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刀鋒》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

小說寫一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拉里·達雷爾。在軍隊中,拉里結識了一個愛爾蘭好友:這人平時是那樣一個生龍活虎般的置生死於度外的飛行員,但在一次遭遇戰中,因為救拉里而中彈犧牲。拉里因此對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為什麼有惡和不幸,拉里開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轉變。

《刀鋒》的藝術魅力不僅在於其文學價值,還在於它是一部具有濃厚哲學意蘊的小說,一部關於終極價值的書。毛姆將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凝聚於這部作品中,書中有他自己的心路歷程的影子。小說表達的主題是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講述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青年拉里因為好友在戰爭中猝然死亡,而開始向自己的內心展開深刻的追問:既然世間有善,為何惡亦相生?戰後,拉里在故鄉感受著美國建設一個"宏偉而繁榮的時代"的熱潮,卻難以置身其間。他執拗地要尋求心中那個讓他難以割捨的疑問。他在書籍中發掘,在靜思中梳理。為此,他幾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與熱情,甚至解除了與戀人伊莎貝爾的婚約。之後遠遁法國,再後,開始周遊世界。在印度,他從東方的《奧義書》踏上了心靈自我完善之路。

《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創作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歐洲精神空虛,小說通過拉里在西方徘徊無路,最後被迫去東方"取經"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經濟大蕭條後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機和文化沒落。 1944年,在二戰的硝煙中,《刀鋒》出現在飽受戰爭煎熬的讀者面前。實際上,該書的寫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是作者在美國遊歷時寫就的。

《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人物

拉里

《刀鋒》中的主角拉里·達雷爾是以英國的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為原型而寫的,當然拉里也反映了毛姆的人生哲學。一戰後美國經濟空前繁榮,人們都處於發財致富的時代浪潮中,拉里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復原後,被當作英雄,有漂亮的未婚妻伊沙貝爾,有親友為他提供的遠大前程的工作,美好生活正在敞開懷抱等待他,而他卻選擇逃避這"美好生活",他的"遊手好閒"令周圍所有人不解。原來戰爭中他的戰友為救拉里而犧牲,朋友之死使他受到強烈的震撼,死亡使拉里對生命有了獨特體驗,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他開始追問生命的意義,人存在的意義。毛姆的行文冷峻而直率,客觀而褒貶自現。他通過《刀鋒》中形形色色的角色的命運和拉里的人生境界作對比,說明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塵世的滿足都是短暫的,而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生活才能獲得持久的快樂和幸福。毛姆一生喜歡遊歷,足跡踏遍世界各地,深諳東西方文化。他以哲人的睿智洞察到西方社會中現代人的精神危機可以在東方文明中找到治癒良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工具理性走向極端化,追求高效率使手段成為目的,而人則異化為達到目的手段;西方文明所崇尚的主流價值觀成為窒息人生命和個性的枷鎖;而東方文化和宗教中通過求諸內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追求自我完善等思想所關注的是人本身存在的價值,強調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是拉里為何能在印度領悟人生的真諦。毛姆塑造的拉里體現了人之精神緯度。追求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至高境界也是毛姆為現代人探索的一條精神出路。

艾略特

艾略特是小說中的另一中心人物。如果說拉里是經東方文化啟

《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作品主題

對戰爭的思考

超脫的拉里寄託著毛姆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刻思考。在毛姆晚年的心靈告白中,可以看到毛姆覺得戰爭不只是冷酷,而是一種對欺騙的提示:它打碎了"人們曾經以為是真實的一切"。使人們"從夢幻中醒來,開始反思到底真與假、善與惡之間有沒有距離"。同時,毛姆也認為,戰爭是人類自我中心過於膨脹的結果。規避戰爭的方法,除去種種現實因素,在心靈之中首先是擯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觀念和意識,而應該達到"無我"的境界,在精神與宇宙的和諧相融、交流無阻中體味生命的無限。毛姆以拉里這個不朽的文學形象,表達了對人之本質的認識:心靈中存在無數的慾念,是慾念構成了人們實踐的動力。而拯救人,首先需還心靈以平靜。

《刀鋒》實際上以一種現實主義的面貌,表達了與表現主義相似的人生荒謬本質論。儘管毛姆並沒有採用直接走入內心、訴諸神秘直覺的方法。《刀鋒》在小說內涵上採用的是一種反諷,是讓意義在自我矛盾的相會中被抵消摧毀。

不同價值觀的衝突

拉里與伊莎貝爾的愛情走到絕路,許多人認為是偶然事件的結果,事實上是無法挽回的必然事件,用社會學中的價值衝突理論可以做出合理的解讀。價值衝突論認為社會並不是整合,而是存在著不同利益群體,這些不同的利益群體各自持有自己的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導致社會衝突。

拉里與伊莎貝爾的分手,實質上揭示了美國新興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念對歐洲古老文明的巨大沖擊。隨著美國的日漸強大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各國的削弱,美國代表著急功近利,物質追求的價值觀念成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主流社會觀念,對歐洲一直持有的文明優越感幾乎是顛彼性的衝擊。拉里如果生活在半個世紀前的歐洲社會,他都只是歐洲古老文明中極為平常的個體,而正因為他生活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解構的歷史關口,使他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極致。

