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小年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從小年開始,一直除夕,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臘月二十三(2月8日)

俗稱“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之日,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臘月二十四(2月9日)

撣塵掃房子,過了二十四,離春節就不遠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臘月二十五(2月10日)

推磨做豆腐。傳說玉皇大帝今天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在北方的習俗裡,從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開始,挨家挨戶就要做過年的準備了。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就要推磨做豆腐。最初的傳說是:灶王爺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像灶王爺說的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來表示清苦,瞞過玉帝的懲罰。除了為了迎接玉帝,還有就是因為豆腐的諧音,是咱們中國人都喜歡的吉利的諧音,“都福”、“都富”,也可以理解為“兜福”、“兜富”。

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臘月二十六(2月11日)

殺豬割年肉,在過去人們只在一度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由於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吃“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多少人在臘月二十六這天期盼的。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但是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成為了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

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臘月二十七(2月12日)

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中。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餘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臘月二十八(2月13日)

打糕蒸饃貼花花。為春節制作的糕就稱為“年糕”,因為“糕”與“高”諧音,過年吃年糕含有“年年高”的美好祝願。“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春聯和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辟邪,在上面題寫桃符,成為春聯的起源。後來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準備主食了,發麵在過去沒有速效粉,普通面不易隔,發麵不愛壞,浴室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這天開始蒸棗花就是帶餡的。

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臘月二十九(2月14日)

上墳請祖上大供。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節慶,都要對祖先告祭一番,這不僅僅是一種向祖先的告慰,也寄託了後人對祖先的感恩與思念。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莊重和重要。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清晨請祖,少數地區在除夕日下午到黃昏時請祖。

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大年三十(2月15日)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閒聊,辭舊迎新,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俗。據史料記載,這種習俗最早其於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以後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今日小年,中國年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中國地大物博,強盛的中華名族更是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關於過年的特色,你的家鄉在年前有什麼有趣的習俗呢,歡迎與我們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