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可以怎么理解?

Y616388166

负面力量不可思议

一个人心里始终装着地狱,成魔的想法,绝对无法到极乐世界,成不了佛。心里死死抓住“我有业障,我业障深重”这个念头不放,永远无法解脱。总认为自己不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就真的不行。你每重复一遍“我不行”,负面的力量就增长一次,久而久之,你就是行也变得不行了。我们的心就像一台录音机,你输入什么,它就录下什么。

之所以我们学了佛,心里还在播放负面的信息,输出负面的力量,就是因为过去我们接收的负面信息太多了,所以现在不停地播放出来。祖师说,信心(对佛教和明师的信心)真正建立起来不退失的人,就是不退位菩萨。即便他的功夫没有跟上,他心灵的力量也不会退失。但信心真正建立起来,对凡夫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事。

现在我们头脑里经常播放的信息,是过去储存进去的。要想掌控未来播放的信息,现在就要不断地输入相应的信息,不停地自我暗示。为什么有一种人特别自信,凡事都想到好的一面、正的一面、积极的一面,甚至把每一个人都想成是好人、是菩萨呢?就是因为过去这种信息输入了很多。

而有一种人恰恰相反,他把每一个人都想成坏人,把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想成坏事。那也是因为过去受到的负面暗示太多,输入的负面信息太多,已经成片成势,形成了负面的思维模式与惯性。所以我们不停地念佛、不停地观想、不停地觉照,就是把好的、正面的信息输入进去,冲淡过去不好的、负面的信息,用新的、正面的思维模式取代旧的、负面的思维模式。

现在我们坐在这里,各种念头不停地涌现,这也是过去储存的信息在往外播放。你不需要压抑它,看着它播放就行了。就像听歌曲一样,不管好听不好听都让它继续播放,播放完了就不会再播放了。

禅宗特别讲究放下、空掉。但是刚开始修炼很难放下,也空不掉。既然如此,你干脆不放下、不转移,全然地接受它,全心全意地看着它。放不下你就提起来、挑起来嘛。实际上佛教的方法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放下,一个提起。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法门呢?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让我们提起来。你提不起来就放下,放不下就提起来。可是我们既放不下,又提不起,所以心里就苦、就煎熬。

实际上多数修行人是今天把它提起来,提累了,明天又把它放下。明天放下感觉到很空虚,没有依靠、没有方向,后天又把它提起来……凡夫都是这样,没有长远心。不管你是哪一种心态,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不彷徨、不犹豫,不在中间摇摆不定,你的人生就有方向、有定位。

修行并非只打坐不做事,禅坐与做事必须相结合、两不误。所谓的修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倘若我们的内心不输入戒定慧,当听到看到智慧的经典和言论时,就无法与之相应。内在没有这样的信息,又怎么可能与外在同类的信息相应呢?

可是很多修行人都没有把理论学通达,开口就是“本自具足,本自圆满,一切现成”。既然本自具足,一切皆有,为什么不能与外面的好事相应,与智慧的经典相应,偏偏与坏事相应,与邪知邪见的言论相应呢?

因为我们内在既有好的信息、正面的力量,也有不好的信息、负面的力量,甚至有时候负面的力量还大过正面的力量,所以纵然有智慧也释放不出来,流露出来的往往是“贪嗔痴慢疑”五毒。尤其在觉照丢失、迷失方向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大家问问自己,是不是如此?

所以你是可以成佛,也是可以成魔的,关键就看你的起心动念,给心灵输入什么能量了。


东华禅寺

魔是什么?从史料来看中国古代没有魔的概念,只有鬼的概念,据《正字通》记载古代的魔和磨是一个字,崇佛的梁武帝改石为鬼,所以说魔这种概念是由佛教从印度传入,称之为魔或魔罗,既为破坏、障碍、扰乱之意,是破坏人身心,诱惑让做坏事的恶鬼神。

正因魔是因为佛教传入而有,佛道两家对魔的概念十分相近,都认为魔是修行的磨砺,多是人内心的不利于修行的想法吸引来的。

如佛教的《大智度论》中有:“魔言:“何等是我内军?”答曰:“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利养虚称九,自高憍慢十。”道教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中所说的十种魔也多为人心自生,可以说魔就在人的心中。

