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教育”撐起興文未來

让“大教育”撑起兴文未来

△四川省興文縣委書記張健

醫療決定一個家庭的底線,就業決定一個家庭的穩定,教育決定一個家庭的未來。在這關係到家家戶戶的三件大事中,就業的技能培訓、教育的整個過程都是“大教育”工作。

興文把“大教育”擺在突出位置,明確將“以文興縣”作為五大發展路徑之一,統籌抓好學校教育扶智、技能培訓扶技、精神鼓勵扶志、新風培樹扶德四項工程,幫助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開適齡兒童通過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通道,促進群眾通過道德教育樹立文明風尚,長效保障精準脫貧效果。

扶智斬貧困代際傳遞

興文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書包翻身”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工程。近5年來累計投入8.7億元,全面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四大工程,新增學位9000餘個,新增學生宿舍床位5500個,新建學生食堂49630平方米,新建教師週轉房1036套,新建硬化通校道路157.7公里。

興文投資一億元建設鄉鎮公辦中心園14所,投資3億元的興文二中光明校區建成,投資6.66億元的職業技術學校遷建項目穩步推進,興文最漂亮的建築是學校。

全縣堅持以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為重點,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實現普通高考上線率連續14年提升。著力邊遠貧困山區教育模式創新改革,全面消除50人以上的大班制,不斷縮小與發達地區教育差距,推進教育向優質均衡邁進,在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省級評估驗收中標杆引領、亮點突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2014年到2017年全縣累計補充教師1168人,每年投入師訓經費600萬元以上,培訓教師8000~11000人次。每年投入2700餘萬元用於教育綜合督導考核、教育質量考核、艱苦邊遠農村學校教師生活獎補等,每年投入2400餘萬元落實農村教師生活補助。

把控輟保學、扶弱助困、教育兜底作為精準扶貧重中之重,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全面落實“一免二補三助”教育扶貧兜底政策,切實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完成學業。義務教育學生雜費和教科書費全部免除,做到了應免盡免。

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享受生活補助的比例達64.2%,做到應補盡補。從2013年起,全縣在園幼兒享受每期300元的保教費減免。

倡導捐資助學。近幾年,社會捐資共2000餘萬元,新建希望小學5所。大力實施“棟樑工程”和“桃李工程”,募集各類資金500萬元,獎勵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和學生3500餘人次,資助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2100餘人次。

加強留守兒童親情關懷,全縣建立了63個留守兒童之家,配套建設了心理諮詢室並開通親情電話,建立“親情吧”、心理輔導室、“鄉村少年宮”等陣地,廣泛開展“牽手留守兒童”、“一幫一”、“圓夢行動”等結對幫扶行動,營造青少年良好成長環境。

扶技提致富能力

我們深知,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生產技能和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技能,是保障穩定脫貧成果最重要的保障。我們堅持“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的工作思路,通過精準培訓、創建車間、整合資金、打造專崗等扶貧模式,探索就業扶貧“興文做法”,紮實推動就業扶貧工作。

興文整合培訓資源,結合勞動力意願和市場需求實施專項培訓。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苗繡技藝的傳承,聘請蜀繡大師開展中國苗繡技能培訓,計劃用3年時間培訓5000名苗繡技能人才,培養500名核心技術骨幹,同時培育5家苗繡企業,形成產業促就業。

結合我縣留守婦女多、文化水平低、務工技能缺乏的實際,培訓苗鄉特色——“苗家惠嫂”家政服務員品牌,逐漸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引領的家政培訓品牌,促進婦女靈活就業。結合貧困村產業發展需求和農戶意願,將短期實用技術培訓送到村,集中開班後分組深入農戶輪訓,使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持續就業。

為解決勞動力農閒就近就業問題,興文在貧困村創新建立扶貧車間。爭取五糧液集團公司提供設備、技術等支持,在12個村建立製衣扶貧車間。由縣就業部門針對性開展訂單式培訓,培訓後在扶貧車間從事服飾、裝飾等加工業務,月收入2000元左右,為貧困家庭人員實現就近就業創造便利條件。

扶志鼓脫貧精氣神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部分貧困群眾原本擁有發展生產、務工就業能力,可以通過辛勤勞動脫貧致富,但因有的存在“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別人幹、自己看,比貧困、爭待遇”等思想,致使家庭貧困。我們高度重視扶志工作,成立縣脫貧攻堅宣講小分隊,指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開辦農民夜校,號召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對少數不思進取、不願幹事、不配合工作的貧困群眾進行“歇幫”,暫停政策扶持,消除部分貧困戶“人心不齊、信心不足”的困惑和“等靠要”意識,調動貧困戶主動脫貧的意願和熱情,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每個村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文化主題,如在永壽村設置感恩牆、建設感恩亭、編寫感恩曲,讓“脫貧爭先、感恩奮進”深入人心。在德應村弘揚“德行天下,和諧奮進”精神,樹立崇德向善的文化內涵。在范家村挖掘弘揚范仲淹文化精神,建設范家大院、范家廊亭、范仲淹家規牆等,弘揚優良家風。

組織本土文藝骨幹編排主題歌《精準扶貧奏交響》、小品《情到深處》、三句半《精準扶貧貼民心》等文藝作品,深入貧困村開展“精準扶貧·文化扶志”百村文藝巡演活動,觀眾達4萬餘人,巡演活動受到基層幹部和農村群眾的歡迎,堅定了脫貧致富信念。

扶德促鄉風文明

結合興文縣貧困實際和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我們堅定“以文興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樹“厚德務實、興業興文”的興文精神和“熱情好客、誠實守信、樂於助人”的旅遊民風,以培養具有較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農民為目標,狠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積極的生活理念和社會風氣,吸引群眾廣泛參與,群眾精神境界、社會文明風尚不斷提高。

將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建設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縣級新媒體平臺設立“文明城市、美麗家園”、“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等專題、專欄;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學校、街道、建築圍欄等刊播“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開展“千人走基層·同心助脫貧”核心價值觀內容宣講180餘場;設置核心價值觀圍欄5000餘平方米,展板、宣傳欄、文化長廊210面,農村文化牆120組。

開展“美在興文·身邊好人”、新鄉賢、最美家庭、雙爭雙創、好家風好家訓等評選活動。熊永倫家庭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與全國300多個家庭一道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全縣建立161個道德講堂,組織道德模範、先進典型通過座談會、演講會開展核心價值觀宣講和微宣講。

(□ 四川省興文縣委書記 張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