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首次完成夜间起降,歼15良好表现背后,或有隐患待解决

5月24日,央视新闻公开报道了辽宁舰首次完成夜间起降的画面,这是歼-15战机夜间训练的首次曝光。这一报道能看出歼-15战机夜间训练状态良好,也肯定了歼-15战机具备全时段起降的能力。但在5月28日,央视新闻同样公开报道了今年4月12日,我国南海阅兵上接受检阅的舰载机飞行员徐英的访谈。他的一番话,或许暗示歼-15的良好表现背后,还有隐患等待解决。

辽宁舰首次完成夜间起降,歼15良好表现背后,或有隐患待解决

在接受央视采访中,作为4架受阅机带队的机长,徐英向央视坦露说:“我当时坐在飞机里面,心跳的特别快,就担心飞机有问题。”一般来说,飞行员在驾驶一款成熟而可靠的战机时,不会有这样的困扰或者压力。因为他们平时的受训内容,就是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起降,必然对战机的飞行性能和辽宁舰甲板环境十分熟悉。那么,徐英的这句话究竟暗示着怎样的问题呢?

辽宁舰首次完成夜间起降,歼15良好表现背后,或有隐患待解决

众所周知,歼-15战机是我国参考从乌克兰获取的苏-33战机的原型机T-10K,然后在我国歼-11战机(即我国自主生产的苏27战机)的基础上,融合歼-11B的技术,自行设计的舰载机。实际上歼-15战机和苏-33战机在外形上基本一致,只是选用的国产电子设备作为替换。但是,T-10K和苏-33战机都有着一个缺陷,那就是战机容易出现俯仰失控的情况。这是由于苏-33战机在研发的时候,前苏联的经济衰退严重,受资金限制,其论证机T-10K就没有研制出符合舰载机飞行情况的飞行控制系统。歼-15战机虽然更换了国产雷达等航电设备,但在气动外形、发动机和飞控系统上并没有做出改变,也曾为此付出过代价。

辽宁舰首次完成夜间起降,歼15良好表现背后,或有隐患待解决

虽然歼-15战机是T-10K的延续机型,与苏-33战机有着近乎一致的设计,但是我国战机也逐渐走出自己的道路。比如我国研发的歼-15BS战机,即歼-15战机的双座版,就和一直坚持单座的苏-33和仅造出两架原型机的苏-33UB不同,选择了另一个发展方向。相信歼-15战机的飞控系统,已经获得了改善,徐英的这番话,仅仅只是自己心里紧张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