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有的人在25歲時就死了,但在75歲時才被埋葬

老周的新書《顛覆者:周鴻禕自傳》近日已經在全國開售,這本歷時三年而成的自傳,完整記錄了老周從“超級熊孩子”到“互聯網英雄”的成長曆程,而老周認為,在這前半生中,“好奇心”,至關重要。

周鴻禕:有的人在25歲時就死了,但在75歲時才被埋葬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老周原計劃放在《顛覆者:周鴻禕自傳》中的一篇文章,老周在文章引用了富蘭克林的一句話:“有的人在25歲時就死了,但在75歲時才被埋葬”。

你是這樣的人嗎?


好奇心和我們的成長息息相關,我堅信好奇心是成長的催化劑,也堅信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強勁動力。多年的學習和創業經歷讓我堅信,好奇心的構建是快樂而有意義人生必要條件。

我從小就是一個超級好奇的小孩。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對世界充滿疑問,喜歡在書裡尋找答案。那時沒有很多兒童讀物,我就把父母書架裡的《敵後武工隊》、《林海雪原》從書架裡扛下來讀,腦子裡都是楊子榮智取威虎山的故事。雖然讀的都是這些革命書籍,但是很早接觸書本讓我熱愛上了閱讀。從此,讀書一直伴隨著我人生的好奇之旅。

小學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了英國作家史蒂文森的作品《金銀島》,自此對外國作者的語言很著迷。讀完這個少年曆險的故事,我便帶著小夥伴到附近的破舊民居里去“探險”。

初中的時候我迷上了計算機,不僅自學了Basic語言,還讓家裡訂了一份《少兒計算機報》,從此,我最大的期盼就是這張報紙寄到家裡來。看著報紙,我在腦海裡默默地操練一遍自己粗淺的計算機知識,順便膜拜一下當時頂尖的少年編程高手。還記得第一份《少兒計算機報》附送了一張彩色的鍵盤紙,我把它壓在了寫字檯的玻璃板下,天天練習虛擬打鍵盤,對真實的計算機世界充滿期盼。

高中時期,我迎來了人生中第一節電腦課,從此對計算機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我賴在教務處不走,告訴老師我會寫程序,要幫學校編寫課程表排課軟件。因為這個,我享受著隨時到教務處上機的特權。我把《少兒計算機報》的程序摘抄下來,然後上機運行,計算機的奧妙讓我茶飯不思。

這個時期,除了我對計算機的熱愛,我對其他事情的好奇心也四處開花。考試的內容對我來說略顯枯燥,我對高考不考的那些內容也興致勃勃。我模仿莫言的小說《透明的胡蘿蔔》寫出小小說《和蒼蠅的對話》,被老師評為四不像。我參加學校的文學社,負責審閱同學的來稿。我對西方美術一直熱情不減,自己在書攤上買拉斐爾、魯本斯的畫作集。我喜歡詩歌,會背誦很多何其芳和戴望舒的句子。所有的這些,讓我除了成為一個理工男之外,還儲備了一定的人文素養。

所有的這些好奇,都對我今後的生活都不無裨益。喬布斯說,你做的每一件事就像一顆顆珠子,直到有一天你可以用一根線,將他們一個個串起來,我覺得這個說法很棒。年輕時的每一點好奇,都像是打開了一扇窗戶,它激發了人們對生活的興趣,引導著人們進入新的領域獲取知識。人們以好奇心為燃料,孜孜不倦地對新世界進行著探索。

世界就是這樣進步的。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好奇心改變世界”有著科學的基礎。喬治梅森大學心理學教授託德·卡什丹(ToddKashdan)是積極心理學的先鋒人物,他研究人們的好奇心,並論證好奇心對人類有著重要的進化意義。

他列舉了了一項包含1795名兒童的實驗。經過8年的間隔,研究者對這些兒童進行好奇心和智力的測試,結果是——無論這些兒童在3歲時的聰明程度如何,8年之後,好奇心更強烈的兒童要比其他兒童智商高出12分。因此,即使你考慮到了一個孩子最初的智力水平,但是如果他恰恰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他就會在性格形成初期表現出顯著的認知發展。

