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儿童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为了庆祝?看完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原来儿童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为了庆祝?看完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昨天开玩笑问朋友:儿童节到了,你要送我什么礼物?

要去游乐园吗?

接着就聊到小时候儿童节的时候学校都会放半天的假,每个同学发10个糖果。

朋友还没来得及回答,我接着问道:

国庆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都是中国的节日,那儿童节算不算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有什么来源呢?

打开手机浏览器,看完以后我忽然很想哭,原谅我是个泪点很低的人。

原来儿童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为了庆祝?看完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刚刚的欢乐和想庆祝的想法一点都没有了。

满心的沉重。

原来是为了悼念1942年的利迪策惨案,悼念全世界在战争中死亡的儿童。后来中国和各国代表团沉痛的抗议,在莫斯科的会议才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小时候那些糖果,那些欢乐……

原来都是这些死去的孩子换来的……

回想以前,把无知当成力量。想起以前那些无知的欢乐,那些欢声笑语,心底里愧疚久久不散。

原来儿童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为了庆祝?看完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是不是都先要有沉痛,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欢乐?

是不是都先要有人站起来反抗,才能让更多弱小得到关注和保护?

去年和今年年初上映了许多关注儿童的电影,甚至出现反应校园霸凌和儿童性侵这种社会敏感话题的题材。

原来儿童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为了庆祝?看完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2017年上映的台湾电影《嘉年华》获第54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一个在旅馆打工的女孩小米目睹了一起涉及高官的儿童性侵事件,并用手机记录下来。

可是由于畏惧,和女孩儿心理的各种复杂考虑,并没有提交这份证据。

而在这份案件因为旅馆的录像被删,因为无证就要不了了之的时候,律师直觉小米说了谎。

跟小米聊天,沟通,这也是了解一个女孩内心世界,和面对这种问题各种考虑细节呈现的记录。

后来这位小女孩也成为最小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那时,她13岁。

导演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敢站出来说问题,敢于触碰这面壁。

在西班牙有一则这样的广告,特别为儿童而设计——

原来儿童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为了庆祝?看完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当你高于120厘米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个悲伤的表情和一行字:

"有时候虐待儿童的行为,只有受害者看得到"

如果低于这个高度,是个很小的孩子的话,

他看到的内容是,一个脸上遭受殴打的男孩,和这样一行字:

"如果有人伤害你,请打这个电话,我们会帮助你"

就连众人鄙视的网大去年也除了一部反映儿童性侵和校园霸凌的高分剧——

《罪途》。

原来儿童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为了庆祝?看完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一个遭受校园霸凌最终死于手术台上的小女孩,却跟一趟迷途流落在泥石流和大雨上的八个人相关。

是有人设计还是上天的报复?

这几个人会相继而死吗?

而在今年1月份上映的美国电影《奇迹男孩》也呼吁我们关注儿童。

原来儿童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为了庆祝?看完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跟海伦凯勒一样,一个天生残疾的小男孩,从小都是在家里学习。而当他终于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却遭受着同学和周遭的嘲笑。

后来在家人、好友、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找回自信,并自我救赎。

这些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在提醒着我们关注儿童,而我还在为儿童节各种庆祝。

想着如何过一个开心的儿童节。

想着儿童节看什么样的电影。

原来儿童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为了庆祝?看完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今年六一上映很多符合儿童口味的电影,动画电影比较多。

有童年回忆杀的《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讲述大雄长大了,跟小伙伴一起去加勒比海冒险,并营救哆啦A梦的故事。还有三部国产片《潜艇总动员:海底两万里》、《我的宠物恐龙》、《魔镜奇缘2》

都在电影院等着一群大大小小的朋友过六一呢。

但是我想以后我再看到这些欢乐,迎合孩子和家长一起的影片的时候,会怀揣更多的感激。而不是只顾着享乐。

不要忘记糖果从何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