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家券商看好這三大行業 六股獲得機構親睞

54家券商看好逾千隻個股銀行等三大行業最受青睞

昨日是A股6月份的首個交易日,A股也正式進入“入摩”時代。在經過連續數月的震盪整理後,A股配置優勢逐漸顯現。對此,安信證券表示,當前A股整體盈利端穩中趨緩,階段性面臨多重抑制因素,整體缺乏趨勢性機會,但政策強化補短板方向,新經濟投資週期正在開啟,將引領A股市場走出困局。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近30個交易日,包括中金公司、申萬宏源證券、海通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等在內的54家券商對1297只個股給予了“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

具體來看,85只個股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在10家及以上,中國國旅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居首,達到23家,緊隨其後的是貴州茅臺,機構看好評價家數為21家,五糧液機構看好評級家數也達到20家,此外,上汽集團(19家)、伊利股份(19家)、水井坊(18家)、星宇股份(18家)、銀輪股份(18家)、山西汾酒(17家)、中炬高新(17家)、中航沈飛(16家)、首旅酒店(15家)、華魯恆升(15家)、桐昆股份(15家)、美的集團(15家)、招商蛇口(15家)、蘇寧易購(15家)、恩華藥業(15家)、新綸科技(15家)等個股機構看好評級家數也均達到或超過15家。

對於中國國旅,華泰證券、華創證券、財通證券、天風證券等機構紛紛表示強烈看好,其中,華創證券表示,公司目標已經從原來全球免稅市場“保五進三”切換到到“進三爭一”。“爭一”的營業收入規模約650億元左右,公司決心可見一斑。公司其他眾多潛在利好因素暫不考慮,目前渠道整合啟動,毛利率提升開始顯現,未來更深層次整合、品類和管理優化有望對毛利率帶來進一步提升,預計2018年至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26億元、499億元、546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38.62億元、49.72億元、59.32億元,每股收益分別為1.98元、2.55元、3.04元。考慮到2018年、2019年公司業績高增長(2019年相對於2017年預計年均複合增速40%),按照2018年每股收益,給予40倍市盈率,上調目標價至80元,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而從行業屬性來看,銀行(96.15%)、鋼鐵(78.13%)和休閒服務(71.88%)等三行業機構推薦個股數量佔行業內成份股比例居前。

銀行板塊方面,近30個交易日,共有25只銀行股獲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佔行業內成份股比例達到96.15%,位居申萬一級行業首位。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經過前期的調整後,銀行板塊風險出清,銀行股將在估值優勢疊加政策紅利的推動下趨勢向上,建議提高銀行股的倉位。

進一步梳理發現,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均獲11家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緊隨其後的是建設銀行和寧波銀行,給予其“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的機構家數均為7家,此外,上海銀行(6家)、貴陽銀行(6家)、浦發銀行(5家)、南京銀行(5家)、中國銀行(5家)等個股機構看好評級家數也達到或超過5家。

||##PG##||

54家券商看好這三大行業 六股獲得機構親睞

招商銀行(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招商銀行:零售優勢,從何而來,去往何處?

招商銀行 600036

研究機構:國信證券 分析師:董德志 撰寫日期:2018-04-09

零售業務是招行超額收益的來源

招行的ROE長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從杜邦分析來看,主要歸功於零售業務。

本文主要解決兩個問題:招行何以長期在零售業務上保持競爭優勢?它的競爭優勢在未來還可以持續嗎?這兩個問題決定了招行的估值能給到多高。

早起步+好產品帶來先發優勢,但護城河不夠寬

招行憑藉前瞻的戰略和較早的起步、早期成功的產品和以此積累的客戶,佔據了先發優勢。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加入,其競爭優勢逐漸減弱。這也意味著,單憑起步早和幾個成功的零售產品,並不能建立很寬的護城河。

