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军队要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马克观察

在美军体系中,一直以来就有“太平洋司令部”,有“大西洋司令部”,就是没有“印度洋司令部”。

现如今将“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意味着什么?曾经被忽视的印度洋被美军重视起来了。我们接下来肯定将会看到美军“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在印度洋上的演习计划,也会从中看到其威慑指向。

“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在印度洋地区的任务,肯定会与美国中央司令部在西印度洋地区的任务不同;后者处理的是西亚、中亚、非洲地区的事务,波斯湾地区显然是一个重点。而“太平洋司令部”本来重心就在东太平洋,也即亚太,因此“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相应的自然就是亚太与东印度洋地区的事务。

这个地区的大国、区域组织及航道,我们只要列一列,就知道其威慑指向了。印度应该感到荣幸,因为其发展与崛起,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存在显然已经足够被美军重视了。可以想见,对于正在印度洋以及亚太地区加强其存在感的印度,美国人的思路肯定首先是拉拢,而拉拢如果不能使之就范的话,接下来肯定就会开始防范。

所谓“印太战略”,美日澳同盟其实想把印度一步一步拉进去,成为“美日澳印”四国同盟,然后联合起来掌控太平洋与印度洋通道。印度此前一直在观察,而最近莫迪总理表态“印太”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战略概念,等于婉拒了加入“美日澳印”四国集团,不肯成为在印太地区进行大国对抗游戏的棋子。


建章看世界

在5月30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度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并且同时有报告宣称美国的2018年军费开支会将大部分用于印太地区。而这也被外界认为特朗普提出的印太战略将进入第二阶段,即走出概念提出阶段,进入机制建设和能力扩充阶段。

改一个名,还不能称上是战略变化,顶多是证明美国提高了对印度洋地区和印度的重视程度,因为其军力部署还未做相应变化,并且与军事相搭配的政治和经济战略,尤其是与印度关注度更高的经济合作还没有提及,并且具体举措还未推出。

虽然与过去相比,美国的印太战略有所变化,在以往,国际合作只是美国安全战略的一根支柱,但现在国际合作和同盟体系成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基础,这也表明美国印太战略的结果在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的配合意愿和力度,尤其是印度和日本,这样也就让美国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

从日本方面看,日本现在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日本对美国的战略信任度在逐渐下降,进入2018年后,日本进行了一定方向的调整,虽然这个调整还不能改变日本对印太战略的支持态度,但却会影响其参与印太战略的方式和力度。

从印度方面看,印度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促进印美关系,但根据现在形势看来,许多目标没有实现,相反,美国的一些举措反而打击了印度的经济利益,比如收紧工作签证,限制对印度的技术转让,约束盟国与印度的技术交易等等,这都大大的提高了印度对美国的提防心理。美国的印太战略从侧面也反应了美国将会加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存在感,让印度增加了战略压力,除非印度甘愿像日本和澳大利亚一样愿意接受美国的领导地位,否则印度的积极性也会下降。

印太战略要求的是美国呈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在这一点上,美国反而提出了“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这样让盟国和合作者不放心,美国最近在国际上的一系列做法使自己在国际上被日渐孤立,这与印太战略所需要的合作基础是不吻合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发展趋势不是自己能掌握,还要受到国际影响,这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相比,不确定性更高了。


环球网

这不奇怪,在木叔看来,是美国民主党时期军事外交政策的延续而已,与特朗普时期美军的战略逐步调整也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大约半年前,美国政府就频繁提出“印太地区”概念而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次的太平洋司令部改名顺理成章。

其实,不光是司令部改名,木叔此前就判断,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策略很可能会被特朗普主导的“印太再平衡”而改变,之前的三个支柱也会被三个国家所更新,进而需要重视此战略可能会对国内带来的影响。

(图为印度-太平洋地区范围)

那么,美国政府的话术里用“印太地区”来取代“亚太地区”,主要目的是什么呢?“亚太再平衡”是否真的会成为“印太再平衡”战略?

