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鬱需要改變性格嗎?

木眼

有抑鬱的朋友問“從小就自卑、敏感、懦弱,性格如何才能發生改變?如何告別抑鬱症,是不是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才能真正好?”我想這是個好問題,值得思考和討論。性格是否可以後天改變?走出抑鬱是否必須改變性格?

抑鬱症的性格因素

抑鬱症是精神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對抑鬱症的成因研究有幾十年了,希望能夠儘早發現抑鬱症先兆,從而達到預防抑鬱症的目的。根據許多臨床研究發現抑鬱症的原因之一是性格因素。性格中與抑鬱關係最密切的是:固執、敏感、多疑、孤僻、內向。

固執的性格,做事往往追求盡善盡美,達不到心目中的標準就會產生極大的失落感、自責感。固執的人喜歡鑽牛角尖,許多問題想必須要想出個然,不然就不會停止思考。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抑鬱症發作。

敏感多疑,感情表現過於細膩,對於常人輕而易舉可以應付的情緒壓力問題,換做是敏感多疑性格的人,情緒壓力則會成倍增長。例如:別人的某一句話,敏感的人可能就能理解出比普通人更多的意義。而如果這些額外的理解是消極的,那麼就會引發消極情緒。

內向、孤僻的人不善於表達,如果沒有其他的調節方式,只是將壓力和負面情緒堆積在心理,那麼長期如此就會陷入焦慮和絕望之中。

性格是造成抑鬱症的發作原因之一,並不是說具備這些性格特點的人就一定會得抑鬱症,抑鬱症的發作還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性格原因只是其中之一。更合理的說法是通過改善性格可以達到減少抑鬱症發作的目的。

關於性格

性格是個人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開朗、剛強、懦弱、粗暴等。性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基因遺傳因素,成長期發育因素以及社會環境因素。

性格既有來自於本身的因素,也有環境影響。環境對人性格的影響往往高於基因遺傳對性格的影響。良好的後天環境對良好性格的養成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對其動輒施以打罵,那肯定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原生家庭關係和教育溝通模式對性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性格是可以改變的,需要量變之後,發生質變。

是否需要改變性格?

專家表示:"性格其實並無好壞之分,但如果你對自己的性格不滿意,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做一些調整。比如你是內向性格的人,但做的是公關工作,你可以多加鍛鍊,使性格更適應工作環境。"很多陷入抑鬱的朋友,都是在人際關係、工作關係、社交方面適應不良,對很多問題認知錯誤或過於偏執,形成嚴重的心理衝突,導致抑鬱。

其實不接受自己的性格就是一種明顯的自我對抗。很多嚴重心理問題的本質,都是越逃避抗拒的東西,越變本加厲。越是怕苦怕難,困難和痛苦就越多。相反,越是敢於面對和接納問題,反而更可能跨越和征服挑戰。

所以,重要的是認清楚自己的性格,既客觀理性地接受性格的缺陷,也要承認性格的優勢所在。比如內向的人雖不擅交際但也通常謹慎,愛思考,懦弱的人雖勇武不足但通常溫和體貼。

所以不要幻想徹底推翻自己的一切,變成別人“更好“的性格。

恰恰是我們接受自己滿意和不滿意的一切,也懂得如何成長為更好自己,才是面對現實,走向改變的第一步。

察覺是改變的開始,所以請學會正確地察覺。

告別抑鬱,人的自我教育和學習成長是終生的,所以尋求好的老師或榜樣指引,優秀朋輩的帶動,專業心理諮詢師的輔導是有益的。另外,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社會支持環境,有利於性格的完善和抑鬱的康復,成為身心健康,幸福快樂的人!


健心家園

儘可能多的給予患者關懷或工作上的幫助。同時患者本人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運動,在早上八九點鐘的時候多曬曬太陽。

這一晚上睡前多看看積極樂觀的電視節目。


放眼量馮

走出抑鬱事件好事!表示祝賀!

但沒必要改變性格,頂多是有一些不太合適的習慣需要改變一些。

抑鬱其實本身是和性格沒有太大關係的,我們不能說內向的人就容易抑鬱。很多看著很開朗的人也是有抑鬱症的。因此抑鬱一定是遇到一些境遇,讓人長期處在那樣一個狀態下而形成的的,而且是需要用藥物來控制的。

所以走出抑鬱,無需改變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