長期保持競爭優勢的秘訣:堅持零售定位+優質產品接力

既然沒有一勞永逸的護城河,那招行是如何保持十多年超額收益的呢?我們分析後認為原因有二:(1)面臨壓力時,能堅定執行零售銀行戰略,讓招行避免了在左右搖擺中錯失機遇;(2)在零售業務層面,招行緊跟客戶需求,開發優質產品,先後推出許多零售金融產品和服務,其中“一卡通”“一網通”、信用卡、金葵花理財、私人銀行等大獲成功,在後來的時間裡實現了接力跑。

面對新挑戰,再挖護城河:寄希望於金融科技

面對零售業務競爭環境的變化,招行於2017年提出“金融科技銀行”新定位。

我們將其理解為通過金融科技手段改革自身的管理和運營,以達到提升用戶體驗、吸引新客戶並增強用戶粘性的目的。目前招行在移動渠道上保持住了既有的零售競爭優勢;隨著投入力度加大,我們期待公司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公司合理估值在33.20元

通過對招行的長期競爭優勢進行深入分析,我們對DDM模型中的參數進行了合理假設,在此基礎上得到公司每股合理價值約33.20元,合理估值對應1.66x2018ePB,相對於公司目前股價溢價15.2%,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

經濟形勢趨弱則可能從多方面影響銀行業經營和業績;估值的假設中有部分存在主觀判斷。

||##PG##||

54家券商看好這三大行業 六股獲得機構親睞

伊利股份(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伊利股份:份額加速提升,龍頭優勢凸顯

伊利股份 600887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範勁松 撰寫日期:2018-05-31

核心觀點:乳業景氣度持續,龍頭收入高增長確定性較強。我們渠道調研了乳業最新情況,步入4月銷售淡季後,伊利常溫液奶銷售額增速繼續保持雙位數,大單品安慕希、金典增長依舊強勁,未來繼續受益消費升級+渠道下沉+渠道品牌壁壘,加快提升市佔率,收入確定性較強。2018年成本壓力減輕+產品結構升級驅動,利好毛利率提升。從費用端看,步入4月淡季線下促銷環比略強,同比未有明顯加大,庫存良性,我們預計全年費用率穩定,整體淨利率有小幅提升空間,我們預計2018年收入增長16%,淨利增速22%左右,對應當前估值僅23X,繼續推薦,維持“買入”評級。

從產品升級和渠道下沉看伊利2018年收入的確定性:1)從產品拆分看:百億大單品安慕希系列不斷包裝和口味創新升級,隨著渠道下沉和常溫酸奶市場規模每年快速擴容,預計2018年安慕希仍可保持30%以上的收入增長。金典2018年對標蒙牛特侖蘇,年初以來表現強勢,線上廣告+線下渠道促銷雙管齊下,我們終端調研發現每月銷售額增速均在20%以上,預計全年收入增速接近25%。其他品類暢意100%,植選豆奶、褐色炭燒酸奶、JoyDay、低溫暢輕等百花齊放,基礎白奶增速穩定,兒童奶+舒化奶下滑收窄,綜上,液奶15%以上的收入增速確定性較強。2)從區域市場看,伊利2017年華北、華南優勢市場分別收入是201、185億,同比增長7.6%、9.6%,其他地區282億元,同比+17.2%,深耕三四線城市渠道仍有較大成長空間。公司2017年控村級網點近53萬家,同比+54%,渠道下沉效果顯著,從“全國織網”到“全球織網”反映企業大格局,“五強千億”目標指日可待。

優秀的公司在於塑造渠道和品牌壁壘,加速提升市佔率。根據公司公佈的尼爾森數據,2017年伊利常溫市佔率33.8%,同比+2.7ppt;低溫市佔率16.2%,同比+0.6ppt;奶粉在母嬰渠道快速鋪貨,市佔率5.2%,同比+0.7個ppt。18Q1常溫、低溫、奶粉市佔率分別繼續提升1.9、1.4、0.7個百分點,最新4月常溫市佔率35%以上、低溫18%、嬰幼兒奶粉線下渠道6.2%,繼續驗證公司加速提升市佔率的觀點。

