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所謂人生一場,不過是問心無愧

文 | 葶子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歡迎點擊上方關注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所謂人生一場,不過是問心無愧


如果要我推薦一本具有力量的讀物,那一定是《月亮與六便士》。

它的作者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20世紀世界文壇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也是被讀者譽為"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人"。

在毛姆眾多作品中,他從不刻意弘揚人性的善與美,也從不隨意貶低人性的醜與惡,面對複雜的人性和不可知的人生,他更願意做一個"無所偏袒的觀察者",讓讀者自己去認真揣摩人物特點。

正是這種優雅而老道的藝術手法,使他筆下的人物更加真實,即便閱歷尚淺的讀者也能從他的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這種帶有玩味性的創作手法,足以給人振聾發聵的力量感。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毛姆對人性的洞察和挖掘更是淋漓盡致,引得文壇轟動一時。

這部作品是以法國印象派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倫敦中一位平凡的證券經紀人突然心血來潮要學畫畫,繼而放棄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巴黎和塔希提島尋求夢想,最終用畫筆將生命的價值注入絢爛畫作中的故事。

整部作品中包含了作者對藝術造詣的深刻理解,也夾雜著他對生活的深度感悟和思考。若說這本書的特別之處,便是能在萬千讀者的心中徹底紮根,以獨特的視角告訴我們:所謂人生一場,不過是問心無愧!


【關於自我: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找到自己的價值】

故事中的斯特里克蘭德是倫敦城的一位證券經紀人。

和大多平凡而普通的人一樣,他擁有美麗勤勞的妻子,養育著兩個健康聰明的孩子,家庭美滿幸福,事業順遂穩定。

所有人都覺得,他的一生就該這麼平淡安穩的幸福下去,有生之年賺足夠的錢,然後體面的退休,盡享兒孫之樂,安度晚年。

但在他們婚後的第17年,斯特里克蘭德的一封信,卻打破了幸福安穩的生活。

他告訴在外度假的妻子,自己前往法國巴黎學習繪畫,並從此不再回來。

這種怪誕奇異的行為,自然無法得到妻子和朋友們的理解。

所有人都覺得斯特里克蘭德瘋了,但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要做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做一件讓餘生不會後悔的事情。他要學習畫畫,要重拾兒時被遺棄的夢想。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所謂人生一場,不過是問心無愧

即便敘述者對斯特里克蘭德再三勸解:

"你認為一個人從你這個年紀開始學畫畫就能學好嗎?大多數人從18歲就開始學了,如果你充其量只能成為三流畫家,你還會覺得為此拋棄一切值得嗎?"

可他堅定不移的說道:

"我必須得畫畫,就像溺水的人會不會游泳都沒有關係,不管怎麼樣他一定得向上掙扎,不然只有死路一條。"

對斯特里克蘭德說,只有畫畫,才能找到人生的價值,那種在血液中迸發的強烈願望使他更加渴望一段狂放不羈的人生旅途,內心深處的創作意願和對藝術的敏感,使他有生之年必須做出這樣的決定。

他需要重拾自己的夢想,需要找到自己的價值,哪怕不惑之年,哪怕拋棄一切,也在所不惜。

別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又怎樣,世人口中執迷不悟的傻子又如何,依舊阻擋不住他在不惑之年對夢想的執著和自我價值的探尋。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所謂人生一場,不過是問心無愧

斯特里克蘭德熱愛藝術,執著夢想,但性格卻自私到幾近殘忍。

對家人,他拋妻棄子,不顧身上對家庭的責任和重擔;對朋友,他蔑視打壓,不顧彼此情誼還佔有了對方妻子。最可惡的是,他非但不自責,還覺得自己的行為沒有什麼不對。

在作者巧妙的藝術構思下,斯特里克蘭德這個人物讓人恨得牙根癢癢,又讓人震撼於他內心深處的原始野性。正是這種不合乎社會禮法的行為舉止,反而把他對夢想的強烈渴望和掙脫現世牢籠的強烈願望表達的淋漓盡致,給予讀者強大的心靈震撼。

毛姆也藉助主人公的野蠻形象,向世人表明了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的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鮮明立場,藉助主人公的選擇告訴我們:永恆的物質生活上,還有更加迷人的精神世界;熙攘的芸芸世界,也別弄丟真實的自我。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只有太早的認命。無論走多遠,都別忘了活出真實的自己。

畢竟,只有做真實的自己,此生才能無憾!