而對成年人來說,更強烈的好奇心通常會帶來更出色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技巧以及更好的整體智力水平。總體來說,最優秀的學生、工人、經理、科學家、藝術家以及為人類和世界作出突出貢獻的傑出人物都具有的特點就是——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高智商。

除此之外,好奇心還激發人們從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尋找樂趣,成為人們給時間注入活力的新方法。在託德·卡什丹的著作——《好奇心》一書裡,他列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佛雷德是紐約市中央火車站的一名清潔工。他的工作毫無亮點,也顯得沒有前途。忽然有一天,他利用了他善於在家庭聚會中善於設計遊戲的小技能——給自己的工作設計了遊戲。他把每天擦地板、倒垃圾桶、疏通馬桶等工作當成體育運動。每項運動開始時,他都要進行計時,並把用時最短的時間記在一個皺巴巴的小筆記本上。如果他的工作線路上有很多人,或者有很多髒東西需要清理,他就會把這些當成加大工作難度的障礙物。這種記時和競賽的方式使得他的工作變得有趣起來。

當他向同事解釋這種工作方式時,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幾天以後,一些同事也開始像佛雷德一樣給自己的工作記錄時間,而且還為了爭當冠軍彼此展開競爭,他們相互調侃,向同伴講述工作中遇到的討厭的人和怪異的障礙。這種遊戲性質的交流就像磁石一樣把這些原本單獨工作的人聯繫在一起,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滿了活力和主動性。以前,他們下班之後常常感到疲憊不堪,在家人和朋友的眼中簡直是一具行屍走肉,但是現在,他們精力充沛,積極向上。

佛雷德通過激發自己和同事們的好奇心,徹底改變了原本看似毫無生機的環境,並且從中得到了回報。而我的從業生涯讓我對這個案例深有同感。我一直堅信,將好奇心貫穿到工作當中,會讓我們體驗到工作的無窮樂趣,並且激發出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年輕時對編程序的熱愛,幫助我在大學時選擇了自己鍾愛一生的專業——計算機,這也成就了我日後風波無限,同時也風景無限的創業之路。一路走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好奇心對人生的助力作用,也青睞那些對生命充滿好奇的年輕人。

在我的職業生涯當中,無論是在方正給國內企業工作,還是我在雅虎給外國人工作,我跟別人最大的不一樣是,我從來不覺得我在打工。每一份工作我都覺得這是一個開啟未知,獲得新知的機會,因此我要盡最大的努力從中學習,以彌補自己的短板。所有這些,都給了我豐盈的人生體驗,它成為了我身體的一部分,也對在後來的創業路上對我有很多啟迪。事實上,這些體驗也一直眷顧著我在一波三折、九死一生的創業生涯。

雖然創業的痛苦不一而足,但是好奇心可以一直讓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這正印證了對好奇心進行研究的學者的理論——好奇心可以應對消極的體驗。因為——充滿好奇心的人並不是對風險和焦慮視而不見,而是樂於做那些有意義的事情,即使在面對風險和焦慮時也是如此。

有的人在25歲時已經死了,但是在75歲時才被埋葬。很多人對這句話唏噓不已。而我今天也依然還在在創業,還在一線奮鬥,我經常和我同行的員工和年輕的創業者說,隨著大家年齡的成長,你會有很多收穫,但是你也會丟掉很多東西,這裡最容易被大家放棄的就是好奇心。日復一日的工作也許讓大家變得疲憊和絕望,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可以藉助好奇心來讓我們恢復對生活的能量。讓我們的日常工作更加有趣和富有意義。

在這個創新的年代,今天大家都在談創新的意義。我堅信,好奇是人類的天性,它像一盞路燈一樣,指引著我們在黑暗中前進的方向,它讓我們重獲兒時對於未知事物進行探索和嬉戲時的快樂,也在看似熟悉的事物裡發掘新奇的寶藏。

帶著好奇心上路,成為一名充滿好奇的探索者,我們可以對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敏感,並且發現創造的意義。正如託德教授希望告訴大家的一樣——好奇心是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


老周之前也有兩本書,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