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不上病怎麼辦?請找李清晨醫生

一紙兒科停診通知被貼到了網絡上,然後瞬間引爆了網絡,同情者有之,批判者有之,嘲笑者有之,談論因果報應者亦有之,除了吃瓜群眾,剩下的應該是藉機蹭熱點漲粉的。

姑且不論,這一紙通知帶來的網絡風暴,微博大V燒傷超人阿寶和李清晨卻因為這事兒相互撕了一番,阿寶認為醫療暴力是兒科醫生短缺的最重要的原因,至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李清晨認為兒科醫生短缺卻是因為沒錢,僅僅是因為沒錢而並非其他。誰是誰非暫且不論,阿寶明顯文字更勝一籌,有理有利有節,李清晨醫生大概沒把話說清楚明瞭,或者不屑於太過玩弄文字,又或者一不小心就代表了絕大部分醫生,太過主動了些。

兒科醫生的短缺,並不是短時間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醫療暴力也罷,工資收入低下也罷,或者制度的不合理,或者政策的顛三倒四,可能都是一部分原因,雪崩之下,沒有哪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中國的醫療環境之差是舉世矚目,中國醫生的收入也是有目共睹,中國醫療的投入卻總是囊中羞澀,中國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又需要跟緊領先的步伐,而保障的人數絕對是世界之最,這種強烈的反差背後,是無數醫務人員的默默付出,用時髦的流行語來說,那就是,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中國的醫生,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在道德的脅迫之下,都已經揹負了巨大的期望,蹣跚而行。

自古以來,醫療就是個偉大的行業,可以帶來無以倫比的職業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其他行業所不能比擬的。不敢說所有的醫生,至少大部分的醫生,是意志堅定抑或只是機緣巧合地進入這個行業,都是為了救死扶傷而來,患者的痊癒和健康就是他們的工作目的和成就,這一點毋庸置疑。在這個基礎上,掙得足以養家餬口的薪水,維持相對體面的生活水準,難道不是理所應當?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是做人子女的反哺。

而李清晨醫生的指認,無疑是毫無根據地把大部分兒科醫生的道德水平直接置於垃圾桶,用整個行業的蒙羞來襯托自己的清高和出淤泥而不染,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毫不猶豫地自動代表了廣大醫生。抗日時期,東北好出偽軍,這不是沒有道理。現時代,投資不過山海關,也不是無聊網民的口頭囈語。

作為一名醫生,同時也是孩子的家長,對於帶娃就診是深有體會。前些年甲流和手足口爆發的時候,作為緊急支援疫情爆發的政治任務,在感染科呆了9個月,3名醫生輪班,門診一般要持續9小時以上,一名患兒往往陪同4名以上的家長,裡三層外三層圍著醫生,水洩不通地擁擠在數平方的小房間裡,桌子上的病歷本,越看越多,連續10個小時不上廁所是基本常態,如果是夜班看到後面,都會有幻覺和絕望的情緒,只盼著天亮解脫。

不知道李清晨醫生有沒有幹過兒科?想必是沒有的,否則又怎麼能,如此輕巧又厚顏無恥地把兒科醫生短缺歸結於收入低。試問一句,李清晨醫生,你有何資格,敢如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