【關於選擇:人生最大的勇敢,莫過於堅持自己的選擇】

五年後的巴黎街頭,敘述者再次與斯特里克蘭德相逢。

他身上穿的依舊是五年前的衣服,現在變得又髒又破,鬍子和頭髮也沒有修剪,整個人比以往更加憔悴,也更加窮困。

為了生活,他做過嚮導,幫人翻譯過廣告,還粉刷過房屋;

為了創作,他每天只用少量的麵包和牛奶充飢,把掙來的錢去買顏料和畫筆。

但不盡人意的是,他的作品陷入極端窘境中,畫風不被理解和接受,更沒有人願意購買。

遠不可及的夢想和陷入窘境的生活,邋遢困境的現狀和幸福體面的過往,這些強有力的對比像是命運的故意捉弄,諷刺著他不著邊際的所謂理想和追求,頻繁地提醒他:該認輸了。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所謂人生一場,不過是問心無愧

敘述者看著深陷窮困生活的他,也忍不住問道:這樣的生活真的值得嗎?

他卻神采奕奕地回答:如果時光倒流,自己依舊會放棄舒適的家和普通人的快樂生活,哪怕在巴黎的日子看起來很是艱難和落魄,他依舊不後悔。

對斯特里克蘭德來說,繪畫本身就是表達內心釋放自我的過程,在這種力量的召喚中,相比肉身的桎梏,他只感覺到靈魂深處的快樂和自在。

對世人而言,這一生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並堅持下去,是件太難的事情了。世俗的桎梏和他人的非議,足夠擊垮自己內心深處的所有防線。

大多數人只能拿著世俗的標準衡量自己的成敗和幸福指數,按照眾人的期待日復一日的活著,到頭來回望歲月長河,發現美好的理想全部輕易的湮滅在瑣碎日常中,也只能無奈的感嘆一句:歲月不饒人!

但是斯特里克蘭德做到了,生活窮困潦倒也好,事業暫無進展也罷,那份用熱情和希望澆築的夢想,使他再也不必理會生活的苦和世俗的非議。

這份勇敢的堅持成就了他人格的熠熠生輝,也成就了他鼎盛的藝術高峰。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所謂人生一場,不過是問心無愧

早些年看《月亮與六便士》,是被作品的名稱吸引。很好奇兩個毫無關聯的事物會引發什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可通讀整本小說,才發現月亮和六便士代表的是藝術和生活,理想和現實的強有力衝擊。

藉助這兩樣事物,毛姆用他冷峻犀利的語言風格,向世人發起直擊心靈深處的提問:你是否因為世人執著的六便士,而忘記了自己心目中的皎潔月光?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人堅守初心,有人隨波逐流;面對生活的刁蠻考驗,有人奮力反擊,有人認命服輸;遭受他人的質疑不解,有人永不言棄,也有人斷然放棄;不同的選擇決定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而人生最大的勇敢,莫過於選擇相信自己的價值,並有足夠的自信去堅持自己的選擇。

剛出發的時候也許會覺得前途很遠很暗,但就憑藉這份堅守的初心和理想,即便身處幽暗也會活成一束光。憑著這束光,也終究能到達柳暗花明的彼岸。


【關於成功: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斯特里克蘭德的最後時光,是在塔希提島度過的。

在島上,他娶了原著居民阿塔,有了可愛的孩子,為他漂泊無依的下半生找到了家的感覺;這裡的人們熱情友好,風景絢麗迷人,使他枯竭的靈感徹底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他全身心投入創作中,即便後期患上麻風病,導致雙目失明,依舊不肯丟棄手裡的畫筆。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他以牆壁為畫布,將內心的掙扎和靈魂的召喚統統傾注在牆壁上。

