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失意半辈子,一朝发力,迅速连升七级,留下千古美名

窝囊失意半辈子,一朝发力,迅速连升七级,留下千古美名

王阳明是1472年出生的,1506年,他34岁时,被太监叫人痛打四十大棍。

之后,他被发配到当时最偏远的地方贵州龙场,当一个驿丞,相当于偏远山区的邮电所所长。

同时,他连累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

在龙场,当地人都是少数民族,和从汉地逃亡来的各种犯罪分子。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王阳明吃足了苦头。

但是,他做了一件事,却使他的人生,从此立地起跳。

他在当地的一个山洞里立地起跳,从一个小小的驿丞,四年连升七级,并让自己成为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

然后,又成为中国历史上“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人物、成为中国儒学史上的两个圣人之一(另一个是孔子),成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1509年,他复官庐陵县知县,然后开始接连高升——

1510年,他升任南京刑部主事。1511年,他被召入京城,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1512年,又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卿。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卿。

就这样短短四年,连升七级。

可是还没有完。

1516年八月,他又被擢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1521年,他又被升为南京兵部尚书,加封新建伯,世袭。

而且,他还让自己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显赫声名。

他在兵力不多的情况下,通过赣南剿匪、生擒宁王、广西平叛等行动,立下惊世战绩。

但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只不过是小事情,他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

他放在心上的,是他在贵州龙场所做的一件事。

一切都起步于那件事。

窝囊失意半辈子,一朝发力,迅速连升七级,留下千古美名

中国的哲学史、思想史,也因为他的那件事,而重重地加了一个章节。

那件事,现在已是尽人皆知,就叫做“龙场悟道”。

他悟的是什么道?

他当时说了这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句话就像突然在半空出现的太阳,一下子把人照得晃眼。当时所有的读书人都惊呆了:原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圣人。

这可不是一句空头口号,也不是心灵鸡汤。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他有一整套把这个句变成现实的方法。

这套方法,我们就叫“阳明心学”。

窝囊失意半辈子,一朝发力,迅速连升七级,留下千古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