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過來人告訴你,什麼白酒才是純糧食酒

一個過來人告訴你,什麼白酒才是純糧食酒

一個過來人告訴你,什麼白酒才是純糧食酒

在閒得沒事幹的情況下,回憶起了很多喝酒的往事。年輕的時候喝酒完全是沒講究的,就是為了顯擺下自己是純爺們,飯桌上只要有誰舉杯了,哥們兒我端起來就幹。那時候年輕,精力旺盛恢復得也快。

現在回想起來,可能在那個時候就落下了不少隱患,因為當時哥幾個都圖便宜,喝了很多便宜酒。就這樣,一群二貨青年,個個喝得個神經紊亂。看著批次哈哈大笑。

後來,一次工作需要,我去到一家酒廠做市場調查,在正式下到市場之前我被安排到釀造車間學習生產工藝,有一個釀造車間的老師傅,他給我講了許多白酒的釀造工藝,這才樹立了我正確的白酒觀。

我從喝第一口白酒到現在,也快十幾年了,居然才曉得白酒還分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這也讓我知道為什麼我以前喝白酒老上頭。一般而言,植物澱粉都可以釀酒,但是,好酒是糧食釀出來的,糧食酒又分為單糧食酒和多糧食酒,單糧食酒一般純淨剔透,多糧食酒則香氣悠久、各味諧調、恰到好處。

現在的國內酒廠釀酒一般分為兩種釀造工藝: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在我現在工作的酒廠裡,無論高端和低端,一律採用多種糧食固態發酵,這是成本最高,但也是口感與品質最好的一種釀造工藝。釀酒的原料呈固態,有三種糧食:高粱、小麥、穀殼。如果你是一個資深的酒客,

你就能品味到這三種糧食分別帶來的不同口感:

入口後唇齒留香,源自於高粱的清香;

入舌後觸動了舌尖上甘甜的味蕾,源自於高粱的甜味;

入喉後暖意肆起,源自於小麥的醇甜;

最後用鼻子能感受到濃郁的香氣,則源自於小麥的曲香。

將這三種糧食灑水摻和,再摻入酒麴,或壓實,或疏鬆,或密封,或敞晾,保持適宜的溫度、溼度和空氣,進而調節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這個過程就是發酵。通過發酵,糧食中的澱粉先分解為糖再轉化為酒精,糧食中的脂肪先分解為各種脂肪酸再轉化為脂肪酸酯和有機酸,糧食中的蛋白質先分解為各種氨基酸再轉化為醇類、醛類、酮類和含氮化合物。這些成分共同組成酒。除去水,酒精佔99%,其他只佔1%,但如果沒有這1%,就只是酒精而不是酒。

這樣釀出的酒,就是傳統工藝的純糧食固態發酵酒。另外一種發酵方式叫液態發酵,就是釀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澱粉的植物,用水淹住了原料,呈液態。液態發酵是新工藝,始於1959年。

液態發酵的溫度、溼度、空氣、微生物繁殖分泌等一系列生物化學的反應,與固態發酵有所不同。液態發酵生成酒精的速度快,但是其他成分很少甚至沒有,所以就需要人工添加香精以補充其他成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時間短,產量高,成本低,當然經濟效益也高,所以被普遍採用。

一個過來人告訴你,什麼白酒才是純糧食酒

一個過來人告訴你,什麼白酒才是純糧食酒

既然除了酒精,其他成分很少甚至沒有,那麼就沒有必要用富含脂肪、蛋白質的糧食,只用富含澱粉或糖的紅薯幹、紅薯渣、豆腐渣、甘蔗渣就可以了,這樣成本就更低了。因為發酵的成品是純酒精,所以就可以直接買酒精廠的食用酒精,1斤才3塊錢。就這樣,液態發酵的白酒一步步退化為“食用酒精+香精”,而這樣做是也有國家認可的行業標準。

目前,低端白酒大都採用“食用酒精+香精”工藝配方,這已是人所共知的業界共識。也有專家說:只要是純植物香精配得恰當,“食用酒精+香精”完全可以以次充好;地下作坊假冒,那是假酒;但是正規廠家用“食用酒精+香精”,那就是真的液態發酵酒。無論如何,“食用酒精+香精”的液態發酵酒,總體上沒有固液態發酵好喝,於是就有了,在“食用酒精+香精”的酒里加入適量的固態發酵酒,按規定,須加30%,但是,這全憑自覺和誠信。加多加少,根本沒法檢測,就像調和油沒法檢測一樣。

既然沒法檢測,就敢於加得很少,卻標榜五年窖藏、十年窖藏、分區窖藏。固態發酵酒很寶貴,稍稍有點名氣的酒廠,都要生產一批用於評比和裝點門面,一般不捨得加到“食用酒精+香精”裡去,於是就用串香白酒代替。

有行業專家說,中國低端白酒90%以上都是用食用酒精勾兌的,其中包括部分名酒。在酒廠工作之後,我有時也忍不住喝點小酒,一般一週喝一次,但堅決只喝固態發酵純糧釀造的酒。為什麼?

就兩點:不上頭、有純糧食的香氣。在這裡也衷心奉勸年輕朋友們,千萬不要圖便宜,買酒精勾兌酒來喝,少喝劣質酒,喝就喝好酒,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才可以讓白酒這個好夥伴多陪伴我們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