成本壓力減弱+產品結構升級驅動,我們預計公司毛利率提升空間有1個百分點。2017年國內白糖、紙類包材價格高漲,國際全脂奶粉價格自17H1持續上漲影響,成本承壓較多,整體毛利率同比下降0.75ppt,其中液體乳、奶粉毛利率分別下降0.79ppt、2.22ppt,冷飲毛利率35.2%較為穩定。2018年我們預計原奶價格溫和波動,包材糖漲幅回落,基數效應+產品結構升級驅動下,毛利率預計可提升1個百分點左右。18Q1毛利率提升39.3%,同比+1.4ppt可說明毛利率的提升空間。

費用端展望:龍頭開拓市場伴隨高費用投入,但預計整體費用率趨勢穩定。展望2018年,伊利線上廣告費用如贊助奧運、博鰲亞洲論壇塑造品牌,冠名歌手、跑男等綜藝節目效果顯著;我們終調研瞭解目前公司線下促銷同比尚未明顯加大,預計全年銷售費用率持平,管理費用率有小幅下降空間。

伊利的合理估值是多少?伊利2013-2018年,歷史PE在25X-30X左右波動,我們認為合理估值30X,一是龍頭享受渠道+品牌壁壘帶來的估值溢價;二是對標達能、雀巢發展歷程,內生增長+外延併購的10年間歷史PE在20X-30X之間,伊利當前定位全球健康食品提供商,全球織網已開始佈局;三是伊利被納入MSCI指數,源於龍頭真成長,增量資金湧進+境外資金比重提高後,驅動估值整體水平略有提升。

盈利預測和投資建議:考慮到乳製品在3-4線城市潛在空間較大,我們小幅調整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18-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788、907、1036億元,同比+15.8%、15.1%、14.23%;淨利分別為73、91、112億元,同比+22%、24.2%、22.8%,對應當前估值分別為23X、19X、15XPE,公司份額加速提升,龍頭優勢凸顯,長期價值投資之選,維持“買入”評級。

||##PG##||

54家券商看好這三大行業 六股獲得機構親睞

山西汾酒(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山西汾酒:業績符合預期,區域聚焦發展

山西汾酒 600809

研究機構:國信證券 分析師:陳夢瑤 撰寫日期:2018-05-07

業績符合預期,盈利能力優化

2017年實現營收60.37億元同增37.06%,歸母淨利潤9.44億元同增56.02%,實現EPS1.09元。其中17Q4收入11.82億元同增17.64%,淨利潤1.39億元同減10%,主因目標提前完成控制發貨節奏及費用確認較多;18Q1收入32.4億元同增48.56%,歸母淨利潤7.1億元同增51.82%,業績符合預期。17Q4末預收款9.12億元同增69.6%,環增4.1億元,18Q1應收票據32.7億元同增34.37%,環增10.8億元,17/18Q1分別實現銷售收現59.69億/21.51億元,同增33.85%/62.15%,現金良好。17年銷售費用率17.9%同增0.3pct,18Q1為17.7%,同減1pcts,17/18Q1管理費用率均同降約1pct,前期投入效用釋放,費用率改善。17/18Q1淨利率為16.6%/23.6%,同增2.1/0.9pcts,盈利能力優化。

兩頭產品增速領銜,配製酒有望改善

公司2017年毛利率69.8%,同比提升1.2pcts,2018Q1毛利率70.9%,產品結構升級效果明顯。公司以兩頭產品青花汾和玻汾帶動中間產品老白汾和商務汾酒發展,2017年中高價白酒收入37.41億元,同增33.24%,且毛利率74.7%同增2.7pcts,預計青花汾酒2017整體銷售增長50%以上;低價白酒收入20.18億元,同增46.74%,預計玻汾同增35%以上;配製酒收入2.22億元,同增28.06%,毛利率同增19pcts至60.9%逼近低價酒的62.35%。2018Q1中高價白酒收入20.7億元,同增43.5%,低價收入同增65.7%,配製酒收入同降2.3%。在公司的配額供應的控制下,18年Q1銷售仍靚麗,中高端產品銷量持續增加,竹葉青銷售體系併入汾酒公司後,2017年實現約2億收入,18年有望翻倍增長。

