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實面前,我們該如何正確權衡

前言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相信這句傳頌已久的金句,早已被喜愛毛姆作品的人所熟悉。


因此生活中常有人這樣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是的,每個人對於夢想和現實,都或多或少充滿著矛盾和糾結,畢竟心中所想所期待的,要麼同現實生活存在著很大差距,要麼就是困難重重難以實現。


那麼,我們在夢想和現實面前,該如何正確權衡呢?《月亮和六便士》就是這樣一本,帶給人深刻影響和啟迪的書。


書中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有著體面穩定的工作,並且家庭美滿,誰知他卻在四十歲時,毅然放棄所有一切,去追逐繪畫的夢想,最終留下了傳世之作。


這部經典的傳世名著,距今已問世100多年,是羅曼羅蘭、村上春樹、張愛玲、餘華等作家共同推薦的著作。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實面前,我們該如何正確權衡


英國女作家伍爾芙評價這本書:讀《月亮和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高曉松也說:無關乎有錢沒錢,天上那輪永遠免費的月亮,就是詩和遠方,月亮和六便士伴隨我們一生,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可以說因為這本書,使許多曾在夢想和現實中徘徊的人,最終堅持了自己的初心,勇敢的朝著理想奮進。


英國著名小說家和戲劇家毛姆,一生中寫了數部重要著作,以及近百篇短篇小說。


因為學醫的緣故,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非常善於剖析人的內心世界,其筆鋒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冷靜的挖掘出了,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思想活動。


而《月亮和六便士》就是一部在某種意義上,極具有現實參考價值的教科書,帶給我們深刻久遠的思考和探討。


一.夢想會屈服於現實嗎?

書中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是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來職業穩定家庭美滿,但卻在四十歲時,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留下一張紙條,離家出走,跑去巴黎追求繪畫的夢想。


他奇怪的行徑,讓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尤其妻子更是認為,丈夫肯定有了新寵,才會拋棄一切。


對於這些常人的看法,思特里克蘭德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在心裡,並對撇下妻兒的做法,沒有任何的愧疚和負罪感,在他看來,已經養育家庭十七年了,是該追求自己的夢想了。


殊不知,得知了思特里克蘭德的真實想法後,妻子卻憤恨不已,她認為,假如丈夫真的有了新寵,但只要能迴歸家庭,她完全可以原諒,可都已經四十歲的人了,竟然還要去實現畫畫的夢想?簡直是不可理喻!


生活中,這樣的畫面是不是很熟悉?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實面前,我們該如何正確權衡


每當做的某件事情,不符合大眾的眼光,便會遭到周圍人的一致評判,

或許久而久之,曾經夢想的火焰,有可能就這樣被一點點的,摧毀熄滅了。


所以,當面對眾人的嘲笑和不理解時,究竟該如何保持初心繼續前行,確實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而思特里克蘭德的做法,則給了大家當頭一棒,毅然做出了令人驚世駭俗的舉動。


究其原因,他不願再過這種虛偽體面的生活,而選擇決然的離開,實際上是在用自己的行動,撕開表面的偽裝,將生活中的矛盾和自欺欺人,無情的呈現在了眾人面前。


二.該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

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要像思特里克蘭德一樣,不管不顧的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尋找心目中的那輪明月?


這裡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每個人對這個問題都有不同的理解。


尤其對於文學和藝術來說,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它不會很快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而是需要你慢慢的去積累。


這就要求我們,在取得一份能謀生工作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去磨練打磨技藝,況且生活裡的素材無處不在,每一處都值得用心去挖掘。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實面前,我們該如何正確權衡


我們要學習的是,思特里克蘭德對夢想堅持執著的精神,他知道,任何事情都攔不住,任何人的想法都與他無關,自己就是要去追求,去做這件事情。


書中提到,思特里克蘭德從小就想做個畫家,可父親認為學藝術賺不了錢,他無奈只好把夢想埋在了心底,以至於後來妻子一直以為,丈夫是去俱樂部打橋牌,卻不知他是在上夜校學習繪畫。


因此,思特里克蘭德對自己的夢想,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愈發強烈了。


即便是他在巴黎,過著非常貧困孤獨的生活,每天只是瘋狂的畫畫,忍受著飢餓的煎熬,為了在藝術上,不斷尋求各種表現手法,精神上也異常的痛苦,但卻依然執著的堅持著。


最終,思特里克蘭德離開巴黎,這個繁華的文明世界,來到了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小島。


在這裡,他終於找到了靈魂的寧靜,以及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創作出了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


縱觀我們自己,在這紛繁嘈雜的社會里,有時抵不住外界的誘惑,再加上自身的懶散,竟漸漸遺忘了當初的夢想。


所以,我們在撿拾六便士的同時,是否可以常常仰望一下星空,在柴米油鹽中,不要忘記夢想裡的那輪明月,勇敢執著的去追求它


三.在夢想和現實面前,究竟該如何權衡?

思特里克蘭德對於追求夢想的做法,非常的決然,他將自己逼到了絕境,近乎自虐式的,同自身本能的原始慾望,做著艱難的對抗和鬥爭。


不僅如此,思特里克蘭德還拒絕愛情,在巴黎,有夫之婦勃朗什瘋狂的愛上了他,生病期間,他默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最終卻放棄了這段感情。


因為思特里克蘭德知道,愛情是不被人掌控的,是隨著內心情緒而發展的,他不願被感情所控制。


對於深愛繪畫的思特里克蘭德來說,他需要自由需要靈感,只有這樣才會離夢想更近,而一旦被輕易束縛,就又回到了從前的生活。


所以在這方面,思特里克蘭德保持著高度的警醒,在他心裡,畫畫是純粹的,不帶任何目的性和功利性。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實面前,我們該如何正確權衡


這也是為什麼在臨終前,思特里克蘭德讓土著女人燒燬了那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這是其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因為,思特里克蘭德從不需要別人理解,他要的就是這種孤立無援的狀態。


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留心靈深處最純淨的部分,也才能創作出心目中最完美的畫作。


誠然,思特里克蘭德的做法,看起來似乎有些極端,非常不被人理解,然而天才註定就是要忍受,這份孤獨和遺世獨立。


況且,從他決然的離家出走時起,就已決定不去理會眾人的想法,一意孤行的走下去,永遠不再回頭。


因此,思特里克蘭德傳遞給我們的,是對夢想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而不是不顧實際情況,就完全拷貝複製其行為和做法。


當然,如今社會上也的確很少有人,能做到像他這樣的,對夢想如此瘋狂執拗。


也許,有人很不喜歡思特里克蘭德,因為他背叛了,挽救自己性命的朋友,導致恩人家破人亡。


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才能,也不得不對他的執著和追求,所深深的折服。


這也是作家毛姆的高明之處,他把思特里克蘭德這個人物,描寫的既怪異瘋狂到不可理喻,同時又表現的有血有肉真實可信,實在令人歎服。


結語

關於夢想,想起了曾看過的一篇文章,說有些年輕人,學著文學或影視作品裡,所描述勾畫的那樣,開著一間小店,裝飾的很文藝也很小清新。


然後每天泡泡茶看看書,悠哉哉的過著心目中,所謂超然夢想的生活,如此大好的青春,就這樣碌碌無為的荒度著。


因此也有人說,現在有些年輕人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實面前,我們該如何正確權衡

歸根結底,究竟什麼是夢想,是源於心底裡的愛好,還是人云亦云的,把某個賺錢的行業當做夢想,又或是不切實際的做著白日夢,一定要明確的分辨清楚。


在我看來,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在體味世俗生活的同時,執著的堅持夢想,並且為之去努力奮鬥,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