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的海域填成5公里寬的陸地,把渤海變成淡水湖,是否可行?

天山雲之上

即使通過填海把渤海變成湖泊,也只會是鹹水湖而不會成為淡水湖。

成為淡水湖的前提得是有進有出,也就是有淡水流進來,並且有淡水流出去。淡水流進來很好理解,為什麼還要淡水流出去呢?

因為流進來的淡水經過沖刷泥土,會攜帶泥土進入湖泊,而泥土裡面有礦物質,也就是鹽,如果沒有淡水把這些鹽再攜帶流出去,經過日積月累的蒸發,水蒸發走了,而鹽在湖泊積累的越來越多,最後成為一個鹹水湖。這也是死海、海洋形成的原因。

如果黃河、海河的水量非常大,比如都像亞馬遜河那樣大的流量,不用圍起來渤海也能夠成為淡水湖,因為流進來的淡水太多了。但以現在的黃河、海河入海淡水量,可能還沒有渤海蒸發掉的淡水多。所以是不可能把渤海變成淡水湖的。


上丞工作室

我覺得可行,但是工程浩大,時間很長!渤海灣附近海不是很深,渤海海域面積77284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2668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5米,20米以淺的海域面積佔一半以上。渤海地處北溫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多年平均氣溫10.7℃,降水量500~600毫米,海水鹽度為30。跨越渤海海峽(連接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的地下海底隧道:渤海海峽位於遼東半島于山東半島之間,寬約109公里(最近距離)水深78米,最近點是:老鐵山與山東蓬萊市中間。如果修建一條跨海地下隧道把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連起來,兩地的交通將帶來極大的方便。火車可不必像現在這樣到山東半島得往回返,可以繼續向東開,穿越悖海、海峽,只需幾十分鐘就爬上遼東半島。 將極大的方便交通方便人們的出行,方便交通,節省時間,提高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變成淡水後就可以把渤海湖的水引入內蒙古進行三北防護林建設,也可以為環渤海城市群提供淡水,減輕南方供水壓力!


九孖

\n \n


遊客站在西海水閘前,相信一定會被這個宏偉壯觀的工程而驚歎。西海水閘修建在平壤西南55公里的大同江注入朝鮮西海的河、海匯流處。由於西海水閘既不是修建在陸地上,也不是修建在深山峽谷中,而且圍堵在了幾十米深的大海里,所以當時修建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n

我的印象中,朝鮮導遊如是介紹:修建西海水閘最重要的是根除了海水順大同江倒灌的現象,而且對大同江下游兩岸百姓的生活和農業生產造成的危害也避免了。她說,建造西海水閘攔海大壩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大壩建成後,僅這一大片海域養殖的淡水魚,就可以供應1/3的平壤市民。


媒體人楊壯波的落腳地

現在好多這種狂熱的想法。之前回答過一題“把喜馬拉雅山開個十公里的口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那麼似乎可以把土堆到渤海口,實現題主的宏大願望。

渤海本來就是海灣形內海,是地球數億年地質運動形成的,對中國來說絕對是天賜良港,是海上阻擋外敵,拱衛京畿的重要屏障。現在要把勃海攔上,弄成什麼淡水湖,雖然激情高昂,但想法天真,今天不說工程量有多少,單說能不能實施。

首先看看一下黃河的水量,黃河年徑流量560億立方米,長江是9600億立方米,黃河徑流量幾乎只有長江的二十分之一。長江每年注入東海的水量是9400億,這麼大的徑流量,每到漲潮和枯水季節,東海海水還會返流到崇明以上。以黃河的水量,即使把勃海封閉起來,要多少年才能變成淡水湖?實際上要不是國家黃河水利委員會年年人工調度,黃河時不時都會斷流,也就是說根本沒水流到勃海。


再看看環境問題,以當前我國北方地區的環境治理水平,所有的工業和生活汙水,除了一部分被處理淨化外,其它的基本就是流到勃海,再通過潮水和洋流流向太平洋。如果把勃海圍了,即使變成了淡水湖,那也是個汙水湖,這樣的水質還能使用嗎?

再說建通大連煙臺通道問題,目前已有專家在測算這個事,甚至還有專門機構也在介入調研,計劃建設跨海大橋或隧道,雖然成本遠低於題主的堆土方案,但投資也高達2600多億。最高決策層不得不考慮性價比和戰略意義的問題,所以遲遲還未下決心。

在現有生產力水平和科技條件下,動不動在青藏高原開口子,引藏水入疆,以及本題的圍勃海,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這些問題早有專業人士做過調研,最終被認為不可行,至少數百年內不可行。最近人民網又登了再造長江的“紅旗河”工程,不知道是不是高層意圖,反正我是不太看好。


華哥雜談

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沒看過大海啊?填海可是巨大的工程,一個機場要填五年呢

您知道中國四大假設嗎:喜馬拉雅山脈炸一個寬口子,讓印度洋暖溼的季風吹進青藏高原,從此以後西北苦寒之地變成良田沃土;

第二個把雅魯藏布江的水引進黃河,讓中原大地的從此解決缺水問題;

第三個:在中國琿春附近挖一道寬三公里的海溝,這可以把日本海引入吉林境內為東北建造一個深水良港!