Q1省外收入增長迅速,聚焦發展仍有空間

在渠道上,17年著力打造渠道基礎建設驅動業績增量,總部監控的渠道終端數量由2017年初的1.9萬多家飆升至年底的17.4萬家,預計2018年要達到30萬家。銷售區域方面,2017年省內市場收入35.7億元同增45.8%;省外市場收入24.1億元,同增26.37%。2018Q1省內收入19.0億元,同增46%,省外收入13.3億元,同增52.5%,實現更快增長。公司選擇了16個潛力市場、均為千萬級地區城市為主的聚焦式發展,並確立4大板塊市場(以山西為核心的根據地市場、以京津冀核心的華北市場、以河南山東為核心的豫魯市場以及以陝西內蒙為核心的西北市場)佔比整體銷售90%以上,重點建設省外市場,深耕優勢市場,2018年銷售目標河南10-11億(17年約5億),山東8億(17年3.2約億),河北2.3億(17年1億),京津冀13.5億,重點省區要求增長100%以上,所有省區均要求至少增長30%以上,同時要求增加進店率。以青花汾作為核心產品,依靠其省外高佔比和高增速拉動產品結構持續優化,2018年計劃省內外佔比將達到5:5,省外佔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內部激勵量化,全年高增確定性強

集團明確了用兩年完成三年考核目標的發展節奏,在內部激勵機制上持續定量優化。高管採用組閣式聘任後人員機制更靈活。2018年汾酒集團營業收入計劃實現190億元,增幅11.76%,其中酒類收入規劃實現94億元,同比增長32.04%,力爭實現100億元,酒類利潤總額規劃實現19億元,增幅111.11%,力爭實現20億元。在集團高目標下,預計股份公司實現營收90億,同增近50%,考慮挺價預期及產品體系上移,業績表現將更為樂觀。預期公司持續發力產品高端化、渠道鋪陳、省外擴容,18年有望提前完成國資委業績考核目標。

盈利預測與估值。我們看好公司產品升級、區域深耕、混改提效後獲得持續高增長,預計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別為1.82/2.51/3.25元,對應30/22/17倍PE,維持“買入”評級。

||##PG##||

54家券商看好這三大行業 六股獲得機構親睞

中國國旅(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中國國旅:擴張並表業績大增,免稅航母劍指國際龍頭

中國國旅 601888

研究機構:愛建證券 分析師:劉孫亮 撰寫日期:2018-05-04

事件:

4月28日,中國國旅發佈2017年年報及2018年一季報。2017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82.82億元,同比+26.32%;實現歸母淨利潤25.31億元,同比+39.96%;實現每股收益1.2962元,每股收益同比+39.96%。2018年一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88.49億元,同比+53.07%;歸母淨利潤11.60億元,同比+61.48%。

投資要點:

日上並表增厚業績。公司收購日上中國,2017年4月1日起納入合併報表,增加銷售收入43.11億元(其中傳統渠道收入29億元,免稅批發收入14.21億元),佔公司全年商品銷售業務營業收入的27.60%。2018年2月公司公告收購日上上海51%股權,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並表,同時中免與日上將協同競標上海機場免稅運營權。

傳統免稅渠道方面,報告期內公司先後中標香港機場菸草酒水標段經營權和首都機場T2、T3標段免稅業務經營權,同時公司成功中標昆明、廣州、青島、南京、成都、烏魯木齊6家機場進境免稅店。以上免稅店陸續開業,有助於擴大公司免稅銷售規模,提升公司對上游渠道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離島免稅方面,三亞海棠灣實現營業收入60.84億元,同比+29.31%,助推公司業績增長。作為現有購物中心有力補充的海棠灣河心島項目於2017年末結構封頂,目前招商工作積極推進中。亞特蘭蒂斯酒店開業將為三亞店帶來可觀的高端客流。

