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調侃為“頁面仔”的前端碼農們過得怎麼樣?

今天的前端不再是配合型、邊緣化的工種,而是技術團隊中最需要跨崗位溝通的人,要經常和交互設計、產品、後端、測試、甚至運維打交道,因此,企業在面試中,對溝通能力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

職業素養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不同團隊和 leader 之間沒有絕對的統一標準。方曉透露,他為自己團隊招兵買馬時,會著重考察應聘者的責任心、問題解決意識,以及快速響應能力。

他認為:“前端一定要有‘攻城獅’意識,在打仗攻城的時候,前端是衝在最前面的人。因為無論是產品還是後端,任何不好的流程、bug,最終都會暴露在前端,好的工程師要能夠快速判斷問題出現的原因,和後端一起背鍋。”

曾被調侃為“頁面仔”的前端碼農們過得怎麼樣?

而小爝會在面試中觀察對方是不是夠“聰明”,因為面對問題的理解力,是和自學能力完全掛鉤的。相比之下,一個人的培養潛力比他目前的技術水平還要重要。

更挑剔的資歷背景和硬性條件門檻

由於供給飽和,公司對候選人的資歷背景也更挑剔,中型以上公司尤其如此。非名校、名企出身的求職者,比以前更容易與機會失之交臂。然而,經歷過資本寒潮後,能容納他們的小公司數量也在減少。

Jason 是通過 100offer 在今年跳槽的一位資深前端工程師,有 6 年工作經驗。當年在名校就讀本科的他,為了創業選擇了主動放棄學業。在以往的找工作過程中,他的肄業經歷並沒有帶來什麼實質性影響。但從 2016 年他的上一次跳槽開始,情況就不同了。“我明顯感覺到,一些大企業對學歷卡得很嚴。今年就更是如此,到手的可選擇機會比以前少得多。”

2018 年,前端市場迴歸理性,進入了大浪淘沙的“換血”時代。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背後,是從業人員素質的整體提升。企業不斷抬高篩選門檻,基礎薄弱的新人和沒有及時構建競爭力的“老程序員”,都要注意積累紮實的基本功、技術廣度與深度,以及職業素養,才能抓緊時間“游回岸上”。

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小程序……風潮一波接著一波,預計 2018 年,還在原地踏步的普通前端,會更加無法滿足優秀企業和團隊的需要。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看似雞湯,但對於今天的前端人而言,現實的確如此。

與所有正在努力的前端程序員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