在修行的时候人的善念越发光明,人的魔念在阴影中也越发黑暗,稍一不慎这点暗就会吞噬光明,故也有人说修行也是在修魔!但不论是光明胜利,还是黑暗胜利,都必将影响到人的行为。

善时人清净善良,魔时人烦恼恨生。

善时能智慧温柔,魔时人愚蠢残忍。

但这不是魔最可怕的地方,魔是人内心的阴暗,心光明的时候他在潜伏,在人最脆弱,最痛苦的时候,他才会出来用暗覆盖人心,一旦魔成功了,人就会失控,等人清醒的时候什么都晚,所以说平常时清静不是本事,在脆弱痛苦时能保持内心的清静才是功夫。

清净可以让人理智的看待身心,但唯善念能帮人降服魔鬼,也有人内心的善念很薄弱,这种人怎么降服内心的魔了?这点可以学孙悟空,《西游记》有诸多内容都是在暗喻修行的,唐三藏让孙悟空戴上紧箍咒时说:“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戴上紧箍咒不用学经书,就能念经,这是何等神奇?紧箍咒对孙悟空的作用就是约束,就像法律和道德会约束人的恶念一样,当人触犯时就会痛苦。

如内心善念很弱,不想被内心的魔鬼控制,不妨给自己找一个道德底线,发誓永远不做越过底线的事,当人的内心魔焰大炽时,底线会如清钟荡波叫醒梦中人。


全真道士梁兴扬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说的是尘世中的一种因果关系。

人说,佛魔只在一念之间,成魔成佛全在一个念头的因果之间。古就曾云“念佛即佛,念魔即魔”,又曰:“一念成佛、一念亦可成魔”。所以,古来修行之人,一念而堕落者,不可数量。

故而,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成了谒语。

佛和魔之间并没有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近,近到可以是一层薄薄的窗纸,可一捅就破。成魔还是成佛,只不过是一个闪念的事情。也就是说,一个闪念,你可成佛,善念在心中;一个闪念,你也可成魔,恶念心满。就如最早这句话的出处一样,当年佛祖讲经,并没有说话而只是拈着花笑了笑,其他人都不明白,只有迦叶尊者回以微笑。于是,佛祖便说:得我道者,唯迦叶矣。讲的是,道,就在拈花一笑之间;道,亦在天地之间。一念可悟道。一念,亦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人,是复杂的,亦是简单的。在人世间,修为之下,可成佛亦可成魔,本就是处在佛魔之间的。成佛亦或成魔,全然在人的顿悟一念之间。善者,诚谦慈勤俭也;恶者,欺骄嗔惰淫也。心善,则可成佛;心恶,则可成魔,人之善恶,全然来自于心生,亦来之于一念之间的顿悟里。

在这人世间,佛与魔是同源同生的。虽是相走极端的两个方向,却是共生在一个人心中的,也就是我们所谓说的人性。人性的善恶,也就决定了人是成佛还是成魔。也就是说,一个人体内是有善念也有恶念的,善者,只不过是将恶念压在心底深处了,被善念覆盖了,若是某一时刻,念头生恶念冲破层层善念的话,善者也会变成恶者,反之,恶者,若是心生善念,也会成为善者的。就如,古之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恶人也不是天生的恶者,是受世间各种因素所致、所影响而成为之的。

所以说,没有十足的恶也没有十足的善,要看的是一念的因果取决。


作家桑妮

仁清法师:佛来佛斩 魔来魔斩


问: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句话,还想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先讲“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禅宗修行法门中的一句话。虽然这句话出自禅宗,但可以作为我们每一个宗派修行者的一种指导。“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意思是不为外境所动。

比如我们打坐参自性。参自性就是参佛性,佛性本来就无形无相,看到任何的形象都不是佛性本身。你参自性的时候佛来了,看到了佛的形象了,那是相而已,不是性。所以对于“佛”(指的境界相)我们不去答理他、不管他,这就叫“斩”。不是拿着宝剑和他斗。龇牙咧嘴、张牙舞爪的个东西来了,我们叫他个魔。无所谓,你是你,我是我,不动念,不动心,不生恐怖,不生厌倦,这就是一种“斩”。魔来了我们也斩,怎么斩呢?不是用剑去和他打,不是用刀去和他砍,而是不理他(相)。就是斩断一切相,参自性。

