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袁大頭”需謹慎,別變成“冤大頭”,說說銀元的作偽和辨識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袁大頭”的正式名稱是“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

收藏“袁大頭”需謹慎,別變成“冤大頭”,說說銀元的作偽和辨識

北洋造幣廠

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於民國三年(1914年)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

由於袁大頭1元銀元幣型規整,圖案新穎,幣型劃一,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識別,因此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近年來,有人以激光照排製版為手段,以真銀子造的“珍稀”假銀幣屢見不鮮,而且其“真實度”、清晰度”,比真幣還要“真”。藏家,尤其是剛入門的收藏愛好者,還是應該掌握一點辨別真偽的基礎知識。

收藏“袁大頭”需謹慎,別變成“冤大頭”,說說銀元的作偽和辨識

民國三年試鑄金質袁大頭

收藏“袁大頭”需謹慎,別變成“冤大頭”,說說銀元的作偽和辨識

民國三年袁大頭

收藏“袁大頭”需謹慎,別變成“冤大頭”,說說銀元的作偽和辨識

有真幣對比,還是比較容易區別的。

首先了解一下常見的作偽方式,大體有以下十種:

1、銅版銀幣

銅版袁大頭是樣幣,不流通,如果是真的有收藏價值。但是目前市面上贗品很多,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幣相似,但圖案比較粗糙。

2、鉛版銀幣

以鉛充銀,即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其花紋與正常銀元無異,但聲音較厚、發悶,陰沉而帶嗒音。

3、夾版銀幣

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較厚,不易磨出痕跡,又稱夾心銀元,是假銀幣最為常見的一種。

4、改小銀幣

將正常銀元之齒挫平、改小,然後獲取細毫碎銀。

5、砂版銀幣

表面粗糙,圖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假“袁大頭”多數屬於這一種類型。

6、洗版銀幣

亦稱洗澡版,即將正常銀元以硝酸蝕去一層銀,竊去一部分銀質。其特點是圖案模糊或有浮白色,發音微慢。

7、私版銀幣

顧名思義,是私人鑄造的銀元。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均有之,這種偽錢主要是從臺灣的錢幣市場上販運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做瓊版銀幣。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在89%-90%之間。

8、鍍銀銀幣

表面鍍銀,表面光滑,圖案清晰精細,成色也逼真,與真銀幣一模一樣,從形象上與成色上看是難以鑑別的,但金屬的比重難以與真銀平衡。

9、改版銀幣

改版作偽的方法是把真銀幣原有的字體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將特製銀字粘貼上去冒充傳世銀幣。無論敲聲或測試銀幣成色,或看包裝均是舊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鑑別,細看每個字體的跡縫,是否留有刀痕跡,如有刻刀痕跡就是改刻的。

10、伍元假幣

用真銀材料製作高仿的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假幣,後面壹元改為伍元,比壹元真幣的直徑長1cm左右,重量在32克左右。目前市場上多有幣販子在宣稱民國時期有這種銀幣,實際上,袁大頭沒有伍元版本的銀幣。

作為入門級藏家,需要了解以下十種基本鑑別方法:

1、銀質辨偽。辨別銀圓的真假,首先從辨識銀質的真假說起。真銀光澤柔和,呈潤白色。銀的成色越高其澤度越白,真銀圓清洗後雪白照人。銀圓硬度低,兩塊銀圓相疊摩擦,有油潤感,聽不到金屬磕碰聲音(凸凹不平的銀幣除外)。假銀圓或鋼鐵做胚、或銅鉛做胚、或鋁錫做胚,或金屬粉末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無光澤。假銀圓用火燒後便“醜態”百出,有斷裂的、變形的、散化的,真銀圓火燒不變形、不變音,清洗後雪白有亮光。假銀圓清洗後泛黃、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別銀質是收藏銀圓的前提。