在木叔看来,“亚太再平衡”战略从目的而言,本质并非单一,也不是只强调围堵哪个国家,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促使美国的利益最大化。在实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或许会与相关国家遇到一些问题与矛盾,甚至争端,美国就需要团结亚太地区的朋友与盟友共同应对。

之所以说“再平衡”,是相对于美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与欧洲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以及深度介入中东来说的。这意味着美国希望将亚太地区作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确实是个很重要的战略转型,所以投入甚大。

因此有很多学者比照美国与欧洲和中东的关系,来套用美国的亚太政策,担忧“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军事上会形成“亚洲版北约”,在政治上维持美国的多框架盟国体系;而在经济上就是奥巴马下台前大力推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三个支柱。

(美军新任太平洋战区司令戴维森)

其实,木叔认为,目前的特朗普政府对亚太地区的策略还并不特别清晰,整体战略的调整需要时间的,毕竟刚执政不到一年。但将奥巴马念兹在兹的“亚太地区”,改称为“印太地区”是一个可能的政策转变迹象。这点也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识”。

联系到几个月前,特朗普发表南亚政策演说的时候,大幅度提高印度地位、贬低巴基斯坦,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上出现破局倾向,因此在亚太地区出现美国新的战略理论与诉求,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换句话说,特朗普几个月前就开始“抬印度”的造势,与美国高官频繁用“印太地区”的说辞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这样,印度肯定是调整中的一个支架。但重视印度的作用并非一定就是贬低中方。只能说美国对印度过去是“忽视”,如今的“重视”是提升到了正常水平。

正如木叔刚才所言,奥巴马时期的美国政府对此也是赞同的,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比如木叔记得几年前日本提出过一个亚洲地区的“钻石战略”,有人看英文媒体将其翻译成“菱形战略”——毕竟钻石与菱形在英文里单词是一样的。

这个战略明确提出,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或者是除了中东之外的亚洲地区的稳定力量与支点国家。当时奥巴马政府对此予以支持。


(美国印太战略的三个支点:日本、印度、澳大利亚)

在美国看来,“印太地区”的战略未来肯定更加扁平化,多点布局,互相辖制——日本是东部支点、澳大利亚是南部支点、印度就是西部支点。美国利用这三个重要支撑国,在现实中使其协助美国实现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益诉求。对美国而言,它们都有自己在本地区的独特作用。

未来,木叔不怀疑,美国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升级版会真的成为“印太再平衡”,目的是提升印度作为下一个注定的新兴大国地位以及加强其与美国关系的合作内容。在这个平衡战略里,本质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且更关注到的是印度洋与太平洋国家的联通与合作,并非单纯在于围堵或者锁住某些国家。这个作用肯定有,不过也不用过于夸大。


木春山

这个问题不仅有意思,也非常值得关注。

众所周知,从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美国先提出 “重返亚太”口号,后提出 “亚太再平衡”战略,奥巴马也将自己标榜为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美国的 “亚太再平衡”包括很多方面,如经济,外交,军事等,但毋庸置疑,军事层面的再平衡是重中之重。最令人熟知的一个口号便是美国要将60%的海军力量,以及海外空军力量的60%部署到亚太。

特朗普上台后,可以说 “逢奥必反”,包括退出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宣布放弃 “亚太再平衡”战略,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退出伊核协议等。然而,至少从军事层面看,特朗普政府实际上并未放弃向亚太的再平衡,仍在继续向亚太增派海空力量。据美国防长马蒂斯2017年6月透露,美国已经完成了将60%的海军力量转移至亚太的目标也,未来将会完成将60%的海外空军力量部署至亚太的目标。这表明,特朗普仍在推进亚太再平衡,至少是军事层面的亚太再平衡。

然而,为了显示与奥巴马政府的区别,特朗普提出了 “印太战略”(当然这个词不是特朗普首创),即:将印度及印度洋地区与亚太放在一起统筹考虑。在此背景下,为了显示 “印太战略”不是空话,就必须有所反应,将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也就顺理成章了。实际上,不管是太平洋司令部还是印太司令部,其负责的地理范围并没有变化。

当然,美国此举也表明,美国确实在推 “印太战略”,这是可以肯定的。展望未来,美国还会有很多类似的举动,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西域都护

