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麼地步?

matrix5187479129

學過歷史的應該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史書當中可是少有的明君,著名的“貞觀之治”就是他在位期間所治理的結果。可是,不知是歷史偶然,還是皇帝本就如此,李世民到了晚年不再複方面的英明,徹底的變成一個昏君,甚至還想過殺掉魏徵。



晚年的時候他大興土木,不聽勸阻非要修建飛山宮,在長安和洛陽等地大肆的修建宮殿,徹底把百姓當成了牲口,是他的私有物品。


晚年的唐太宗也暴露出了大部分皇帝的本性,好色!他在皇后死後就大肆的蒐羅天下的美女,而中國第一女帝武則天就是這個時候進的宮,當時,她才14!按照現在的法律可是要被警察叔叔抓走的。更過分的是,他弟弟死後,他弟弟的老婆就成他的了,像這樣的事很多,可謂是罄竹難書。

可是,哲學告訴我們看待問題要分成正反兩方面來看。唐太宗晚年是昏庸了起來,但是,這也不能全面抹掉他之前的事情,他曾經也是一代明君,只是到了晚年才昏庸起來,比起一些皇帝好多了。



所以,對於唐太宗,我們不能夠一棒子把他打死,歷史上該有他輝煌一筆,我們要公正的去看待他,而不是因為他晚年做的那些事把之前做的好事都忘記了。


小奇侃侃

首先要闡明的是,“李世民晚年昏庸”,之所以加上一個“晚年”為期限是相對應李世民一生的英明的對比而得來。即,李世民只在晚年“昏庸”了起來,而這所謂的昏庸卻又是跟其早期英明,對比下得來的結果。

明白了這個道理,下面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皆知,李世民上位不正,玄武門政變,其實一直是李世民心中的大石頭,若他一旦失敗,顯然會成為歷史上的“垃圾帝王”,如,秦二世、隋煬帝......這是其能夠表現出“非凡英明”的內部動力,即,我李世民決不當垃圾帝王,要用歷史成就,洗白自己。翻盤歷史!

而同時,初立的大唐,外有強敵突厥,內部又不安定,尤其是突厥可謂致命,這是李世民發奮圖強的外部壓力。

而人在外有致命壓力,內有“翻盤”動力的情況下,通常會發生極端情況,不是展現出神一般的神力,就是表現得如魔一樣的魔性。

李世民堪稱是展現出了神一般的神力,所以歷史用濃墨給予其四個字的定義“千古明君”,可謂徹底翻盤了。

那麼在成功翻盤後,在巨大成就面前,是個人就都要“飄”,無論是李世民還是其他人,這是必然!乾隆根本就無法比肩李世民,就飄成什麼樣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的昏庸,貪圖享受等,自然跟前期的英明和自我剋制,形成強烈對比!所以,晚年的李世民是“昏庸”,但公允來言,卻並未昏庸到令人髮指的那種程度。

且還是具有強大的自我反省能力,比如最著名的推倒魏徵墓碑,這事是發生在,太子想暗殺他,學習他的“玄武門之變”,而魏徵恰好跟太子這事,有關聯,這等於是揭李世民的傷疤,且還是最不能忍受的傷疤,這才推倒魏徵的墓碑,但後來又給重建了,顯然是清楚過來了。

所以,李世民晚年昏庸到何種地步?這個問題就等於是,一貫考滿分的優秀學生,卻考了一次70分,自然會被罵。相反,若一貫不及格的學生,猛然考70分呢?


靜者為王的江湖

很多人說李世民是明君,其實是被虛假歷史所掩蓋,事實上,李世民就是一個武有餘文不足的暴君,他殺死兄弟,殺死侄兒,逼父親李淵退位,篡改歷史等等惡行已經充分顯示了他的本性。

由於李世民屬於非法登上皇位,皇權不穩,前期必須表現出賢明的樣子,用來穩固政權,到了後期他的暴君形象徹底展現,具體表現如下:

1、登基後前期,他能接受魏徵的直諫,他必須接受魏徵的直諫,這樣才能穩固皇位,可是到了他皇位穩固後,他的態度就發生巨大變化,魏徵曾說:“暨五六年間,猶悅從諫。自茲厥後,漸惡直言,雖或勉強,時有所容,非復囊時之豁也。”這說明他已經聽不進諫言了,甚至開始討厭魏徵,他多次有想殺魏徵之心,從後來他推倒魏徵的墓碑可以看出,他對魏徵是懷恨在心,只是表面應付,實際上沒有真心接受魏徵的諫言。

2、他早期提倡節儉,不允許大興土木,可是到了後期,修築了多個宮殿,群臣勸諫,他置之不理,他甚至說:“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可見他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親民觀念早已忘記。

3、他繼位初期,很少舉行狩獵活動。狩獵活動勞民傷財,干擾百姓生活,可是到了他執政後期,狩獵活動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常常為了狩獵不上朝。御史柳範上奏:“

