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治污减排,粪污变宝——衡南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纪实

□ 朱章永 倪金华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历来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景。然而,由于传统的养殖方式,禽畜养殖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水质造成了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成了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问题,亦成为影响衡南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因素。

衡南作为全国农业大县,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尤其是生猪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该县全年出栏生猪180万头,出笼家禽3800万羽,全县出栏牛9万头、羊11万只,水产品产量10万吨,全县养殖业总产值7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衡南畜牧业在保障百姓的“菜篮子”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养殖量大,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众所周知,衡南位于衡阳市南部,湘江中游,三面环抱衡阳市区。湘江自西南向北流通全境,并有三大支流蒸水、耒水、春陵水流经县域大部分乡镇。发达的水系,以及环抱县区的地理位置,让衡南县的畜禽粪污处理尤为重要,一旦设备设施跟不上、处理不到位,就很有可能造成水域以及城市污染。

环保大于天。近年来,衡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禽畜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作为牵头责任部门的衡南县畜牧水产局更是勇挑重担,积极履责,不断加快推进现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质改造和完善配套,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和农牧循环、沼气利用、有机肥加工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措施,加快推进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整合项目,加快标准改造步伐

衡南要实现绿色崛起,离不开积极稳妥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衡南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以衡南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有力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改造步伐。

「衡阳」治污减排,粪污变宝——衡南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纪实

规划建设有机肥加工厂。拟计划利用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或采取PPP模式,投资1亿左右在云集镇和三塘镇新建2个大型畜禽粪污有机肥加工厂,建成10万立方沼气池,3000平方米加工车间,3万立方中转储存池,配套固液分离机10台,沼气压缩罐装设备2台,沼液提纯设备4台,发电机组10台,粪污收集罐车30辆等,预计年处理固体粪便45万吨,污水60万立方,发电5000万度,有机肥产量5.5万吨。

“强化行政领导,实行部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是实现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的最有效途径。”谈及粪污治理,该县畜牧水产局局长胡良炜说。据其介绍,为加快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衡南县专门成立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领导小组。早在2014年,衡南县人民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关停拆迁湘江两岸500米内养殖场120个,栏舍面积4.8万平方米,可每年减少存栏生猪2.5万头,约5万吨的粪污排放量。2017年的公告明确建立全县禁养区基础档案,制定禁养区养殖场退出补偿方案,2017年底前禁养区已全面退出。2017年8月28日,衡南县政府明确承诺2018年县级财政配套项目资金3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衡南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形成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的良好格局。届时,衡南县的空气将更加清新,山更清、水更绿,人民的幸福指数将不断进一步提升。

生态循环,完善污染治理模式

质的转变,是一种化学反应,是事物机体结构的变化、能量的释放。在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中,衡南县畜牧水产局多管齐下,不断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完善治污基础设施。采用雨污分流,建设粪污暗沟、雨水明沟或雨水天沟,减少尿水与天然水、生活用水交叉污染,减少后期处理量;实施干湿分离措施,采用刮粪板、干湿分离机或人工干清粪,做到粪便与尿液分离;搞好干粪池,做好防渗防雨处理,并周边配以雨水沟渠,干粪经自然堆积发酵后农田、鱼塘利用;做好沉淀池(沉渣池)工作,减少管道堵塞和后期沼渣产生量。

「衡阳」治污减排,粪污变宝——衡南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纪实

推广沼气利用模式。采取“小型沼气池+生活用气+沼液储存池(或生物净化池)+农田渔塘山地”模式对沼气广泛加以推广利用,采取“大型黑膜沼气+发电机组+沼液储存池(或生物净化池)+农田渔塘山地利用(或成套污水净化设备)”模式加以推广利用。

加快化粪处理进度。以小型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00头生猪以下)为主,对干粪堆肥发酵还田还塘,将污水经三级化粪池+污水生物净化塘(或人工湿地)+农田渔塘山地等工序处理后再加以利用。

采取种养结合模式:采用“排污沟渠(雨污分流)改造+固液分离(干湿分离)机+沼气池(或化粪池)+沼液(或污水)存储池(或生物净化池)+种植基地灌溉动力设备+灌溉管网铺设+种植基地后期培育等”种养结合模式,并将需要养殖场流转足够的周边山(田)地或水库,按一亩山地承载3~5猪粪污配备。

建立污水处理站。采取以“格栅+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高效活性污泥法(EASP)+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塘”为主要工艺的治理模式,即粪污通过干湿分离机分离,污水经ABF厌氧反应器产生沼气,去除80%COD、BOD及60%悬浮物,再经好氧曝气池、二沉池进一步去除80%氨、氮,最后经三级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塘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去除残留的COD、氮、磷,做到环保达标排放。并利用太阳能发电供污水处理站日常使用,沼气发电满足猪场运用。目前,全县仅泉湖宝源公司一家投资规模大。

在县畜牧水产局的牵头推动下,衡南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渐趋成熟,并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年至2016年推行大型黑膜沼气池+发电机组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等治理模式。全县共新建粪污处理设施主要有干粪池2800立方米,雨水明渠1.2万米,排污暗沟3.1万米,粪污储存、沉淀池9000 立方米,沼气池3.1万立方米等。目前在泉湖镇的宝源公司猪场建成了以“格栅+复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高效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塘”为主体工艺的污水处理站,在云集镇丰旺公司、硫市镇三合猪场建成一体膜化沼气池2万多立方米,在相市乡立裕公司猪场建成以“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为模式的地埋污水管网,油茶基地消纳吸收粪污等示范工程。通过3年的猪场粪污治理,全县每年可减少约9-10万头猪所产生的11万吨左右的粪污的直排,可年提供发电量50万度,每年节约电费近30万元,并可为周边200余农户提供日常生活用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容易反弹。今后,我们将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财政投入,治用结合,整县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取得长久实效,真正造福于民。”谈及未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思路,衡南畜牧水产局局长胡良炜充满希冀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