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是毛姆講的故事,讀出來的,卻是你和我的故事。

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對自己的人生充滿困惑,我迫切地需要交流與探討,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毛姆的《刀鋒》,認識了拉里,我知道了閱讀的真正意義——和相似的靈魂對話,超越時間和空間,我有了摯友,在真誠豐富的精神世界。

這是我偶然間讀到的一個年輕人的感悟。理解這種感受,就像十八歲的我遇到三毛。《刀鋒》是一部經典之作,毛姆以其詼諧幽默而又尖銳的筆調,直書人性,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世態炎涼,人間百態,都濃縮進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中,在他們身上,每個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無論何時讀解毛姆的作品,都會心有所感,這是毛姆的價值,也是信仰的價值。

毛姆作品最吸引人的一點是,他筆下時常會有一個人物,這個人總是試圖追尋某種真諦,他可以拋棄一切,追求自己的詩和遠方。《刀鋒》中的拉里讓人想起了毛姆的另一本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拋棄妻兒,去實現自己的畫家之夢。其實這些作品都是在探討一個很大又很現實的問題,人該怎麼活著,這是個永不過時的主題。

拉里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當所有人面對生活迷茫時,大多數人選擇了就這麼過日子吧,為了金錢、利益、婚姻、家庭等世俗理由,庸庸碌碌地生活。拉里沒有被身邊的人左右,他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以修行的方式,去尋找人生的意義,他確實找到了一些使自己更豐滿的東西,擺脫了一開始的空虛和迷茫。在我們看來他本可以迎娶白富美,開啟幸福人生,他卻四處流浪,過著艱苦的打工生活,甚至做過礦工、農夫、出租車司機。在他看來,只有做過世間最卑微的工作,才能體會到生命的真諦,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不由想到朋友講的一個故事,她們公司普漲工資,漲幅各不相同且背對背保密,但這種事情總是瞞不住的,於是漲的少的變的難受起來,滿臉的怨氣和不滿,一位臺灣主管不解的問道:“不是都漲了嗎?為啥不開心,應該感到幸福才對,要是在臺灣,大家會由衷的彼此祝福並開心的請客的”。是啊,我們的煩惱緣何而生?究竟什麼是幸福?真正理解幸福的人是少之又少,我們會陷於俗世瑣事,解決了問題後,又陷於自己挖掘的慾望,最終與幸福漸行漸遠。什麼是幸福?細想想其實很簡單,它無處不在,讀完一本書,寫出心得感悟,這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伊莎貝爾,一個美麗而普通的女人。她想要的生活,就是世人眼中的榮華富貴。儘管她深愛著拉里,但當拉里不能給她想要的生活時,就嫁給了富家公子格雷。在《刀鋒》中,我們可以看到拉里與伊莎貝爾展開了兩條不同人生價值觀的碰撞,這種碰撞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不陌生。拉里的理想是:“我向你建議的生活要比你想象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實得多。我真希望能夠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麼令人興奮”,而伊莎貝爾的訴求是如此簡單:“你難道看不出你在要求我做一件我不感興趣的事情嗎?我只是一個正常的女孩子,我現在二十幾,再過十年我就老了,我要及時行樂。”思考下來,拉里和伊莎貝爾這背道而馳的價值觀註定是沒有結果的。

其實很多女孩子都是伊莎貝尓,當愛情與麵包衝突時,想當然的選擇了麵包,在她們看來沒有面包談什麼愛情,麵包是我的,愛情在我心裡,也是我的。伊莎貝爾是一個精緻的現實主義者,儘管有些功利,但她明白利弊,權衡當下,有權做出自己的選擇。

伊莎貝爾的舅舅艾略特對這話執行的最透徹。他赤手空拳,從不遠萬里的美國來到英國,憑藉一副好皮囊加上好口才娶到富婆,舉辦和參加各種宴會,結交更多社會各界名流和王公貴族,得獲伯爵頭銜。錢權利譽全都有,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樂享其中。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題目很抓眼球“成年人的底氣是錢給的”,文章說到看完《歡樂頌》和《都挺好》後,有人總結了一句話:有錢蘇明玉,沒錢樊勝美。《都挺好》中,蘇家發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是蘇明玉用錢來擺平的。我們很多人都想要趁著年輕多掙點錢,把自己的能量最大化,無非不過是想要自己、孩子、家人過得好點。只要錢包溫暖,人生不至於太寒。成人的世界裡,金錢就是尊嚴。這種價值觀儘管不敢苟同,但很現實和無奈,不禁想到了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說的一句話:

“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須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也許這就是最好的解釋吧。

刀鋒是部上乘之作,毛姆對書中的所有人物,都進行了很客觀、不帶感情色彩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豐滿立體的人物,結局中唯有拉里是越過刀鋒之人,他將物質置之度外,得到精神上的解脫。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大部分人都過著高度相似的生活,人生軌跡千篇一律,。借用《月亮和六便士》裡思特里克蘭德的話來說,“這世上大多數人都不會、也不敢跟著自己的心走,他們只是庸碌地過日子而已,成為這社會安穩渺小的一份子,默默無聞,碌碌無為。”其實人生本來是有無限種可能的組合,拉里完全無視世俗的枷鎖,保持自己的自由,這種泰然與平和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追求。

時間是一把利刃,最終會把每個人雕刻成自己潛意識裡以為正確的樣子,這也許就是書名的用意吧,我們只能決定自身生活的一小部分,誰也說不清楚什麼樣的人生是完美的,也沒有人知道你應該過怎樣的一生。《刀鋒》是毛姆講的故事,讀出來的,卻是你和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