《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刀鋒》中總結出人的得救之道是心靈自我完善,做到"無我"。在徹底取消意志之後所剩下來的,對於那些通身還是意志的人們當然就是無。不過反過來看,對於那些意志已倒戈而否定了它自己的人們,則我們這個如此非常真實的世界,包括所有的恆星和銀河系在內,也就是無。這正是印度哲學中的"梵"或佛教中的涅盤的境界。拉里最後遠離了戰爭,遠離了平凡瑣碎,走向了真正的虛無。這也是作者直接否定生活的本質意義,只能寄生命於無窮時間與天地的悲觀思想所引起的主觀上的選擇。飽受苦難的主人公們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嚮往,積極地追求自己最珍視的東西,然而生命的有限讓一切又都化作了平淡。

雖然藝術可以使我們從生命的乏味中得以掙脫,但是藝術的解救畢竟是短暫的。人們終歸生活在現實之中,審美帶來的愉悅只能暫時使人迷醉一時。只有徹底地否定生命意志,達到無慾無求、與世無爭,才能超脫人生的煩惱。

《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毛姆在一開始就故意說明,他在講一件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一個真實的人。這種故事引入的敘事方式似乎自然如流水,如生活本身;拉里的出現彷彿不是故事情節的需要,而是生活偶然地將拉里送到了故事中。然而,讓人驚訝的是毛姆此後對《刀鋒》的敘事結構都是遵循這種方式。《刀鋒》中,無論是伊莎貝爾、拉里還是艾略特、索菲,都隱隱有一種不可捉摸的性格特徵。在敘述者毛姆的眼中,他們各自的結果不約而同地似乎都對自己的過去顛覆和背叛。

在描寫拉里與依莎貝爾的愛情故事上,毛姆一反傳統小說的寫法,一開始就描寫拉里與依莎貝爾的矛盾衝突,導致婚約的破裂,矛盾暫時得到了解決。拉里繼續尋找真理,依莎貝爾和富商之子格雷結婚。十年後,他們再度重逢,依莎貝爾舊情復燃,拉里卻渾然不覺。情節向前發展,拉里要與索菲結婚,依莎貝爾從中破壞,誘使索菲再次墮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索菲被惡徒殺害,這是故事的高潮。"我"揭穿依莎貝爾蓄意破壞拉里與索菲的婚事,是小說的餘波。最後交代主要人物的結局。拉里與依莎貝爾"既不是飲恨而死,也不是如願成親",不落俗套。對比手法的運用。作者在《刀鋒》中精心設計了一個人物形象的對比體系,使幾個主要人物都和拉里形成強烈的對比。

拉里與依莎貝爾對比。拉里真誠、純潔、崇尚精神生活;依沙貝爾虛偽、自私、貪圖物質享受。在對待索菲的態度上,拉里滿腔熱忱,要拯救索菲;依莎貝爾冷酷無情,把索菲推向死亡。

拉里與埃略特對比。拉里蔑視名利,厭惡社會活動,執著地追求真理;埃略特竭力巴結權貴,醉心社交活動,一心鑽進上流社會。

拉里與索菲對比。拉里因好友的犧牲踏上探求真理的艱難道路;索菲卻因丈夫和孩子的死而走上自我毀滅的絕路。拉里意志堅強,索菲性格脆弱。洗煉生動的語言。毛姆善於駕馭語言,往往三言兩語就把人物形象刻畫得異常鮮明。對百萬富翁亨利·馬丘林,作者有這樣一段敘述:"當他遇到大宗買賣的時候,當他和強大的同行競爭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比他更心狠、更無情。"她要割對方身上的那一磅肉,並且非得排除一切障礙割下來不可。你要碰到他厲害的那一面,他不僅毀掉你,還要在毀掉你後哈哈大笑。"寥寥數語,便把這個經紀人貪婪、殘忍、嗜錢如命的性格被刻畫得人木三分。毛姆還善於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烘托人物的性格。依莎貝爾和"我"談到拉里不願上大學時,"我",作了這樣的分析:"人們求學好比狼找食,有的喜歡成群結隊,有的喜歡獨奔一個方向,拉里就是一個不肯隨群的人。"拉里向"我"敘述自己駕駛飛機在高空中的感受:"當我在白雲的上方飛行時,俯視腳下的白雲,像一大群白羊,我感到我在無限的太空中十分安適。"這些生動、貼切的比喻,把拉里孤獨、憂鬱的性格,浪漫主義氣質以及勇於探索的精神自然地烘托了出來。

《刀鋒》毛姆,小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自我存在意義的追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家、戲劇家。生於律師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國撫養。原來學醫,後轉而致力寫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基調超然,帶諷刺和憐憫意味,在國內外擁有大量讀者。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卡蘇里那樹》、《阿金》等。

毛姆屬於現實主義作家,但是小說當中有部分自然主義特徵。例如重視環境描寫,以及反映中下層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