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女兒捨身救父終修成正果,父親貪財到頭來終生乞討!

在很久以前,有個興林國,年號妙莊。皇帝婆伽,大家稱他妙莊王。

妙莊王有三個女兒:大公主妙書,二公主妙音,三公主妙善。大公主和二公主天天穿紅著綠,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的吃喝玩樂,妙善卻跟她兩個姐姐不一樣,只知道看書。

妙莊王年紀越來越大,而自己卻沒有兒子,將來王位要穿給誰呢?於是便找來大臣商議,最後決定還是招駙馬吧。然後,他把三個女兒召上殿來。

大公主說:“女兒要招個文才,滿腹經綸,將來一定可以輔佐父王治理天下。”

二公主說:“女兒要招個武才,南征北戰,安邦定國,做父王的臂膀。”

妙莊王聽後點點頭,滿心歡喜,覺得這兩個女兒特別孝順,很是貼心。他再問三女兒妙善:“那你呢?你要招一個什麼樣的人做駙馬呢?”妙善搖搖頭,說:“女兒甘願侍奉父王一世,終生不嫁。”

妙莊王頓時臉色大變,斬釘截鐵的說:“不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說吧,到底要嫁個什麼樣的人?”妙善說:“我要找一個能醫天醫地的醫者,使得普天之下都能得到快樂的名醫。若父王能找到這樣一個人,女兒願嫁!”

哎呀!這不是故意出難題嗎?世上哪有這樣一個萬能的神醫啊?!妙莊王越想越惱。其實,三個女兒中就數妙善最聰明、最賢惠,妙莊王有心是要將王位穿給她的,而如今她這麼一搞,全都給攪亂了!妙莊王一拍桌子,下令把妙善關進後花園,換下身上的綾羅錦衣,換上單薄的粗布麻衣,要讓她去嚐嚐受凍捱餓的滋味。

誰知道這妙善就是個倔脾氣。到了後花園,穿上了粗布衣裳,吃的是冷飯剩菜,每天有一頓沒一頓的,可她根本不計較,跟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依舊每天讀著她的書。王后與她的兩個姐姐,以及公里的妃子宮娥,輪流著去勸她回心轉意,可她還是堅持自己的主張,誰也勸不進去。

在一天夜裡,妙善索性逃出後花園,到汝州龍樹縣的白雀寺出家做尼姑去了。妙莊王得知了消息,悄悄的給白雀寺的當家方丈住持下了一道密旨,務必勸得妙善回心轉意。如若不成,就要發兵火燒寺院,讓寺裡的幾百僧尼全部上西天。

住持去幾番規勸妙善,然而都無功而返。後來只好讓她去廚房裡做粗活,挑水砍柴,讓她知道出家人也不是那麼好當的。結果妙善還是毫無怨言,捋起袖子就幹活。誰知山裡的動物們都喜歡她,百獸駝來了柴火,千禽送來了菜蔬,白雀寺的大小僧尼都驚訝不已,講此事稟報給了妙莊王。

妙莊王勃然大怒,派人召集了兵馬,包圍了白雀寺,放了一把大火,要把妙善和幾百個僧尼全部燒死。可偏偏就在大火剛要著起來的時候,下了一場瓢潑大雨,劈頭蓋臉的傾盆而下,把大火給澆滅了。官兵們只得綁了妙善,押解回都城讓妙莊王處置。

民間故事:女兒捨身救父終修成正果,父親貪財到頭來終生乞討!

在回都城的一段山路上,跳出來一隻老虎,大家就丟下妙善各自逃命去了。妙善死裡逃生,一路乞討,最後在一座荒山上住了下來。她搭了個茅草棚,與鳥獸做伴,依然每天唸經修行。這座山就叫香山。

妙莊王因為三女兒妙善的事,整天生氣發火,事情也是件件都不順心,久而久之,竟然得了一種怪病,全身上上下下生了許多瘡癤,又痛又癢。到處求醫,卻無人能夠醫治。到後來,瘡癤潰爛往外流膿,皮肉生蟲,臭氣熏天。這時候來了一個老人,給妙莊王開了一個藥方,說拿著這個方子去尋找一個心境平和,不會發怒的人,把這方子給那個人看,那人就會想辦法救你了。妙莊文問這人要去哪裡找呢?老人說:“你去香山看看去吧!”

如今也沒有其他的好辦法了,妙莊王只得派了一個大臣,帶著方子去往香山。到了山上,果然尋得了一個女子,她身穿白衣,靜靜的坐在那看書,心境感覺非常平和。大臣上前去,把妙莊王生病的事完完本本的告訴了她,然後把方子交給她。那女子聽後早已淚流滿面,再打開那方子看了看,卻是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和手入藥才可治癒怪病。

這個女子正是三公主妙善,只是她離開多年,模樣也有了些變化,那個大臣一時也認不出來了。妙善想:“父親有難,做女兒的理應相救!倘若能治癒他的病,獻出自己的雙眼和雙手也是值得的。”想到這裡,她非常平靜的說:“你需要的東西,現在就拿去吧。”

民間故事:女兒捨身救父終修成正果,父親貪財到頭來終生乞討!

於是那個大臣便剜出妙善的雙眼,割下了妙善的雙手,回去交給了妙莊王。妙莊王拿來入藥,服下後,怪病果然很快就痊癒了。

妙善捨身救父的事情感動了上天,就在她身上長出無數隻手來,每一隻手心都有一隻眼睛。據說這就是千手觀音的傳說。

民間故事:女兒捨身救父終修成正果,父親貪財到頭來終生乞討!

再說那妙莊王,痊癒以後親自去往香山探望致謝。到了那裡,才發現正是自己的三女兒妙善救了自己。他非常的羞愧感動,自此也開始修行起來。不知道過了多少年,妙莊王也終於修行得道,西天佛祖召見他,要給他在眾菩薩中排個位次。妙莊王來到西天大門前,忽然心裡鑽出來個念頭:“王宮裡寶庫的大門年久失修,別被人盜取了裡面的財寶……”這個念頭雖是在他鬧鐘一閃而過,西天佛祖卻早已發覺了,佛祖對他說:“你修煉這麼久依然如此貪財,還是到普陀山的涼亭路邊找個安身之處,討取香客們的施捨吧!”

從那以後,普陀山一帶就有了一種小佛龕,裡面供著一個“討飯菩薩”,據說就是當年的妙莊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