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宋高宗同意杀的,为什么历史上却让秦桧背黑锅?

T雀儿章1

苍茫大地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解答。

一、岳飞建立了旷世奇勋。

岳飞从建炎二年(即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十余年间,秉承老帅恩师连结河朔的主张,干得风生水起: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1136年又收复郢、随、唐、邓诸州,封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又平洞庭杨么,加检校少保、晋封武昌郡开国公、荆湖北路、襄阳路招讨使,1140年(绍兴十年),完颜兀术发动政变掌权,废除对宋和议,兵进顺昌(安徽阜阳),岳飞驰援,未等兵到顺昌,刘琦即取得顺昌大捷,七月十四日,兀术率三万铁骑、十万步兵攻颖昌,岳飞所部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斩金军五千余、俘二千余、将官七十八人、马三千匹…郾城破金军铁浮图、拐子马……岳家军兵锋直指朱仙镇,岳飞正想“直捣黄龙、与诸郡痛饮"时,被赵构十二道金牌召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二、赵构杀岳飞的原因:

A、赵构从1127年靖康之耻那年上位,他的政治主张就是能安稳地偏安江南一隅,割地赔款在所不惜。他先重用黄潜善、汪伯彦,后用秦桧、万俟卨,他的基本国策不是复国。短期内,他也重用过李纲、宗泽、张浚,但其时他主张是偏安无门、被逼无奈!金兀术追得他失去生育能力,他差点乘舟飘荡在明州(宁波)海面!他有点像《水浒》中的宋江,什么败高俅、败童贯,目的是以打促谈、苟且偷安!和主战派宗泽、岳飞、韩世忠等人在国策上有着巨大的矛盾。

B、赵构在苗刘事变后,对手握重兵的岳飞、韩世忠极为忌惮。

所谓“苗刘事变"即苗刘两个军阀想利用武力扶赵构唯一的亲生儿子上位,然后把持朝政。后来被韩世忠平定。赵构对韩世忠心存感激,救命之恩没齿难忘,终赵构一朝,韩世忠没吃大苦头!

C、赵构不怕二圣还朝,徽宗已死,满朝文武都是赵构死党,而钦宗执政两年,就酿成靖康之耻,无任何威信可言!高宗不怕哥哥回国,而是怕哥哥不回国,被金国扶持在中原沦陷区做旗帜、当傀儡!

赵构怕的是岳飞太任性,说白了威胁皇权。打仗相当拉稀的刘光世自愿解除兵权,赵构原允诺把刘家军并入岳家军,后又被秦桧、张浚挑唆,酿成刘家军内讧的惨剧,岳飞写个辞呈,不等皇上审批,就以给老母姚氏守制的名义上了庐山。后赵构叫岳飞老谋士李若虚苦劝六天,才愤然下山。

绍兴九年正月,和议成功,御封岳飞为开府仪同三司,岳飞竟三诏而不受!

四、岳飞忠诚于国家而干预立太子事。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岳飞升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赵构对他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后因接收刘光世部队未果,不假而归,回庐山母墓旁守制,后遇金兵又大举进兵,飞上奏想进屯淮甸,拱卫建康,后赵构让岳飞到江州驻扎。内线报告金要放钦宗儿子赵谌南下,岳飞为国家计,在入觐时向赵构建议立养子赵瑗(宋孝宗)为皇储,以示高宗正位。犯了高宗大忌,边关大将参与立太子,瓜田李下,实属正常。

三、杀岳飞,赵构是首犯,秦桧是主犯,他也罪恶滔天。

赵构想杀岳飞,秦桧自告奋勇来做帮凶。他让死党御史大夫万俟卨、侍御史罗汝楫诬蔑岳飞接圣旨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去岳飞职务。但秦桧核对诏书和岳飞行军日期,没发现什么问题。

秦桧又一不做,二不休。听说岳飞部下副统制王俊作战不力,没有升赏,怨恨岳飞,就威逼利诱他,同时以都统制王贵的严重个性隐私要挟王贵一起诬告岳飞部将张宪和儿子岳云谋反,把张宪、岳云收捕入狱,严刑拷打,但张岳二将拒不承认。秦桧又把在庐山闲居的岳飞骗到临安,以谋反罪名逮捕了他。审了两个月,万俟卨动用刑罚无用,又拿不出岳飞父子及张宪策划谋反的信件。

绍兴十一年一天上午,秦桧上朝回来躲进生火的暖阁,边剥桔子边想害岳飞的主意,老婆王氏阴阳怪气地说:“擒虎容易纵虎难!"

