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界」鼎盛的封建帝国,西汉丧葬制度下11位帝王陵墓

西汉是中国封建帝国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封建社会对礼仪典章制度及其重视,包括重要的丧葬制度。西汉帝陵,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高丧葬礼仪。

「八识界」鼎盛的封建帝国,西汉丧葬制度下11位帝王陵墓

20世纪初曾有日本学者对汉长安城周围的西汉11个陵的位置、范围、封土、附属的后妃墓及陪葬墓进行了调查。七八十年代对长陵陪葬墓、茂陵陪葬墓、阳陵刑徒墓地、杜陵陵园及从葬坑、汉高祖薄姬南陵从葬坑等遗存进行了发掘。80年代初对杜陵的发掘,推进了汉代帝陵的研究。1997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阳陵进行了全面考古钻探和较大面积的试掘。

「八识界」鼎盛的封建帝国,西汉丧葬制度下11位帝王陵墓

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除汉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原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西起兴平县豆马村,东到咸阳市正阳乡张家湾,依次排列着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

西汉帝陵的有两类形制,一类是霸陵因山为陵的形式,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他10陵则属另一类,都筑有高大的覆斗形夯土坟丘,以武帝茂陵坟丘最大。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后陵大多在帝陵的东面,坟丘亦较帝陵为小,惟吕后坟丘大小几乎与高祖长陵坟丘相等。

「八识界」鼎盛的封建帝国,西汉丧葬制度下11位帝王陵墓

西汉有些皇帝还按帝陵规格修建其父或其母之墓,这些陵墓或在皇室帝陵陵区附近,或在陵区之外的京畿之地。 汉景帝阳陵位于咸阳市正阳乡张家湾村北原上,是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的合葬陵园。陵园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3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坐西朝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平面为亚字形,四面各有一条墓道,坐西向东。封土四侧各有从葬坑一排,其外为夯土垣墙,四侧均有三出阙门,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一组三出阙,南阙门遗址已经发掘;后陵、南区丛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和德阳庙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布局规整,结构严谨,充分显示了唯我独尊和严格的等级观念。阳陵陪葬墓园区西起帝陵东侧约1100米处,全长2350米,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墓园之间以壕沟分隔,目前已钻探发现东西向壕沟22条,由壕沟分隔而成的陪葬墓园16排107座,已探明的各类大中小型墓葬五千余座。阳陵帝陵陵园四门以内,封土以外,墓道两侧发现从葬坑81座,其中东侧21座,南侧19座,西侧20座,北侧21座。坑的宽度绝大多数在3.5米左右,深3米左右。东侧、西侧丛葬坑均为东西向分布,主要埋藏有骑兵俑、步兵俑、羊、狗、猪等各种动物俑和陶器、铜器、漆器、兵器、车马器等;帝陵北侧丛葬坑为南北向分布,已知有各式兵器、车辆、步兵俑、生活用具等;南侧坑内的遗物尚不清楚。阳陵陪葬坑出土的彩绘陶俑造型比例适度,体型匀称,刻划细致,工艺精湛,神态逼真,特别是陶俑的面部表情丰富多样,颇具个性,勘称艺术珍品。1972年发现的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阳陵形徒墓地,葬式不一、排列无序,带有刑具的累累白骨反映出修陵劳动力的使用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