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濱區紙坊村:讓貧困戶造血脫貧有“技”可施

淇滨区纸坊村:让贫困户造血脱贫有“技”可施

貧困戶王海雲在紙坊村的產業扶貧基地鋤草,這份工作是扶貧幹部幫她安排的,月入1600元。

完善村內設施,夯實脫貧致富基礎

“剛來到村子時,發現村裡基礎設施老舊,農田灌溉設施差,要知道,這些可都是脫貧致富的基礎啊!”紙坊村原第一書記蘇玉新駐村發現這一情況後,和村“兩委”商量謀劃,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治理等工作融合到一起,首先確定了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的發展思路。

蘇玉新說,2016年,鶴壁軍分區投資20萬元建設了一座泵站,並安裝管道,幫助解決100畝農田的灌溉問題,修建了1公里的農忙路,讓收割機械設備能順利出入農田。

“紙坊村地理條件優越,守著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村“兩委”想到利用沿淇優勢,發展鄉村旅遊,藉助美麗鄉村建設,投資200萬元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村內水泥道路,安裝了路燈,並在淇河沿岸修建了石牌坊。

為保證淇河水源衛生,村裡建設了汙水處理廠,改善了人居環境,也為農業生產、村民生活創造了便利條件。

今年,村集體依託桑園小鎮建設了7000餘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並在周邊建設了60畝的李子採摘園,為使土地資源利用最大化,在李子樹旁還種上了紅薯。

“村民思想比較保守,地裡種的多是糧食作物,我們想引導大家調整種植結構。”村黨支部書記周長全說,去年4月,淇濱區農業局協調飲馬泉薯業合作社免費向有種植意向的貧困戶提供了8.9萬株紅薯苗,並對他們進行了技能服務和培訓。目前,紙坊村共有16戶貧困戶種上了這批紅薯苗。

因戶施策,引導貧困戶自主創業

貧困戶周富家因父親周紅只患有直腸癌,家裡陷入貧困。扶貧幹部和村“兩委”瞭解情況後,經常上門走訪慰問,幫他家解決實際困難,還不斷地給周富家介紹工作。

“扶貧幹部知道我有裝修的手藝,就經常到家裡和我溝通,鼓勵我自主創業。”周富家說,大家的鼓勵激發了他幹事創業的信心。去年5月,他和朋友湊了4萬元在淇濱區開了家裝飾工程公司。

“在辦理註冊登記和各類證件時,幫扶幹部和包村領導沒少給我幫忙。”周富家說,他對相關手續的辦理不太瞭解,都是村幹部手把手地幫忙,

這才能在20多天的時間裡把所有手續都辦齊。此外,蘇玉新還幫他申請到了淇濱區農業局發放的5000元開業補貼和針對貧困戶自主創業設立的3000元資金。如今,周富家已經接到了幾單生意,每天都在客戶家忙碌著。

“好多貧困戶都是缺技術,我們結合他們家庭條件因戶施策,引導他們做些力所能及又能賺到錢的項目,實現造血式脫貧。”周長全說。

今年74歲的貧困村民馬付文一直獨自生活。在扶貧幹部和村“兩委”的幫助下,他在自家院子裡養起了豬,如今每年能出欄近30頭。

轉移就業崗位,讓貧困戶行動起來

“去年有公司招人,扶貧幹部知道後專門來給俺說,讓俺到那兒去工作,真是謝謝他們了!”今年55歲的貧困戶王海雲說的是村子裡的產業扶貧基地——鶴壁紫晨農牧開發中心。她的兩個兒子在城區打工,每個月收入僅能顧住自己,兩個孫子上小學,住宿費、生活費全靠王海雲負擔。

“俺沒文化,去外面打工沒人要。現在能在紫晨農牧上班,我很知足,每月工資能顧住兩個孫子的生活費了。”王海雲說,她每天干一些鋤草、刨土、採摘的活兒,一個月能有1600元收入,兩個孫子也享受到了每人每年800元的營養餐改善計劃資金和1000元的雨露計劃資金。去年,村裡發展集體經濟,流轉了她家的1.2畝田地,每年能得960元。

“扶貧幹部對俺這麼好,俺也不圖啥,希望兩個孫子能順順利利上完學,俺能在這兒多幹些時間。”王海雲用樸實的話語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想法。

第一書記王琳說,如今在鶴壁紫晨農牧開發中心工作的有兩名貧困村民,他們不僅有了工作, 還能享受各項幫扶政策。

針對勞動能力較弱的貧困村民,村裡安排了保潔員、護林員、護河員等6個公益性崗位,月工資在600元至950元之間,讓他們有了一定的生活保障。

扶貧政策的落實,讓貧困戶享受到了光伏發電、鹿養殖分紅等項目幫扶,每戶每季度能增收1100元,讓他們的脫貧之路越走越順暢。

總值班:陳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