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无论是票房总量还是荧幕数量都有长足的增长,一扫2016年电影市场的阴霾。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2017年度中国电影发展现状,暴娱智库联合电影行业资深的分析调研机构--智观咨询及多家业内权威公司,发布了《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这份报告包括2017年度电影票房综述、地域分析、电影类型分析、档期研究、营销案例分析、观众电影消费调研及相关专题的分析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电影行业数据进行深入洞悉和解读。

今天我们节选了《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的部分观点,意在从数据的角度解读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只有重视可能存在“阳光下的阴霾”才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规避 “弯路和曲折”,保持目前的发展劲头。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2017年中国票房总量为558.89亿元,创下自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改革以来最高年票房纪录,仅次于北美地区的 714.28 亿元(109.77亿美元),中国电影市场继续保持全球第二位的水平。

2017年中国票房同比增长22.78%,2016年中国票房的同比增长3.29%,两者相比,显示出中国电影票房迅猛的增长势头。

与北美地区票房负增长的现状相比,我国电影市场表现出连续8年正性增长之态势,从2010年的101.72亿元,到2017年的558.89亿元,票房增长速度迅猛,可见未来中国票房仍将呈增长趋势。

在北美电影票房呈负增长趋势的情况下,中国电影票房总量持续八年增长的现象,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大消费能力与进一步的消费潜力。2017年的电影市场回暖,预计将会为中国电影市场吸引更多的资源与资本。

但是在高歌猛进的发展之下,我们却发现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单块银幕产出不足”、“单片票房遭进口片碾压”、“国产电影海外票房表现不佳”、“动作类型电影一枝独秀”和“目前观众的观影习惯尚未形成”。接下来我们将从数据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

  • 单块银幕产出不足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继2016年中国地区的银幕数量超越美国位居首位后,2017年该数量继续激增到50776块,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美国地区的银幕数量则基本稳定在40000块左右。

目前中国的荧幕数量已经超过美国约25.7%。但是结合上文的数据看,中国单块银幕的年产出约为110万人民币,而美国的单块银幕年产出约为176.6万人民币,高于中国60%以上。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国电影的平均票价为8.13美元(约人民币52.8元)。中国电影的平均票价为34.4元。票价差额低于银幕产出差额,也就说单块银幕产出不足是由于电影吸引的观众数量较少造成的。

同时,银幕增长率跑赢票房增长的现象也显示出目前中国市场存在较多粗放式的投资增量的现状。今后,在最根本的电影质量方面应投入更多精力,提升电影品质。

  • 单片产出遭进口片碾压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2017年共上映国产片420部,票房总额287.86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为52.81%,单片平均票房0.69亿元。

2017年共上映进口片118部(包括34部分账片、83部买断片及1部未引进片),票房总额257.26亿元,市场份额为占比47.19%,单片平均票房2.18亿元。

数量上占有优势的国产电影,在票房总额方面却并未与进口片总票房拉开差距,由此可见国产电影的质量及市场竞争力亟待优化与提升。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2017年进口片单片平均票房为2.18亿元,高于2016年的1.77亿元。进口片单片平均票房呈增长趋势。

2017年国产片单片平均票房为0.69亿元,2015年国产片单片平均票房为0.98亿元,2016年国产片单片平均票房为0.52亿元。与进口片相比,国产片单片平均票房过亿仍较为困难。

2017年国产片总票房为287.86亿元,略高于2016年的247.15亿元。可见国产片的质量有所提升。

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进口片单片票房超过国产片3.16倍,与2016年进口片高出国产片3.4倍的单片票房差相比,这一差距在继续缩小。

  • 2017年国产电影海外票房表现不佳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2017年北美上映的国产电影票房TOP3中,仅《英伦对决》一部影片为同年度上映,其他两部影片均于2016年在中国首映,次年在北美上映。

2017年北美地区国产片票房冠亚军分别是:中美合拍片《长城》及中英合拍片《英伦对决》,冠军影片票房远低于2016年冠军影片《功夫熊猫3》的票房。

而在国内取得超人气票房的《战狼2》在北美票房成绩表现平平,仅排第四。

2017年于北美上映的国产电影票房TOP10总额为10122.7万美元,未超2016年该数值总额。可见国产片“走出去”依旧困难重重,如何站在国际视角上制作电影、输出中国的价值观、充分展现文化自信还是中国电影人的短板。

2016及2017年北美地区国产片票房TOP3影片均为合拍片,可见北美市场对合拍片的接受度更为开放。在国产片争取好的海外票房成绩的同时,将多种文化元素结合的内容形式,可作为参与投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 动作类型影片一枝独秀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动作类型影片票房总额最高,达279.54亿元,平均每部3.63亿元,成为产值上升最快的电影类型;

其次是喜剧类型影片,票房总额达84.87亿元,平均每部0.94亿元,成绩优于2016年;

季军为动画类型影片,票房总额为36.04亿元,平均每部产值0.66亿元,低于2016年的此类型电影票房成绩;

奇幻类型、科幻类型影片各有12部电影上映,分别产出票房25.32亿元、32亿元,平均每部2.11亿元、2.67亿元产值,单片产值表现不俗;

爱情类型影片上映数量虽多,但平均产值却不足5000万元,影片质量有待提升。

从总票房来说,动作类型影片票房高于其他类型电影票房总和(207.61亿),动作类型电影一枝独秀。电影市场要长远发展,必须不能“单条腿走路”,市场要避免动作类型电影的过热投资造成的该类电影泛滥,应该多管齐下,鼓励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发展。

  • 观影习惯尚未养成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2017年,每月看电影频次在4部以上的观众占比为6.4%,每月看电影2部至4部的占17.4%,每月看电影1部至2部的占35.4%,每年看电影不足10部的占19.1%,无固定观影习惯者占21.8%。

“阳光下的阴霾”——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与往年相比,今年抽样观众中的重度观影者数量减少,中度观影者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轻度观影者和无固定观影习惯的人数比例增加。

一定程度上表明今年票房增长来自“不常走进电影院的人“,甚至是那些以前从来不进电影院的人。即,2017年票房增长量来自非存量观众。而存量观众的观影频次正在减少。由此推断,票房的增长来自爆款而非观众形成的观影习惯。

票房的增量走过了荧幕数量增长驱动下快速发展的几年,也迎来了非存量观众走进票房的时代。可是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及人口红利减退之后,纵观发达国家的电影市场发展,增量的下一个点必然是观众逐渐形成的固定观影习惯的过程,可惜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这个增长点似乎还没有到来……

点关注,不迷路,欢迎订阅“暴娱智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