参自性是禅宗的说法,要讲到功夫,任何法门当中都讲到修行的定力。我们念阿弥陀佛修行定力,通过念阿弥陀佛提高我们自己的功夫。比如外面摸彩票的,人家摸彩票中奖了,你完全可以不生贪念,这就叫“佛来佛斩”。

人家说2012年是地球末日储备粮食吧,准备迎接地球爆炸。你也没认为是事,你也没害怕,这就叫“魔来魔斩”,这就叫功夫。不被外境所动,即为禅定,即为功夫,这就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含义。

刚才你说在梦境当中,往往被梦境所转。梦境也是一种化现。人生也是一种化现。我们凡夫是随着业力而轮转,诸佛菩萨应化世间是随愿力而来,乘愿再来,目的是为了广度众生。所以我们人生也是一种幻化,梦境也是一种幻化,梦境当中的幻化虽然是虚无飘渺的,但是在梦境当中我们也会把它认为是实有的。比如在梦境当中被一条恶狗追赶,你就真的生恐惧心,并且你就是跑得很累,在梦境当中确有这种感触,也就是说我们会被梦境所转。那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是什么呢?醒来以后知道是梦境了,不去执着梦的好坏,这已经是功夫了。

现在很多人做了一个梦,“哎呀,什么什么意思?”好像这个梦了不得了。那天我说:“我们寺庙穷啊,发动发动大家。今天晚上,大家都回去、都做个梦,拾个金蛋蛋明天交上来,我回去建寺院。”你看那不是说梦话么。发动大家晚上都去做个梦,干什么呢?捡个金条啊,拾个金块啊,大家都捡了个金块,然后集中拿我这来,我拿回去建寺院。这不是在说梦话吗?那叫执着。我们对于梦,只能是醒来以后不再执着,这已经是有正见了。

当你在梦境当中不被梦境所转,那是相当的修行功夫,可以说是潜意识的一种东西,潜意识的东西怎么去体现它?就是长期地熏修,短时间我们是很难达到。同样人生也是,我们被人世间那种物欲横流的外境所转,和被梦境所转一样,那就是没有定力,没有功夫,没有道心,没有用缘起法的理念来观照我们的人生。


心是莲花开

佛学里,无论“大乘”还是“小乘”佛法关键都在一个“度”(“渡河”的衍化)。“度我”还是“度他”,究竟“度”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人性”。

我们一般指的“人性”是指我们在社会环境塑造下形成的“人格”,包括先天气质和后天习性、人的本能和社会性、意识和潜意识;

而佛学里由于认为人是“不生不灭,轮回于世”的,于是把我们“人格”描绘为“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我们“人间”也称“娑婆世界”,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存在佛性和魔性,佛性代表的是“明心见性”,魔性代表的是“堪忍”磨难。



佛学里面那个“究竟殊胜”(极致的“真理”)是“唯一”的,不可分割的,所以“佛”和“魔”本来就是一体的,同一个人的两面性。用通俗语言来说就是“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爱”是客观存在的“唯一”事物,只是我们人类需要爱,才有了“爱”与“不爱”的“分别心”(区别)。

“佛”通过做善事来普度众生,对世间是有建设性的;而“魔”通过破坏、掠夺别人的幸福来“享受”,对世间是具有破坏性的。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不是说“坏人”(佛的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变好了,而是那个人不再做坏事了。故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究竟,“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心不二,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胡磊一梦

在自性中,“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根本就不成立,不垢不淨,无佛亦无魔。“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僅是對世俗而言的警示語彔,也是勸人向善,以供修持正知正见的助緣。

就象大成就者摩訶耶納所說的:“善法和惡業,就象黑白兩條狗,无論是黑狗或是白狗,咬出來的血都是紅色的一樣,行善行惡也一樣,都與解脫无関。”如是如是。所以當梁武帝向達摩祖師提問時說:“我修建寺院供養僧人有多少功?”達摩祖師回答:“沒有功德,僅是世俗上的一點點善報而已。”看當看到到寺院上供下施的人,其沾沾自喜的神形是多么可悲,雖説直遇佛法,卻从未實踐過,哪怕是爭取一分智慧,他們僅是在世俗小果報上下功夫,難道說還想繼續愚痴下去?!



