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到今天為止,其中一個我被人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你怎麼用 Photoshop 處理圖片,而不是你是否有用 Photoshop。所以我想攝影發展到今日這個地步,應該大多數人已經接受了Photoshop 的存在,並且理解 photoshop 的作用----數碼暗房。

當然也不乏少數人會問我某張圖片是否 PS 出來,真的有這種地方麼之類的問題。鑑於如今科技的進步,電影影像效果的先進等,我理解為什麼有一些人會這樣問我。

不同人對後期處理的尺度和底線都不一樣,此文謹表達和討論一些我的看法,純粹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文末評論區一起探討。

圖文 | WeihaoPan潘瑋浩

▶︎ 本文約 2900字,細讀全文需 15 分鐘

後期 Photoshop 是很強大,但並不是無所不能。目前並沒有後期工具能把一個不好的構圖改成成一個好的構圖,或憑空創造出精彩自然的風景和光線。也許日後科技進一步發展,Photoshop能做到以上所說的。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對於風光攝影師來說,不管後期技術多麼強大,仍然需要在戶外足夠長的時間去探索拍攝景物以及追尋獨特的自然光線氣氛,不斷嘗試不同的拍攝想法和完善自己前期的技術,不斷從失敗和嘗試中總結經驗教訓,才能得到精彩的作品。理解了這點,對於後期的完全依賴自然減少,並不會老是想著單純利用後期而得到精彩的作品。

當然,有些人說目前不是有很多創意風光攝影麼,也就是前期拍攝不同元素題材然後後期去“創造”出一張風光作品。是的沒錯,這的確也是藝術的一種形式。我並沒有反對這種形式,相反我也同樣享受這類型的風光作品,例如像 Benjamin Everett 和 Michal Karcz 這類的藝術創作者。

Benjamin Everet 作 品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今年 2018 年哈蘇大師風景類得獎者,他的作品既不是現實主義,也非超現實主義,我覺得更多是不斷探尋著現實物質與精神的結合,欣賞他的作品,常常會發現這一切取材於現實卻又有不太真實的朦朧感。

Michal Karc 作 品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波蘭攝影師、設計師。學習藝術出身的他,善於將繪畫和攝影結合起來,創作出另外一個世界的畫面。他創作的作品常常影響觀眾的感情,並帶領觀眾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從現實中抽離。他的作品風格神秘、迷離和凝重。

如果你十分喜歡以上這種偏創意型的風光攝影,那完全可以去學習和追求,這並沒有任何錯。

如果你像我一樣是一名自然愛好者,希望自己所拍攝的景物能在現實中被人看到,那麼你可以繼續往下看我對於風光作品尺度和底線的看法。

景 物 的 真 實

基本上我的 Raw 文件都會被我儘量充分利用,我會盡可能地去榨取出最好的顏色、對比度、細節等等,如果 Raw 文件中完全沒有顏色、光線、景物等元素基底,是很難或者不可能去憑空捏造。就算是創意類型的風光攝影作品,也是基於部分現實的顏色、光線、景物基礎上去創作。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 Fulfill the Dream

最近有人問我這張圖片的真實性,西藏真的有這麼一個地方麼。答案是有的,在此也 po 一張手機拍的圖片。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 手機作品

對於我來說,我所拍攝的風光作品是公開給大眾欣賞觀看的,如果有人到我所拍攝的地點卻發現其實並沒有我所拍攝的風光作品中的湖、山、溪流等實際存在的景物,這是一場“悲劇”和“災難”,所以我希望有一天同樣有人到達這個地方的時候能去欣賞和獲得和我拍攝時同樣的感受,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攝影藝術和現實之間的獨特聯繫,我不想去破壞它。

舉個例子,我所認為的偏寫實的風光攝影,並不是把某一個地方的瀑布移到另外一個地方,或者把某處山峰移接到另外一個地方,這是違背了景物的真實。但是如果從畫面美學的角度上,把一個拍攝點附近拍攝的花稍微挪動了位置,其光線等其他都沒有改變,後期處理得近乎天衣無縫,那麼我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個地方的確存在這種花。當然這個僅是我自己個人的後期尺度,有些朋友可能不這麼認為。

光 線 的 匹 配

不管是創意類型的,還是偏寫實性的風光攝影作品,都會遵循光線,光學規律,這一點也同樣很重要。攝影是光的藝術,如果違背了光學規律這點,整張圖片將會分崩離析,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只是單純的一個拼湊品。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右圖地景是順光,天空換成逆光,你覺得還自然麼?還遵循光線規律麼?我不認為。

我見過有不少把整個天換掉的風光圖片,其實我對換天並沒有太大意見,儘管我還是持保留意見。如果能把光線匹配上,並且後期處理得自然順眼,換天真的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天空雲彩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任何兩個時刻的天空是完全一樣的(完全無雲無光的夜晚星空、銀河除外,這也是為什麼我甚少拍無雲無光線、單純銀河星空的圖片原因)。

如果不能把光線匹配上,後期不能處理得自然順眼,那我覺得這是畫蛇添足。甚至有不少把整個天都換掉的風光圖片,地景明明是順光,天空卻是逆光或側光,這不管後期如何厲害,都並不能調整和諧以及匹配的。

對於換天,能把光線匹配上,並且後期處理得自然順眼的可能只是部分例子,所以我還是持保留意見。

關 於 焦 距 合 成 和 變 形(warping)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也許你在最近一兩年聽過很多遍 “焦距合成”這個詞,也有不少人在使用這一技術。我個人認為要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技術,因為鏡頭的原因,鏡頭裡面景物位置的排列已經是定好的,近景、中景、遠景的位置以及大小比例都已經被鏡頭“設定”好了。

舉個例子,假設現在在拍攝一個山地加河流的場景,如果把鏡頭拉得太近拍攝山峰,然後後期把這張的山峰和之前廣角拍好的近景拼湊起來,很容易造成畫面中近景、中景、遠景的位置和大小比例失衡,有些時候甚至沒有了中景,造成一種像複製粘貼的錯覺,我覺得這是要避免的。

中景和兩張不同焦端拍攝的片子拼合在一起的過渡區域十分重要,如果沒有適當的中景以及過渡區域,我認為不做焦距合成比做焦距合成要好。

關於變形(Warping), 變形工具也同樣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更加還原現場的感覺,用得不好,直接毀掉圖片。我看過有不少把景物拉得過頭的例子。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都2018了, 還在問照片p過沒?

你認為下邊圖片裡的山峰自然麼?我不認為。

尾 聲

藝術總是在不斷變化以及進化,攝影同樣如此。公眾的看法普遍落後於藝術水平,但最終大多數人會接受並尊重數字化攝影藝術,並意識到現實與攝影之間的關係並不會因這些變化和進化而消失。

至少我認為偏寫實的風光攝影后期的尺度是尊重現場和還原現場感受,而我相信這一點始終沒有改變。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還有一些人仍然堅持認為直接來自相機的圖像是唯一的“真實”照片,而其他所有東西都被歸類為 ps 修改和操縱。

那些拒絕發展和接受新方法的人已經過時,沒有人會回到過去,並且消除數字化後期處理,它已經成為攝影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不妨接受這一事實,重新衡量自己對於後期的尺度,並學會將它作為藝術的一部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謝謝各位的閱讀

歡迎來評論區一起討論

我是圖蟲攝影師,WeihaoPan潘瑋浩

我在圖蟲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