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对待人贩子的惩罚:轻者斩立决,重的犯人都害怕

《亲爱的》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里面的场景感人至深,小孩被人贩子拐走,数年后与亲生父母再见时,却两眼不相识,这真的很扎心,由此,很多人对于人贩子的态度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明清两代对待人贩子的惩罚:轻者斩立决,重的犯人都害怕

说起人贩子这个行业,可算是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这些靠拐卖儿童的无良之人,同样,人贩子在古代也是千夫所指,尤其在明清两代时期,对于人贩子,官府的惩罚可谓是酷刑重典。

明清两代对待人贩子的惩罚:轻者斩立决,重的犯人都害怕

只要是抓到了人贩子,不管你年纪多大,哪怕是七八十的高龄,一律刑法伺候,轻者是被处以斩立决,重者是凌迟处死,让人贩子受尽世间最最痛苦的刑罚。

明清两代对待人贩子的惩罚:轻者斩立决,重的犯人都害怕

明代时期,有个叫“采生折割”的罪名,就是说的只要有人故意使得儿童残疾,那么被抓到后,没有其他辩解,直接就是凌迟之刑,不论主犯还是从犯,一律同罪论处。

明清两代对待人贩子的惩罚:轻者斩立决,重的犯人都害怕

清代,有这么个例子可以说明,有个人叫张良壁,安徽人,50多岁的时候沉迷巫术,认为吸食女婴的骨髓可以延年益寿,在十六年里杀死了16名女婴,但一直没受到官府的查办。

明清两代对待人贩子的惩罚:轻者斩立决,重的犯人都害怕

后来事情捅到了嘉庆皇帝面前,皇帝十分震怒,亲自督办此案,并且直接绕过安徽巡抚等地方政府,直接八百里加急,命人将张良壁凌迟处死,以平众怒,可见当时对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贩子罪犯有多么的痛恨。今天是母亲节,感恩母亲的同时,也将这篇文章送给所有为人父母的,要尽到孩子监护人的职责,不要让孩子受苦受难,待到后悔时,悔之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