的“大片”——葛存壮谈电影的炒作现象

▲演员葛存壮

现在这个“大片”的词,包括了大阵容、大场面、大牌演员、大明星、大炒作。其中特别是大炒作,作用很大。现在的大片,有的是真正还是称得起大片,但是我觉得大片这个炒法咱们好多观众也不太满意,至于我们内部的一些人,也有一种感觉,就是电影好象不是拍出来的,是炒出来的。但是我自己的观念,那就是电影应该是拍出来的。

我的“大片”——葛存壮谈电影的炒作现象

▲电影《红旗谱》中葛存壮饰演的地主冯兰池

拍是什么意思呢?不一定是大投资,而是全心全意投入到里面,我完成一部影片,拍出来以后给观众看,有这么一个观念,我认为就够了。现在是市场经济,在这种条件下,有几部影片炒的很厉害,真的把观众炒到电影院去了,钱还真的赚,但是观众出来的时候不高兴,有人说一些不满意的话,就是说这属于一种炒作。

我的“大片”——葛存壮谈电影的炒作现象

▲电影《小兵张嘎》中葛存壮饰演的日军军官龟田

那么今天回过头来,为什么说这些话呢,这就联系到原来的一些老影片,像《青春之歌》《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红旗谱》这些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影片我认为,如果是大片的话,这就是当年的大片。这些大片可不是炒作出来的,也不是大投资,无论从概念再从观念上。这些影片拍出来放映的时候,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观众。

我的“大片”——葛存壮谈电影的炒作现象

▲电影《青春之歌》海报

回忆一下那时有什么算得上是炒作的行为呢?无非就是说宣传,《红旗谱》影片贴几张海报,就是告知电影院要上演了而已。但是就是这样,观众照样进电影院去。为什么?这就是当时来讲大片的特点,第一个它有一个故事,中国人看小说,看电影,看戏剧,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爱听故事。所以,不管是搞电影,不管是小说,还是整个艺术,你要给中国的观众、中国的读者,你要给他们讲故事,要讲一个好的故事,完整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这样你这个小说就会有销路,你这个电影就会吸引观众,你的票房就能上去。

我的“大片”——葛存壮谈电影的炒作现象

▲电影《林家铺子》剧照

至于说到《红旗谱》,这部影片就是当年我认为的大片之一。《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这些都因为它是国庆节的献礼片,当时也叫重点片。无论在电影厂里面,还在投资方面,在人员各个方面,只是投资稍微比较多一点。当时拍电影主要靠各方面的支援,现在没有这种支援了。比如说拍战争影片这样的大场面的片子,很多方面都是无条件的支援,现在就不是那种情况了。

本文摘自:葛存壮《我是“反一号”》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