韩世忠责问秦桧岳飞何罪?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忿然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公元1142年(绍兴十一年十一月),赵构下诏: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多差兵将……

直到秦桧死后,继任丞相万俟卨罢相后,太学生程宏图上书替岳飞申冤,高宗才下诏给岳飞在西湖边修墓,到宋孝宗时,岳飞才被昭雪,追赠“武穆"封号,明朝时有人用生铁铸秦桧、王氏、万俟卨四个奸贼跪像!秦桧自己主动跳进了黑染缸,不是背锅侠!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岳飞孙子岳珂,一个奸佞的胡编乱造,居然成了正史,南宋史官记录的史料,居然成了野史,扭曲的历史,颠倒黑白的故事。

《刑部大理寺状》《宋刑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记录着,整个岳飞案,1141年4月,岳飞因为提议放弃淮西地区“楚不可守”的言论,被高宗降职为节度使,同时岳飞的言行激起,南宋几位正直御史的愤怒,御史中丞何铸,万俟卨等人,上书弹劾岳飞的种种不当言行。并抄录奏折,让岳飞准备申辩。岳飞无奈辞职,朝庭立马批准了。岳飞不顾每月必须到朝廷报道的规定。带儿子岳云回了老家。8月岳家军统制王俊,到岳家军新领导王贵处。实名举报,岳飞亲信张宪准备“举兵襄阳”逼高宗皇帝还岳飞兵权。王贵上报枢密使张俊,张俊上报刑部,刑部报告高宗。9月岳飞,岳云,张宪被抓捕归案,下大理寺诏狱审理。

结果大理寺两个半月审理,岳家军牛皋,王俊,王贵,李道,李兴,董先,姚政,傅选等十多名将领揭发作证,同案孙革,于鹏等六人招供,刑部合议定罪,高宗亲诏赐死。

本来是一桩经得住时间考验证,据确凿的铁案。

经过岳飞儿子岳霖,孙子岳珂不停,恶意编造史实。为了让人民感觉岳飞“冤枉”,不惜代价,不顾高宗处死岳飞的史实。把处死岳飞的决定,恩将仇报硬安在唯一为岳飞辩护,唯一为岳飞求情的秦桧身上。为使谎言合理,不惜把提拔岳飞,岳飞的老上级张俊也拉下水。编造什么秦桧许张俊岳家军兵权,张俊威逼利诱王俊,王贵“诬陷”岳飞的谎言。张俊是最早主动交出兵权的人,岳飞是想逼高宗还兵权被抓,张俊会照着岳飞已经倒霉的路走?而且,一个月时间想拉拢岳家军岳飞老部下十多人,可能吗?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搞“诬陷”,那就是自寻死路,南宋监督体制健全,秦桧都因为被弹劾罢过相。敢明目张胆“矫诏”杀岳飞,正直的御史怎么会放过秦桧,张俊?高宗事后怎么会不追查责任?

说高宗因为怕秦桧在鞋里藏刀?撒谎成性,如果秦桧把高宗逼到这一步,秦桧死后高宗不把他挫骨扬灰,才奇怪了。恰恰相反,秦桧死后,高宗给了秦桧南宋所有大臣,最高的评价,还为秦桧亲笔提字。

说金兀术写信给秦桧,更是无中生有。金兀术是死战派,根本不可能议和,而且,就算真写信给秦桧,其他人怎么会知道?秦桧看完以后发朋友圈?堂堂丞相和老婆的私房话,居然也让全世界知道了?