2、聽音辨偽。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對卡銀圓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銀圓中部,用另一枚銀圓撞擊,聲音清韻柔和的是真銀圓。聲音尖高的是鋼鐵做胚假幣,聲音嘶啞的是銅錫合金做胚假幣,聲音沉悶的是“銀包銅夾餡”假幣,無聲的是金屬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幣。過去傳統的鑑定銀圓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掐住銀圓中心,用力猛吹,能聽到輕微韻音的是真銀圓,無韻音的是假銀圓。這種方法一是要聽力好,二是切忌手指與銀圓接觸面過大,三是要猛吹快聽。聽音辨偽是識別銀圓的基礎。

3、包漿辨偽。銀元在流通或貯藏過程中表面會留下一種以氧化銀為主的特質,叫包漿,又名黑漆古,主要有淺黑色、淺灰色、淺橙色和粟殼色。仿幣往往用煙烤或黑鞋油、黑泥等塗抹,看起來不自然,還有異味,很容易擦掉。

4、鏽色辨偽。銀圓停止流通後,存放不當會生鏽。傳世銀圓鏽層很薄,呈墨綠色。出土銀圓一般鏽層較厚,局部鏽層凸起。如果多枚銀圓鏽在一起,分開後會發現,表面有分佈不勻的白色亮點,迎光而視閃閃發光,俗稱“泛銀”。陪葬出土銀圓多數泛醬紅色,局部有綠色鏽斑。水坑銀圓通體泛綠鏽。真銀圓的鏽色用鹼水沸煮而不退。假銀圓人工做作的鏽呈淡綠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針紮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鹼水沸煮半小時便鏽色全無。假銀圓的鏽用鼻子聞有腥味,用舌頭舔有酸味。鏽色辨偽是識別銀圓的關鍵。

5、邊齒辯偽。真銀元是機制版,其邊齒細緻勻稱,規整劃一;假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頭"邊齒的兩條粗齒裡有一條細齒,而假"袁大頭"的細齒則模糊不清。

6、看紋飾辨偽。真幣是鋼模具由機器衝壓而成,字圖案清新,流暢自然,龍鱗細緻入微,人像眉毛鬍子、雙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圖案模糊不清,拖泥帶水而不平整。

7、看外形辨偽。注意觀察銀元的顏色、花紋、圖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無經過酸洗、銼邊、包皮、挖補的痕跡及是否私版銀元等不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假銀元的直徑比真銀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體積的假銀元與真銀元比較一下,即可辨出真偽。

8、摸幣面辨偽。真幣緊密平整,無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顯得粗糙,在放大鏡下幣面有凸起的細粒狀。

9、重量辯偽。銀元的標準重量應是26.8克,成色89.1%。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後,重量也應達到25.8克。凡是重量低於25克、含銀量低於80%,不是當時的官造,洗版、銼邊、包皮、挖補銀元,就是現在假幣。

10、化學分析辨偽。這種方法要慎用,因為容易造成包漿破壞。一般是在基本確定是偽幣時使用。

在沒有圖案的地方,點一小滴硝酸,立刻會看到硝酸與銀幣中的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土黃色的硝酸銀等其它金屬的化合沉澱物。然後用布類的軟性材料擦去化學反應沉澱物,仍然會看到銀白色的表面。因為金屬幣的金屬成分的構成不純,其化學反應物的顏色變化也較大,如果是假幣,可通過化學反應物的顏色,來判斷出銀幣的真偽。例如:

(1)銅胎鍍銀。鍍銀層很快的會和硝酸進行化學反應,然後,再與銅基材料繼續進行化學反應,最終的化學反應完成後,會呈現出淺綠色的硝酸銀與硝酸銅等金屬的混合沉澱物。擦淨化學反應後的部位顏色,其不再是銀白色,而是淺黃色的銅基材質。

(2)合金材料銀幣。不含銀的合金材料假銀幣,用硝酸化學分析後,其沉澱物的顏色為渾濁的白灰色物質。

(3)如果用錫與鉛材料製造的假銀幣,其硝酸錫和硝酸鉛等金屬的化學反應物為白灰色的沉澱物質。

其他材料的假銀幣可用上述的三種方法進行驗證。

銀元收藏投資,增值空間較大,它既有收藏價值,又有歷史研究價值。正因如此,當前造假者也比比皆是,防不勝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銀元收藏領域的朋友,增強辨別能力,避免上當受騙,也能收藏到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