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治汙減排,糞汙變寶——衡南縣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工作紀實

□ 朱章永 倪金華

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歷來是人們心中美好的願景。然而,由於傳統的養殖方式,禽畜養殖在發展的同時也對環境、水質造成了汙染……畜禽養殖汙染成了農村面源汙染的主要問題,亦成為影響衡南縣美麗鄉村建設的突出因素。

衡南作為全國農業大縣,畜牧業發展歷史悠久,基礎雄厚,尤其是生豬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7年,該縣全年出欄生豬180萬頭,出籠家禽3800萬羽,全縣出欄牛9萬頭、羊11萬隻,水產品產量10萬噸,全縣養殖業總產值70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衡南畜牧業在保障百姓的“菜籃子”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於養殖量大,畜禽養殖汙染問題也隨之而來。眾所周知,衡南位於衡陽市南部,湘江中游,三面環抱衡陽市區。湘江自西南向北流通全境,並有三大支流蒸水、耒水、春陵水流經縣域大部分鄉鎮。發達的水系,以及環抱縣區的地理位置,讓衡南縣的畜禽糞汙處理尤為重要,一旦設備設施跟不上、處理不到位,就很有可能造成水域以及城市汙染。

環保大於天。近年來,衡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禽畜養殖汙染治理工作,作為牽頭責任部門的衡南縣畜牧水產局更是勇挑重擔,積極履責,不斷加快推進現有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提質改造和完善配套,大力推廣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和農牧循環、沼氣利用、有機肥加工等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措施,加快推進生豬養殖轉型升級,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整合項目,加快標準改造步伐

衡南要實現綠色崛起,離不開積極穩妥推進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為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衡南縣積極搶抓發展機遇,以衡南縣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為依託,積極開展畜禽養殖糞汙治理,有力加快畜禽養殖標準化改造步伐。

「衡陽」治汙減排,糞汙變寶——衡南縣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工作紀實

規劃建設有機肥加工廠。擬計劃利用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或採取PPP模式,投資1億左右在雲集鎮和三塘鎮新建2個大型畜禽糞汙有機肥加工廠,建成10萬立方沼氣池,3000平方米加工車間,3萬立方中轉儲存池,配套固液分離機10臺,沼氣壓縮罐裝設備2臺,沼液提純設備4臺,發電機組10臺,糞汙收集罐車30輛等,預計年處理固體糞便45萬噸,汙水60萬立方,發電5000萬度,有機肥產量5.5萬噸。

“強化行政領導,實行部門協作,實現資源共享、是實現禽畜養殖汙染治理的最有效途徑。”談及糞汙治理,該縣畜牧水產局局長鬍良煒說。據其介紹,為加快推進畜禽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衡南縣專門成立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領導小組。早在2014年,衡南縣人民政府投入1000多萬元,關停拆遷湘江兩岸500米內養殖場120個,欄舍面積4.8萬平方米,可每年減少存欄生豬2.5萬頭,約5萬噸的糞汙排放量。2017年的公告明確建立全縣禁養區基礎檔案,制定禁養區養殖場退出補償方案,2017年底前禁養區已全面退出。2017年8月28日,衡南縣政府明確承諾2018年縣級財政配套項目資金3000萬元。項目建成後,衡南縣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將達到90%以上,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形成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的良好格局。屆時,衡南縣的空氣將更加清新,山更清、水更綠,人民的幸福指數將不斷進一步提升。

生態循環,完善汙染治理模式

質的轉變,是一種化學反應,是事物機體結構的變化、能量的釋放。在全面推進畜禽養殖汙染減排工作中,衡南縣畜牧水產局多管齊下,不斷完善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完善治汙基礎設施。採用雨汙分流,建設糞汙暗溝、雨水明溝或雨水天溝,減少尿水與天然水、生活用水交叉汙染,減少後期處理量;實施乾溼分離措施,採用刮糞板、乾溼分離機或人工幹清糞,做到糞便與尿液分離;搞好乾糞池,做好防滲防雨處理,並周邊配以雨水溝渠,幹糞經自然堆積發酵後農田、魚塘利用;做好沉澱池(沉渣池)工作,減少管道堵塞和後期沼渣產生量。

「衡陽」治汙減排,糞汙變寶——衡南縣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工作紀實

推廣沼氣利用模式。採取“小型沼氣池+生活用氣+沼液儲存池(或生物淨化池)+農田漁塘山地”模式對沼氣廣泛加以推廣利用,採取“大型黑膜沼氣+發電機組+沼液儲存池(或生物淨化池)+農田漁塘山地利用(或成套汙水淨化設備)”模式加以推廣利用。

加快化糞處理進度。以小型規模養殖場(年出欄500頭生豬以下)為主,對幹糞堆肥發酵還田還塘,將汙水經三級化糞池+汙水生物淨化塘(或人工溼地)+農田漁塘山地等工序處理後再加以利用。

採取種養結合模式:採用“排汙溝渠(雨汙分流)改造+固液分離(乾溼分離)機+沼氣池(或化糞池)+沼液(或汙水)存儲池(或生物淨化池)+種植基地灌溉動力設備+灌溉管網鋪設+種植基地後期培育等”種養結合模式,並將需要養殖場流轉足夠的周邊山(田)地或水庫,按一畝山地承載3~5豬糞汙配備。

建立汙水處理站。採取以“格柵+複合式厭氧折流板反應器(HABR)+高效活性汙泥法(EASP)+人工溼地+生態系統塘”為主要工藝的治理模式,即糞汙通過乾溼分離機分離,汙水經ABF厭氧反應器產生沼氣,去除80%COD、BOD及60%懸浮物,再經好氧曝氣池、二沉池進一步去除80%氨、氮,最後經三級人工溼地、生態系統塘過濾、吸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去除殘留的COD、氮、磷,做到環保達標排放。並利用太陽能發電供汙水處理站日常使用,沼氣發電滿足豬場運用。目前,全縣僅泉湖寶源公司一家投資規模大。

在縣畜牧水產局的牽頭推動下,衡南縣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模式漸趨成熟,並取得了顯著成績。2015年至2016年推行大型黑膜沼氣池+發電機組或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等治理模式。全縣共新建糞汙處理設施主要有幹糞池2800立方米,雨水明渠1.2萬米,排汙暗溝3.1萬米,糞汙儲存、沉澱池9000 立方米,沼氣池3.1萬立方米等。目前在泉湖鎮的寶源公司豬場建成了以“格柵+複合厭氧折流板反應器+高效活性汙泥法+人工溼地+生態系統塘”為主體工藝的汙水處理站,在雲集鎮豐旺公司、硫市鎮三合豬場建成一體膜化沼氣池2萬多立方米,在相市鄉立裕公司豬場建成以“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為模式的地埋汙水管網,油茶基地消納吸收糞汙等示範工程。通過3年的豬場糞汙治理,全縣每年可減少約9-10萬頭豬所產生的11萬噸左右的糞汙的直排,可年提供發電量50萬度,每年節約電費近30萬元,並可為周邊200餘農戶提供日常生活用氣。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工作面廣量大,情況複雜,容易反彈。今後,我們將以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為契機,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強化政策扶持,強化科技支撐,強化財政投入,治用結合,整縣推進,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讓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取得長久實效,真正造福於民。”談及未來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工作思路,衡南畜牧水產局局長鬍良煒充滿希冀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