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PS.視頻時長15分鐘左右,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更歡迎4G流量老爺們直接點開哈哈哈

以下文字版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首先,我們先來梳理一下帕薩特的歷史。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我們從最早國產的這代帕薩特講起,大家都知道這叫桑塔納,後來俗稱普桑。

其實它在歐洲就是第二代帕薩特,代號B2。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B2從1983年進口零件進行組裝到2012年退出市場,生產的時間比大多數90後年紀還要大。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它的輝煌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

而之後的B3和B4(基本是B3的裡子改動了一下外觀)沒有正式引入國內,所以大家對這兩款車普遍沒有印象,所以這一代帕薩特算是在中國跳票了。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再來就輪到了B5,2000年進入國內開始生產。

由於B2的桑塔納仍在生產銷售,於是大眾首次啟用帕薩特這個歐洲名字。可以說,帕薩特的車型口碑,主要是由B5這一代車型奠定的。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2005年底,B5進行了一次中期改款,這款車型叫做帕薩特領馭,我們俗稱這代車型叫做B5.5。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B5.5在之後的幾年裡,和一汽大眾拿到的B6帕薩特,也就是邁騰,進行了叔侄之間殘酷的市場廝殺。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南大眾B5.5憑藉出色的市場營銷和加長的車身,銷量上打敗了北大眾原汁原味的歐版B6。

2011年,南北大眾同時更新了B7版本的帕薩特。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只不過一汽大眾拿到的是歐洲版車型。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而上汽大眾拿到的是針對中國和北美設計的代號為NMS的B7。

這兩位親兄弟打得更加是不可開交。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2016年,北大眾率先換代了B8版本的邁騰,憑藉產品實力的代差,逐漸佔據了市場的統治地位。

而南大眾的B8帕薩特,則要在今年才能夠發佈上市,趕了個晚集。

相信上市之後,邁騰和帕薩特的較量又會是一場血雨腥風。

所以關於帕薩特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基本上可以概述為——“老祖宗成功創業,後代窩裡廝殺。”展開來講,基本上約等於是中國汽車發展史,幾天幾夜說不完。

所以,這一期節目,我們還是著眼於大歷史中的一個章節來講,說一下【B5.5的帕薩特領馭】以及【B7的帕薩特】之間有什麼變化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先介紹一下兩臺車的版本,左側為帕薩特領馭2007款,2.0 自動標準型。右側為帕薩特2011款,1.4TSI手動尊榮版。

那這兩臺車對於上汽大眾來說屬於連續的產品,但是對於帕薩特家族來說,算是隔代的產品了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所以外觀上經歷了兩次大改,兩次加在一起對於一臺車來說可以說是改天換地了。基本上最後保留下來了,就剩三道槓大隊長的B級車身份象徵了。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側面這個三角窗的特徵也都變了,老款上這個特徵傳給了邁騰,而NMS的帕薩特為了和邁騰做區分,改成了這麼一個硬一點的倒角。

所以說,相差兩代,加上造型設計上的躲讓避嫌,讓這兩臺車的外觀壓根就沒法對比。

那,我們不如換一個角度,來說一下帕薩特外形背後的故事。

老款的B5.5,很明顯是脫胎於B5的,但是歐洲的B5是沒有加長的,底盤是PL45,而2003年帕薩特B5首次在國內亮相的時候,就已經做了100mm的加長。

這個100mm聽上去特別像是中國哪個領導拍腦瓜下達的指令。

但其實,這臺車的底子包括早先的國內版B5,是基於大眾集團在歐洲的另一臺車開發而來的——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斯柯達的第一代速派,2001年上市的車型,底盤為PL45+。這臺車的軸距,就已經比原版的帕薩特B5多了100mm的軸距了。

從大眾和斯柯達的產品差異來看,同平臺車型相比而言,斯柯達比大眾空間更大,價格更便宜的這種產品規劃,早在大眾收購斯柯達的時候就開始了。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來了。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歐洲的B5在2001年就完成了中期改款,成為了B5.5,並且同時期推出了同平臺加長的斯柯達速派。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而在國內,2003年上市的B5其實是基於加長速派的底盤PL45+開發而來的,然後扣上了歐洲B5的前臉和尾部。

這就好比,一部電影的引進,它不光和海外不同步,而且還要剪輯成中國特供版,把中國的電影觀眾耍的團團轉。

當然了,把這種操作放在汽車上,不同步的上市固然有一些消費者會不爽,但不同的地區,對汽車有著不同的需求,不說別的,就說說中國特供版的車型,也是被多次驗證屢試不爽的成功法則,也就進一步導致全球市場都這樣了。

而B6的邁騰,就是特供版裡的反例了。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那麼再來看這臺B5.5的領域,它的樣子和歐洲的B5.5反而不像。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和第一代的速派卻幾乎一致,尤其是燈上這個噴水口,在很隱晦地表達它的內在基因。

說完老款的故事,我們也就很好理解,南北大眾的兩款B7帕薩特,為什麼長相上似是而非了。

因為在外觀上做文章,是設計製造一臺車時相對比較容易的,收效也非常明顯。消費者80%的注意力都只停留在表面上,你可以說這叫做膚淺,但這也符合人認知事物的規律,我們只能認知到自己所看到的這部分。

那麼車廠們的應對方案就是把裡子做成一套一套的,然後在面子上給大家體驗不一樣的“船”新版本。

對這一點我沒有任何詆譭的意思,因為這早已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工業體系,而且大眾在這一點的經營上無疑是走在行業前列的。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這兩款車的內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所以我們就不聊一些細節了。