旅行社業務方面,公司旅遊服務收入實現營業收入122.78億元,同比-2.98%,子版塊中僅入境遊、境外簽證業務實現增長,出境遊、國內遊子板塊營業收入和毛利率均同比下降。

公司免稅業務發展加速,且中長期規模優勢有望進一步擴大。近期公司受大盤影響出現回調,估值性價比提升。給予公司2018年32倍的動態PE,並預計公司2018-2020年公司的EPS分別為1.65/1.99/2.55元,對應PE為32/26/20倍。結合行業當前估值水平,我們給予中國國旅“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國際政治安全局勢影響出入境旅遊;2)極端天氣、意外災害影響;3)三亞海棠灣客流增長不及預期;4)機場招標進展不及預期。

||##PG##||

54家券商看好這三大行業 六股獲得機構親睞

中炬高新(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中炬高新:一手好牌,資產盤活將有效助力二次跨越

中炬高新 600872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蘇鋮 撰寫日期:2018-05-22

事件:近期我們參加了公司股東大會同管理層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期間參觀了公司正在開發建設的房地產項目,已建成待售的別墅項目,並直觀瞭解了岐江新城大致版圖以及公司的土地儲備情況。

調味品核心主業位置持續凸顯,存量資產支撐力度不夠的狀況有望迎來轉變。

2016-2017年公司調味品收入佔比分別為91.7%和95.7%,2018年預算當中調味品收入佔比93.2%,均意味著以美味鮮公司為主體經營的調味品是公司確定性的核心主業。2017年底美味鮮公司總資產19.9億元,淨資產10.6億元,分別佔中炬高新比重為37.51%、33.8%,公司大量資產沉澱在非調味品板塊,但由於母公司業務協同性較弱,且母公司本身存在負債經營(約9億元公司債),經常性虧損(剔除子公司分紅/投資收益),房地產開發業務不連貫,盈利波動大,土地資產沉澱規模大,盤活速度慢,導致公司存量資產對公司調味品主業支撐不足,我們認為這一狀況未來一旦得到轉變,公司將迎來再度跨越。

房地產業務初步啟動,2018-2021陸續貢獻利潤,大量土地有望陸續盤活進而反哺主業。公司2017年3季度開始開發非岐江新城規劃區內的約85畝土地,可售面積預計在8-9萬平方米,預計2018年底可實現銷售並於2020開始確認收入和利潤;公司存量已建成待售別墅約40套,按市價估算總價預計在3億元附近,2018-2019年預計能實現部分銷售。公司主要土地儲備在岐江新城規劃區,隨著深中通道建設,新城正式規劃有望加快推出,公司土地資產有望加快盤活。

調味品業務實現“機制活力”釋放第一步,目前是第二階段“硬件+市場”投入能力比拼。公司核心人員績效獎勵同淨利潤掛鉤,2016和2017年總經理/副總經理獎金總額分別為156萬/125萬和216萬/173萬,現金激勵總額攀升,激勵效果持續正向強化,第一步機制活力已經得到一定釋放。公司調味品業務發展得到支撐,陽西逐步成為主要產能基地,稅收人工等有利條件使得陽西淨利潤率高於本部,未來我們持續關注公司在“高效集約化產能”和市場投入方面同競爭對手縮小差距,獲得可持續成長。

投資建議:看好公司資產重估和主業持續發展,2017Q1提價效應對今年Q1影響已過,短期Q2增速修復,Q1廣東市場調整後,Q2逐步市場投入恢復,銷售正常化。預計2018-2019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80元、0.96元,6個月目標價33.00元,剔除土地等價值,對應2018年約35倍市盈率,維持買入-A評級。

||##PG##||

54家券商看好這三大行業 六股獲得機構親睞

上海銀行(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上海銀行:大股東主動增持樹立信心,重申銀行拐點第一標的