為他看病的醫生趕到後,他已經徹底沉眠,留下的只有滿牆的絢爛。

"從地板到天花板,一幅幅奇特的、精心繪製的圖畫鋪展開來,那種奇妙和神秘簡直難以形容。蒼茫的原始森林處,赤裸的人在樹下行走,這種絢爛色彩裡透露出來的是無可抗拒的生命力,像是混沌初開時釋放出來的原始野性的力量……"

這幅畫是斯特里克蘭德在病重的一年中創作出來的,他畫出了自己的藝術夢想,更畫出了心中的伊甸園。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所謂人生一場,不過是問心無愧

很多人為斯特里克蘭德的命運而可惜,一生顛簸無依,等到命運柳暗花明時,卻已不在人世;也可惜那幅驚世駭俗的畫作,偏偏被他執意焚燬。

可這又如何呢?他的繪畫不是為了出名或被認可,而是完全追尋自己的內心,這一路波折也好,非議也好,從來不曾阻擋他堅定的步伐。對他來講,他享受的是整個創作過程,注重的是精神世界的表達,這份執著和渴望,早就掙脫了肉慾的禁錮。

這場熊熊烈焰,象徵著斯特里克蘭德早已衝出世俗的樊籬徹底獲得了靈魂的自由,也混合著作者毛姆犀利創作手法中對世俗人的訕笑。

除了斯特里克蘭德離經叛道的一生,毛姆還在故事中講述了兩個醫生的經歷。

亞伯拉罕讀書的時候就展露出非凡的才華,年紀輕輕便拿遍醫學家的獎項,輕輕鬆鬆進入醫院的高級管理層,但在眾人為他的傳奇人生羨慕不已之際,他卻選擇放棄現在的生活,留在有燦爛陽光和蔚藍天穹的亞歷山做基層的檢疫員。

而技藝稍遜的卡邁克爾則幸運的接替了他原本的職位,並且在短短几年中一路高升,還被皇家授予了爵士頭銜,堪稱醫學界的殊榮。

他向別人提起第一個醫生,語言裡滿是蔑視和可憐:"他整個人徹底廢掉了……聽說還娶了醜陋的希臘女人,生了六七個邋遢骯髒的小崽子。"

說出這番話的卡邁克爾是令人討厭的,可是你我最後不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人!

生活中的我們太習慣用普世的價值觀去衡量別人的所作所為,把執著追夢的人看成行為古怪的傻子,把為名利操勞的人當做人生的楷模。以為自己是對的,可故事裡卻看到自己最醜陋的樣子。

而後毛姆用辛辣而溫情的文筆反問世人:

"做自己做想做的事情,生活在自己喜歡的環境裡,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這難道就是糟蹋自己嗎?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磅,娶一位美麗的妻子,這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醫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是啊,人生哪有絕對的對與錯,哪有清晰的高與低。

你我所追求的成功不過就是問心無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價值和追求,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正是價值觀的不同,才造就了各有特色的人生。

成功也好,幸福也罷,根本沒有嚴格的標準和定義,只要跟隨自己內心想法,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就不枉此生。


【放在最後的話】

《月亮與六便士》這部作品自問世以來,便受到世界讀者的爭相喜愛。

在這部作品中,沒有華麗的修飾,沒有說教性的語言,毛姆只是娓娓道來的講述著斯特里克蘭德追尋夢想的故事。但這份平淡而緩慢的敘述中,卻有一股力量催發讀者去思考和剖析自己的人生意義。

在讀者為追尋理想還是安穩度日而感到困惑的時候,毛姆又敏銳的感知到讀者的內心,謹慎而又巧妙的為眾多讀者揭開了生活的謎,那就是:

只要你的生活能忠誠於自己的內心,便是最幸福而有意義的人生。

無論是為了柴米油鹽握緊住手裡的六便士,還是為了崇高理想選擇追逐心中的皎潔月亮,都是不容置疑且值得肯定的人生。

因為生命的終究意義,就是認真地為自己而活。

今日話題:

你覺得《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是個什麼樣的人?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葶子:以橫豎為尺,撇捺為度,丈量出自己的愜意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