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心理學上認為,替孩子做他所能做的事情,

會讓孩子非常氣餒,

會剝奪孩子體會自己能力的機會。

孩子無法瞭解自己是否有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無法從能力增長中發展出安全感。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無助、依賴、能力低下。

多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在德國,孩子做家務是由法律規定,

有詳細的規則明文:

6歲之前的孩子可以玩耍,不做家務;

6-10歲的孩子,要洗碗、掃地、買東西;

10-14歲的孩子,要修剪草坪;

14-16歲的孩子,要洗汽車,整理花園;

16週歲以上的孩子,每週大掃除一次。

對於不願意做家務的孩子,父母可以向法院申訴。

不只是德國,還有很多其他國家,

在孩子做家務的問題上,

都是儘量的支持和引導。

研究表明:

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的時間為1.2小時,

韓國孩子是0.7小時,

英國和法國的孩子大約是0.5-0.6小時,

而中國孩子卻不足0.2小時。

事實上,孩子不斷學會新的家務技能的過程,

也是身體系統不斷髮育完善的過程。

我們理解了孩子做家務的重要性,

可內心依然充滿了矛盾。

對於父母來說,

能始終鼓勵孩子做家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首先,怕麻煩,怕孩子受傷。

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

我們多數人每天都很忙,通常為了圖省事,

會叫孩子起床,給他們扣扣子,

告訴他們吃什麼,穿什麼,不要碰什麼,

甚至直接幫他們全部弄好,這樣既方便又快捷。

其次,在情感上,

我們無法割捨和孩子的緊密聯繫。

我們還要剋制自己去提供幫助。

孩子小時候曾經很需要我們,

這種需要讓我們感到從未有過的滿足和幸福。

但是,當孩子不再纏著你幫忙,

他獨立的樣子,更讓我們動容,不是嗎?

不以“為孩子好”的名義,

做本該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

是父母畢生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