我們這次專門來聊一下【加長】這件事情,看車是在哪兒進行加長的。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假如我們把三廂轎車的長度分割開的話,我們可以分成四部分——發動機艙、前排、後排以及後備箱。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加長機艙

它會破壞前部的造型,甚至是裡面的結構,非常不划算,也沒什麼意義。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加長前排

前排本身就是給大多數人設計的,所以肯定能滿足大體形的人的空間需求。除非你是姚明,否則沒有加長的必要。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加長後排

絕大多數車廠的選擇,有兩個原因。

1.中國人對空間的訴求主要體現在第二排,因為中國家庭的第二排是經常要坐人的,而且普遍對乘坐的舒適性有要求。

2.在這裡做加長,是最容易的,因為在車上的這一截位置,不論是造型也好還是結構也好,都是最簡單的。

外面是一層光滑的皮,內部是幾根縱梁和幾段電線。所以不管是從加長的效果上來說也好,加長的容易程度上來說也好,加長後排都是最優的選擇。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尾箱加長

有些兩廂車就是這麼操作的。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像是高爾夫變成高爾夫旅行,是由於歐洲市場對後背箱的需求。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那如果在三廂車上加長這裡呢?

簡直災難!

那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性價比頗高的加成方式——【保險槓加長】。

瞭解一下?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這兩臺車軸距都是2803,後排都是大戶型,但也稍有差別,新款的後排能再大一些,因為決定後排空間表現的,不光只有軸距,還有其他的東西。先賣個關子,我們後面再講。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接著,我們來說兩臺車的發動機。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老款的是EA113的發動機,2.0自然吸氣,85千瓦。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新款的是EA111的發動機,1.4T,96千瓦。

這兩臺車最大的差別,是在它們發動機的佈置形式上。B5或者B5.5跟當時代號同為B5的奧迪A4是同平臺設計的,主要採用的縱置前驅的形式。

至今A4依然是縱置的。

而從B6開始,就跟A4開始分道揚鑣了,採用了橫置的模式,所以很有幸我們在這兩臺車上,見證了一次90度角的轉變。

那麼,縱置跟橫置會帶來哪些差別呢?

1.兩臺車一樣的軸距,但橫置發動機的新款的後排空間表現更好。

2.整車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表現上。

怎麼理解呢?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兩款發動機都會有抖動,但是縱置的發動機是左右抖的(如左圖),而橫置的發動機是前後抖的(如右圖)。

而車內的成員對這兩個方向上的振動幅度、振動頻率以及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

這就好比在【車輛拐彎】和【急加速急停】兩種情況下,【急加速急停】會更容易讓人暈車。

這也是因為人對橫置發動機的抖動會更加敏感。

假如這兩臺車的發動機是完全一模一樣的表現,這個90度橫置和縱置的差別,就會在行車品質上體現出差異來,縱置更有高級感一些。

很多豪華品牌採用縱置也是這個原因。

當然了,現在新車的NVH工作做得要比以前更加細緻了,即便把發動機橫過來,有些小項目上會掉點分,但是綜合的表現一般都比以前做得好。

再來,我們把車開起來,說一下兩臺車的變速箱和行駛感受。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先開老款,老款這臺領馭是一臺4AT變速箱,那它的每一次換擋的動作,你可以通過轉速的變化分辨出來,開起來蠻古董的感覺。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而新款採用的是一臺5MT,和我們之前做過的高爾夫6的動力總成是一致的,所以就不多做介紹啦。

老款底盤由於採用了縱置發動機的佈置,所以懸架的設計空間比較大,採用了四連桿的結構,可以認為是雙插臂的一個變種,成本比較高,設計也比較難,但是它的行駛品質普遍來說會比較高。

新款由於是前橫置的佈局,採用的是最常見的麥弗遜懸掛。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接下來來說這臺車後懸,後懸採用的扭力梁的形式,現在B級車已經很少再有車用這樣的形式了,但B5.5的後懸還是調得很讓人驚喜的,柔韌性非常好,過爛路也基本感覺不出它是一個半獨立懸掛。配合上前懸的一個表現,這臺車開起來甚至讓一些人覺得它比新款的表現還要好。

在新款B7上則是採用了四連桿的後懸架,和高爾夫上一樣的三橫臂一縱臂設計,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開起來有一些大號高爾夫的意思,有種小車的輕盈感。

而老款更多的是表現出來一種厚重感,這也是很多人懷念老款帕薩特的一個原因。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老款的帕薩特是基於當時的奧迪A4平臺開發而來的,所以在很多設計指標上在當時來說是越級的。

而新款的帕薩特是基於PQ46平臺開發的,可以把它理解成是大號的PQ35,等於是在一臺高爾夫的基礎上做加法得到的產品。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兩臺車上我們能找到一些線索。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一般中級車後排的拉手如果有鉤子的話,往往是長在同一方向上的,這是設計中級車的習慣。

老祖宗成功創業,後輩們窩裡廝殺,一臺車就代表半個中國汽車史?

而在緊湊級的車上通常沒有那麼講究,經常是做成一前一後,這樣可以節省一套模具。

這臺帕薩特就是這麼做的。

所以說新帕薩特在某些方面的要求降低了。

縱使PQ35、PQ46本身起點並不低,但是想追求一些更高級的設計指標的話,往往會被平臺框架所限制,這也是平臺化的一個缺點,就是產品之間要做出更多的遷就。

不過嘛,平臺化、模塊化已是大勢所趨,優點比缺點多太多太多了,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