房玄齡事陛下,猶不能諫止畋獵,豈可獨罪萬紀?”可見當時狩獵活動是他起的頭,後來成為一種不良社會風氣,無法阻止。

4、他繼位初期不打沒有把握的仗,愛惜民力,不擅自發動軍事戰爭,多采用和親政策,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可是到了中後期,不顧群臣反對,和隋煬(明)帝楊廣一樣,多次發動對高句麗的軍事活動,消耗了大量民力和財力,卻沒有成功,反而引起了多個地方的叛亂,他曾說過“以史為鏡”,卻不吸取歷史教訓,重蹈覆轍。


5、他早年對道教的方術迷信是不屑一顧的,並且還對秦皇漢武的求仙活動持批判的態度,相信事在人為,曾說:“朕每見諸方表奏符瑞,慚懼增深。且安危在於人事,吉凶繫於政術。若時主肆虐,嘉貺未能成其美;如治道休明,庶徵不能致其惡。以此言之,未為可恃。”但是到了晚年,痴迷信道教,服用靈丹妙藥,甚至從國外進口丹藥,以求長生不老,最後因為誤食丹藥,壯年早逝。《舊唐書·憲宗本紀》記載:唐太宗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綜上所述:李世民本性就是一位暴君,只是前期掩飾了自己的真實面目,皇位穩固後,開始展現他的真實面目,他後期如此昏庸,都是他本性的表現。


靜以為史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提到歷代的皇帝,總是繞不過這幾位君王。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文治武功兼備的一代明君。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他能夠重用賢才,從諫如流確實不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清醒的頭腦讓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人老而發昏,一代明君李世民亦是肉胎凡身,也莫能例外。

一、閉目塞聽,聽不得逆耳之言

魏徵是成就唐太宗善於納諫之名的諍臣,先後向唐太宗進言不下十萬字。唐太宗後期,李世民漸漸厭惡魏徵的直言,“漸惡直言”,後再兩儀殿,魏徵就毫不客氣地說唐太宗,近來已經聽不得臣子提正直的言論,雖勉強聽取意見,但內心卻不甚喜悅。

後來還一意孤行,修建飛山宮,並冠冕堂皇地說,百姓無事可做就會變得驕奢淫逸,多安排些勞役易於統治。簡直是把老百姓當牛馬使喚了。以民為本,體恤之情皆無。

二、奢侈浪費,大興土木

大興土木多數屬於個人的安逸享樂。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嫌棄京城皇宮悶熱難耐,於是就在臨潼驪山頂上修建了翠微宮。誰知剛剛建立不到三個月,李世民就嫌棄宮室規模太小,辱沒了大唐的氣象,於是又重修了玉華宮。金口一開,在三言兩語之間,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所耗金銀以億來計算。

三、搜刮美女,不顧人倫

李世民晚年沉醉美人溫柔之鄉,大肆蒐羅美女充實內廷。武則天僅僅十四歲,就因年輕貌美乖巧,被吸納進宮,成為“才人”。唐太宗早期,為滿足個人的私慾,在幹掉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之後,將他的老婆楊氏變成了自己的枕邊人。後廬江王被殺後,他的喜愛的女子也跟他一起滾了被窩。


朱元璋曾言: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如此安萬世之功的君王,晚年亦免不了失德敗行,慎始善終,非常人所能為也。


圖匯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明君之一。然而,在其貞觀之治後期,唐太宗發生了很大變化,晚年可謂有些昏庸,以下幾點可說明:

其一,多次向史官提出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了閱讀史文的先例。這是皇帝無權干涉的,而李世民卻做了。


其二,好大喜功,看到將領們開疆拓土,不聽諫言,兩次親征討伐高麗,勞民傷財,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此事,激化國內階級矛盾,引起農民起義。

其三,奢侈腐化,大興宮殿。貞觀十一年於洛陽修建飛山宮,貞觀二十一年修建翠微宮給國家財政帶來壓力。

其四,剛愎自用,漸惡直言,差點殺了忠臣魏徵。


其五,迷信仙道仙術,學秦始皇、漢武帝服用丹藥,以致於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丹藥毒性發作,不治身亡,享年僅五十歲。

可惜一代明君以這樣的方式走完他的一生。


三水梅

唐太宗晚年再也不似年輕的時候那般,而且一個挺昏庸的皇帝。

1、唐太宗大興土木,不顧群臣反對建立宮殿,弄的民不聊生。

2、像很多昏君一樣,好色,在皇后死後就開始蒐集天下美女,著名的女皇武則天就是這些美女中的一個。

3、晚年信奉鬼神,而且做出許多糊塗事。

4、不再是那個善於採納良言的明君,而且差點殺掉直言敢薦的魏徵等一些忠臣。


哈哈哈282680264

這個問題很無聊,罔顧歷史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