我的回答是:“美国要退出亚太,转向印度洋”

太平洋司令部的防区:太平洋自西经092° ,北至北纬8°,西至西经112°,西北至北纬50°/西经142°,西至东经170°,北至北纬53°,东北至北纬65°30'/西经169°,北至北纬90°;北冰洋自西经169° ,东至东经100°;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外蒙古自治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统称高丽、日本统称(瀛洲)。


1、美国退出亚太

经过多年的斗争,特别是今年的几件事情。美国已经知道自己在太平洋,在东亚没有多少事情了。不久的将来,美国将从韩国、日本撤军,将东亚、太平洋交出来。但是,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要撤退也要有面子。怎么办就要来个偷梁换柱,利用改名的策略,将战略中心转向印度洋。

2、美国战略中心切换到印度洋

印度被美国刷了一把,看到了川普的本质。没办法开始向兔子和大毛靠拢,魔笛来武汉求见。接着就要买大毛的S-400,拼了命也要买。这些动作,美国看在眼力,这不就明摆着印度要转向兔子和大毛了吗。怎么办,派人在印度家门口看着,看印度还敢不敢。于是,美国要将战略重心向印度洋转移了。这下,印度要倒霉了。


黄河沙

当地时间5月30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交接仪式在夏威夷珍珠港举行,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宣布“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为“印度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美海军舰队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接替原太平洋司令部的一把手哈里斯,担任更名后的“印度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于2015年由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晋升为太平洋战区司令,其在任内以“强硬对抗我国”著称,下马后的哈里斯将转任美国驻韩国大使。
新上任的菲利普·戴维森


原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夏威夷,下辖太平洋空军司令部还有驻日美军司令部、驻韩美军司令部、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太平洋陆战队司令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第8集团军司令部、阿拉斯加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等单位,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属于跨军种的一体化作战司令部,笼统地说其组建的目的就是管辖整个太平洋地区,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组成部分。
驻日美军太平洋舰队航母


综上可见,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改名”不外乎就是“黑帮老大划地盘”的思维,当然为了突出“名正言顺”,他们会把中国拉扯进来,认为凡种种之举皆是为了遏制“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日趋活跃的态势”,以及这一切都是为了“地区和平稳定及海上自由航行安全”等等理由。这种贼喊捉贼的伎俩美国人已经玩了大半个世纪,可谓炉火纯青,其内在的根源就是一直将中国当成潜在对手,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其它范围。


梁无咎

在其假想对手断增强的军事突破能力下的被迫无耐的选择,司令部的辖区范围扩大了,编制规模扩大了,必须承认的是其实力也增强了。但更应该看到的,这是在其假想对手反介入拒止战略逼迫下不得已的退缩,美国最为倚重的军事霸也在衰落中。



美军将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更名为印太战区司令部,这是由年初特朗普政府发布的新版国家战略决定的,这是基于其原岛链封锁战略在对手远程打击能力给其最关键的攻击力量——航母战斗群,还有远征打击大队、岛链封锁部队,造成了致命威胁,使其无法再以航母加岛屿基地为依托,围堵对手进入远海大洋,再也无力干涉对手在其解决国内某种势力对国家主权分裂行为时,对其进行武力打击、威慑、讹诈,不得不放弃它已经奉行了近七十年对其进行的岛链武装封锁战略。


的确,表面看美军的这次司令部更名所必然带来印太地区兵力加强,同时如有必要其随时可将地中海印度洋战区部队整合配属印太司令部部署使用,让这个印太司令部可以调动使用的兵力达到7个航母战斗群及若干空军及海军陆战队,还有现已在区内部署的至少十几万陆军部队。使该区域美军战力使用可以更集中,更灵活,这在当今美军所处的战略态势之下,应该是一种最佳的部署配置,无可挑剔,也无可取代。特别是在当今十分有效的分布式打击战术原则下,这种部署配置无疑更是最佳方案。