上海銀行 601229

研究機構:申萬宏源 分析師:謝雲霞 撰寫日期:2018-05-21

當下並非到觸發股價穩定機制之時,大股東主動增持足以彰顯對公司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根據上海銀行IPO時的承諾,在IPO後三年內若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倍PB(當前時點看17年PB,17年末上海銀行每股淨資產為16.27元),則需要啟動回購、大股東增持、管理層增持等股價維 穩措施。但我們務必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沒有到需要觸發股價穩定機制的時候,相反大股東在此時主動增持,更能深刻體現對公司業績增長、長期可持續發展抱有充分信心。

短短一週時間,先後共有三家銀行大股東/管理層主動增持股份,其背後所折射的本質原因在於當前銀行股嚴重低估的現狀,對有效提振市場信心意義重大。(1)招商銀行於5月11日公告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分別於5月8日-10日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A股股票;(2)江蘇銀行於5月18日公告第一大股東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於5月17日-18日增持股份,增持比例佔公司總股本的0.27%。年初以來銀行股持續調整,股價表現低於預期,當前板塊對應18年0.93XPB,估值已低於年初水平,更有不少銀行仍然處於破淨狀態,這與年報一季報所充分彰顯的基本面確定性向好趨勢並不相符。我們相信銀行大股東/管理層的主動增持有望打開板塊新一輪估值修復空間。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三大確定性成為未來業績持續增長的助推器。(1)上海銀行已經從“總量發展”向“結構優化”完美轉身,無論是從監管角度還是資本金角度,信貸增長都具備很強的確定性,我們判斷18年貸款佔比將提升至40%以上。(2)資產結構深度調整驅動息差超預期回升。上海銀行息差連續三個季度回升,1Q18銀行新發放貸款利率再次走高,在市場總體對“價”已有充分預期的情況下,息差繼續走闊必然取決於“量”的增長。疊加當前公司部分存量貸款尚未完成重定價,未來息差上升趨勢無需存疑。(3)資產質量確定性向好,這是估值修復的根基所在。無論是外部深耕經濟發達地區的信貸佈局,還是內部嚴格的不良清收專營機制,均充分保證了上海銀行優異的資產質量。疊加長期秉承嚴格確認不良(“不良/逾期90天以上”高達143.2%)、嚴格計提非標撥備(應收款項類投資撥備比為5.6%)的穩健態度,資產質量向好趨勢的不斷深化將是確保估值修復的內生動力。

自上而下視角理清銀行有利的外部環境,三大驅動力支撐上海銀行成為拐點第一標的的不二之選。一方面我們看到宏觀經濟韌性十足,資本市場對經濟過度悲觀的預期面臨再一次糾偏,而貿易戰等擾動板塊的外部風險因素正在逐漸消退;另一方面,市場對資管新規等監管政策已經有了充分預期,目前並不存在懸而未決的重要監管靴子,我們判斷18年也難以再有超預期的強監管因素擾動。落實到上海銀行本身,我們重點把握三大驅動力:1)在資產質量確定向好、撥備充足的基礎上,通過大力的資產結構調整,18年息差、營收、業績向上改善彈性非常大,基本面改善是第一驅動力。2)作為16年後上市的次新銀行,資本市場對其研究覆蓋和理解很不充分,這是其巨大預期差和認識差的來源,全板塊最大預期差是第二驅動力。3)管理層與資本市場主動溝通、積極交流以期改善前述認識差,主動讓市場充分認識作為是第三驅動力。此外,第一次解禁時來自自然人股東的拋壓早已結束,中短期內不再有解禁拋壓。預計2018-2020年上海銀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4.3%/15.5%/17.2%(維持原預測),當前股價對應0.86倍18年PB(0.98倍17年PB),目標估值給予1.2倍18年PB,上行空間40%,維持買入評級,重申板塊組合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