高宗和秦桧如果真是“诬陷”杀的岳飞,还能任由岳飞儿子孙子,满世界喊“冤”?不知道掩盖一下“罪行”?斩草除根对一国之君和丞相来说,非常困难?

再说,一个皇帝要杀一个丢了所有官职的岳飞,需要“编理由”?岳飞现成的罪名都用不完,武将干预立储,还居然敢自己定太子,不够诛九族?侮辱先帝赵匡胤,不如自己,不够杀头?抗旨十三道,逗留不前,不够杀头?名正言顺就可以杀的岳飞,偏偏要“编造罪名”留人口舌?而且,罪名第一条还挑岳飞最辉煌的1140年?

很明显皇权社会,皇帝杀谁都是正确的,所以想让人民感觉岳飞冤枉,就不能是高宗处死岳飞,所以才编造出那么多谎言,不惜把一个不想干的家庭妇女,也编排进来,把唯一为岳飞辩护的秦桧编造成“主谋”把岳飞上级领导张俊编造成“同谋”。当时无论谁当丞相,都逃不了被安上“奸细”的罪名,要不没有理由“诬陷”岳飞。


晓风2016

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千百年为人们所惋惜。惋惜之余,人们更多的是将愤怒的矛头指向秦桧,认为他杀害岳飞,罪不可恕。事实上,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战功最显赫的将领,加官至太尉、少保,是正一品大员,如果没有宋高宗的默许,岂是一个秦桧所能擅杀的?尽管人们大多知道这个道理,历史记载上仍然将秦桧推向耻辱柱。这是为什么呢?

秦桧一事其实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史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奸臣模式。即“奸臣”欺蒙君主,滥用职权、结党营私、失横作恶,致使国运败落。一旦奸臣得除,圣明重开,国运将步入正轨。这一模式使皇帝避免了直接承担坏事的责任,而让奸臣去承担责任,成为皇帝的替罪羊。如果不这样,将会直接批判到皇帝。这与儒家的“礼”是相违背的,是史官和士人学子们不会也不愿做的。

此外,在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是至圣至明的代表,不容许也不应该犯任何错误。尽管皇帝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力,因而对一切事件均应该负有程度不一的责任。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将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皇帝,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危险。不仅不具太大的可操作性,代价也是极大的。

所以在这样的政治体制和儒家学说在主导地位的社会中,绝大多数官僚士子们只批判秦桧,而不指责宋高宗,既有思想上的压制,又有思想上的自觉。在他们的不断言说、批判下,久而久之,秦桧便成了杀害岳飞的大奸臣而为人所知。


与书居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岳飞有必死的理由,比如:迎回二帝,比如立储,比如军队冠名。任何一个帝王,红线无非就是这些。当时岳飞金牌调回,其实淡出军政,归还军队,退出枢密院免死,但是矢志不移,这就必须去死了。秦桧是那把刀的实力者,而且在舆论方面搞了一个什么莫须有,这就生生的把黑锅背过来。即便是没有秦桧,也还会有李桧,王桧,只不过秦桧在那个时候责无旁贷的必须去承担,而且他把这件破事儿做的超过了高宗的预期,太精彩了。所以,有人惊喜就有人骂娘,再加上朝廷不久就给武穆很快翻案,等于是二次背锅。这种说不清楚聪慧还是愚蠢,有奈还是无奈,大忠还是大奸,又违背了民意,所以永远的跪下了。岳飞死是历史的必然,秦桧跪也是历史的必然。毕竟他干了“阶级敌人想干而干不成的事儿”,白铁无辜铸佞臣!


神迪的俊杰

第一,秦桧没有替赵构背黑锅,因为秦桧也是主谋之一。

第二,岳飞确实有宋高宗同意杀的。

在秦桧没有上台之前,赵构和岳飞之间的君臣是很好的,赵构甚至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试问,这是多大的器重?秦桧上台后这一切都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