行攝中國

看這麼多人回答是否定的,那麼我來回答如果可行會發生什麼吧!


首先,可行性。因為我們是中國人,任何工程都是可行的,所以在此不考慮可行性。

獲利:可以不完全填平,僅填秦皇島、大連、煙臺、東營四個地方所圍上的區域。



這樣就使得該地區附近的三大城鎮群互相連通,就使得渤海附近的經濟騰飛。

無論是工業原料的物流還是旅遊等變得非常方便。

但是,所帶來的其他影響也是巨大的。首先是生態環境。對氣候的影響肯定是會很明顯,例如會影響京津冀地區的降雨,使北京附近加速沙漠化等等無法預計的後果。

尤其會對附近的海洋生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最終還是我們買單。想象一下以後再也不能在這一區域吃到新鮮的海產品了。

而且這一區域是地震帶,對於大型設施的建設要考慮抗地震。

總的來說,這樣大的一個工程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孰輕孰重的確要深思熟慮。


蛋科夫斯基

我覺得基本是不可行的。

首先,工程量太過巨大。耗費國家大量人力物力,已經遠遠不是造幾艘航母那麼簡單而容易承受的了。

其次,水文負面影響太大。渤海屬於中國邊緣海,也是中國最大的內海。雖然水下環境類似內陸湖,但畢竟還是海洋環境。將其改為淡水湖,嚴重破壞了水文環境。不僅水下生物可能會悉數滅絕,更可能對渤海沿岸省市產生巨大的生態環境挑戰。


然後,經濟損失巨大。渤海周邊有眾多海港,包括中國北方港口中心天津港,世界最大煤炭輸出港秦皇島港,唐山的曹妃甸港,以及滄州黃驊港,錦州港,東營等。這些海港在渤海成為淡水內陸湖之後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進而造成嚴重的經濟倒退,然後這種經濟多米諾骨牌將擴散至整個北方和東北地區。本來稍微落後的北方經濟將雪上加霜。

然後,氣候環境影響巨大。渤海變成內陸淡水湖後,將隔斷沿岸的洋流,進而影響海洋的水汽蒸發。甚至影響季風氣候,北方降水將更為減少,更加乾旱。得不償失。


然後,造成京津冀首都區的閉塞。內陸湖必然要在渤海海峽打造堅實的大壩,甚至是大型人工島。這樣一來,京津冀首都區將離海遙遠,變成徹底的內陸區。首都區的閉塞,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不暢將傳導到全國,影響我國曆史發展進程。


百味雜陳

這個根本不可能,你也不看看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距離!還有兩個半島之間可是深海!你去哪裡搬運那麼多的泥土,還有在深海造陸地的技術在全球都是沒有的!


一旦到了深海的時候,壓強很大,把填海造陸的東西賽下去很容易會被破壞。

不到如此,兩個半島之間的風浪也很大,如果要填海造陸,又該如何抵禦?

不要忽視大海的力量!環渤海地帶是有洋流的,填海造陸要阻斷洋流,真虧你想得出來!


柒夜沙畫

僅僅考慮把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的海域填稱5公里寬的陸地,這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兩個半島之間的海域水深並沒有多深,平均深度只有十幾米,一些大型船舶要想出渤海都得從最深處航行才能通過。



其次,在兩個半島之間有一些天然島嶼組成的島鏈。這些天然島嶼的存在讓填海造陸變得簡單許多。

第三,黃河入海,攜帶大量泥沙,可以適量的使用,就地取材。

第四,以中國現有的技術完全可以保證完成任務。南海填海造陸就是例子。

但是,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嗎?更好的選擇其實是修建橋樑或者隧道。

把渤海圍起來,不僅會影響渤海的水質,還影響整個海體生態環境。

同時也影響環渤海周圍港口的發展。

可行是可行的,確實沒什麼實際意義。


風車車看天下

題主的本意是把出口封死造個大型人工湖,並非圍海造陸。看了眾多評論,本來純技術性的問題,上綱上線的,扯那麼遠幹嘛。 我就技術談技術,說一說這個“人工大湖”存在的可能性。要想此湖泊永久性存在,有兩個條件:此地處於降水豐沛區域(如熱帶雨林地帶等),顯然該地位於華北半乾旱地帶,降水不足;其二該地或者河流眾多,或者有天然的流量巨大的河流補給淡水。也非常明顯這兩點環渤海區域都不具備,整個區域只有遼河、大遼河、大淩河、海河、黃河幾條如今已變成半季節性的河流補給,即使是流量最大的黃河,也時常面臨季節性斷流的局面。如果黃河換成亞馬遜河,那就啥也不用說,擼起袖子咱就幹,可惜不是啊。最後的結局就是,湖是圍起來了,但是由於淡水補給不足,湖依然是鹹水湖,不僅如此,環湖周圍城市眾多,工農業及生活汙水的排入,由於封口扎死,水體交換不充分,將來此湖就會變成臭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