空性的見解,還須从般若中尋得。禪宗的認知很直接明了,有禪師問:“經文中,哪些是佛說?哪些是魔説?”大師的回答是:“都是魔說。”諸佛皆說:“除自性外,外面沒有一個佛。”同時,外面也不曾有一個魔,魔和佛都是自己心中的執念,除此之外,舍鬼東西都沒有。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有多層面的解釋,不能僅从文字上解釋。在修行時,一絲妄念,一念成魔障;返觀自心本性時,一念成善緣,是為成佛的因緣。“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若成執念,則成魔障。如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所言:“不識本心,学法无益。”


開悟后的六祖慧能這樣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動搖,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這個意思是:在外面尋找佛果是徒勞無益的,對外境去修持也是毫无意義的,自性即佛。佛性本覺,无妄自成,尋求不得,思維不獲。一念不成妄想,一念即是法身。


心智无碍畅游虚空

我以为,凡是善良的,真诚的生命,都是正的生命,佛的教化;凡是邪恶的,贪欲的生命,都是邪的生命,是魔的走卒。而在更高层次的生命境界上来说,佛就是佛,魔就是魔,两者的生命境界不同,处事的方式自然不同。他们的矛盾无法调和,也不可调和。佛是救人的,魔是害人的。但到了人类的生命中,站在人的角度,却认为佛魔是人的一体两面。


佛魔是人的一体两面,表现在人的生命无法达到更高层次。如果要达到更高层次,必须抛弃欲望,进行修炼。因为神造人,赋予人以肉体和灵魂,使它们作为人的一体两面。但肉体的一面,本就是欲望的,所以,为了生存,肉体的一面必须去寻找机会,去为存活服务。而灵魂的一面,虽与肉体对立,但却有着善的根源。因此,人如果能摒弃欲望的束缚,信正法信正道,潜心修行,也许会真的成就自我的佛性。如果不能抛弃过多的欲望,且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那么,则是魔的一面在内心作祟的结果。


因之,一念佛一念魔,则是自我生命如何对待欲望的结果。战胜欲望成佛,沉溺欲望成魔。


昊愚堂夜画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学好难着呢,学坏一出溜。”

魔就是干坏事的,业障、孽障。而成魔,非常简单,忽然心生一念,就足以干一件坏事了。管住这种心魔的方法只有一个,克制。如果克制不住,那么有法、有道德进行压制,逼着你克制。魔,并不是鬼,而是你的心,心中的恶念。古人认为想事情是用心想的。所以一念就可以成魔。当然这种魔干的坏事的大与小,与这件事的影响大小有关了。小孩子的心魔,就是虽然牙疼我也要偷一块糖吃。而象希特勒这样的,一念之差就是二次世纪大战。这一念之魔可大可小。

一念成佛,这个说着简单,念着顺口,但是古往今来,几人成佛了?

佛在梵文的本意是开悟的人,如果按这本意来理解,有时候的确可以一念成佛。例如你看见小孩子打架,心生一念,做件好事,给拉开,这实际也是佛性。佛性有时候是很简单的。就是做好事做好人而已。当然,要成传统意义的佛,那需达到《金刚经》的大藏经境界,普渡众生,所以佛并不多。通常普通人,能达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无色无相的小藏经境界已经不错了,修己而已,修的是恶念不起,心生善念而已。不仅心生善念,而且还能够去做到的,就是更进一个层次了。

南无阿弥陀佛。


霹雳火76228767


♥♥【悠悠世上事.善恶一念间良心镜常照,善意清清流,良行济众生,立地可成佛;恶向胆边起,魔自心头生,祸害遗人间,必是害人精。♥♥我佛多慈悲,教人向善功;大爱播环宇,救难渡众生;心静尘不染,意善恶不生;寡欲魔不來,淡利鬼远行;正义行人间,魔鬼俱无踪。


louanhuamingyouyicun

《大伯涅槃经》说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注意这里说的是可以,不是一定能成佛,佛性一旦被遮蔽,甚至是染上了恶的熏染,那么就是佛性被遮,魔性十足。

人每天不断有念头产生,次念灭彼念生,此起彼落念念不断,这年头有好有坏,有的易知有的难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无数念头中突然蹦出一个恶念,此前已经打算归顺李自成的他,从此从此成立名族的罪人,一念之间,铸成千古大错。

人有恶念有善念,这很正常,《金刚经》里说,要护住自己的善念,善念生则是佛,恶念生则是魔。让善念生生不断便是金刚罗汉,让善念常住不断,便是菩萨心肠。若恶念太多,当时刻警惕,切不可一念之差堕入魔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