但笔者不得不为美军方高层那些精明的战略家深感惋惜,虽然至今美国军力天下第一,但在它的全球霸权战略之下,它的印太战区隶属部队作战实力对于其所承担的任务来说,就象个薄皮大馅的包子,稍一嘚瑟就得掉底儿。和平时期看纸面数据的确挺唬人,然而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对手不会给它集结兵力,形成重拳机会的,只在其中间部位突破一到两点,它这一大张包子皮也就四分五裂了。另外在这种战略态势之下,具备五千公里精确打击能力的美军“对手”,如果釆用分布式打击战术才能得心应手,而美军两千公里有效打击能力的各种战斧一是腿太短,二是跑的慢,在这种对手面前没有它表演的机会。




所以美国这个印太战略实施起来,就是个破网兜,八面露风。而其奉行了七十年的全球霸权战略,无可避免的为美军未来的印太司令部所属部队选择了其无法战胜的对手,其结局当然是和平时期游行示威部队,战争时期的沙丁鱼群,被对手分成若干罐头……!趁早回家吧。


铁岭锋

美国国防部长马提斯的说法基本能解释为什么要改名:“有鉴于印度洋与太平洋间的关联性日增,我们将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美军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马蒂斯30号在夏威夷珍珠港出席了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交接仪式时说,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具有象征意义,但军队、军事任务,以及其它五角大楼的活动没有根本性转变。

马蒂斯说,几十年来,这个司令部一再适应环境变化,在美国聚焦于印太之际,会肩负着美国的传统前进。他说,对于区内每一个国家来说,无论其规模如何,主权都受到尊重,而且这是一个开放的投资区域,自由、公平、互惠的贸易不受任何国家威胁约束。

马蒂斯还别有深意地说,在印太地区有“很多带、很多路”(the Indo-Pacific has many belts and many roads)。

马蒂斯说的改名只具有象征意义,有点儿放烟雾弹的感觉。这一改名,更加突出的是“印度洋”的概念。印度洋谁是老大,印度一直说当仁不让。所以,可以预期的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军事合作将会加强。

虽然特朗普总统本人还没有访问过印度,但他在出席2017年APEC年会期间,对印太概念有不少着墨。马蒂斯、伊万卡等人也都访问过印度。莫迪总理也早早访问过白宫,和特朗普见过面。

新上任为“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也提到区内国家继续增强的军事规模和能力,认为区内国家要在印太地区,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取代美国,成为安全合作伙伴的选择。戴维森过去曾担任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司令及第六舰队司令。

被提名为美驻韩大使的哈里斯,则卸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现年61岁的哈里斯,是日裔美国人,为美国海军史上第一位亚裔上将,在2015年五月就任美军太平洋司令。

哈里斯是出名的对华强硬派,他在驻韩国大使的位置上,相信也是美国针对“印太”概念布下的一颗关键棋子。(完)


蒋晓峰Terry

我认为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标志着美国的“印太战略”进入了落实阶段,而军方无非是发挥了“急先锋”的作用。

“印太”本身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上个世纪80年代,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就提出了“印太”这个概念,并且在学界引发讨论。而美国军方在奥巴马总统执政期间就已经在官方层面提及印太,因此“印太”并非特朗普政府首创,但提出“印太战略”确实为首次。

“逢奥必反”要求更改名字

特朗普执政后,在外交上尤其追求“逢奥必反”,不仅推翻了TPP、伊朗核协议、气变协定等奥巴马的外交成就,还追求新的地区战略。作为标志性的“亚太再平衡”自然也难逃被改名的命运。瓶子是新了,不知道酒是不是还那个味道。

将印度纳入美国地区战略轨道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很明显想将印度拉入到自己地区战略之中。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印军事合作就不断升级,如今有了这一印太战略的指引,相信美、印、澳、日未来还会有更多互动。

标志美国印太战略进入落实阶段

特朗普政府自从提出印太战略后就一直语焉不详,也没有具体的配套政策。此番军方率先行动改名,印证了该战略并非停留纸面,未来恐怕将会有进一步动作,确保该战略有序落实。


以上是大侠客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欢迎点评、转发、关注!


企鹅大侠客

为什么美国军队要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6524832020915180937,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7060382406d88d3b1a2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