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該不該打廣告?“神藥”是保健品還是藥

近期,曾經熱傳的網絡“神藥”紛紛鬧出事情——“鴻茅藥酒”的“毒藥”風波尚未平息,又有了“莎普愛思”“欺騙大眾”的消息。當然對於這一類有爭議的論題我們還是持保留意見,靜看相關部門的檢查結果。

“白內障看不清,莎普愛思滴眼睛”

“腰疼,腿疼,疼!喝鴻茅藥酒……每天兩口,把病喝走。”

……

藥品該不該打廣告?“神藥”是保健品還是藥

可以發現,這些廣告詞都不會顧忌的你實際情況,只是一力鼓吹自己的藥療效驚人。尤其是在吹捧的同時,還從未把話說絕。也就是說治好了是他藥的療效,治不好也只是你的情況特殊。這就導致許多人出現不適就立馬用這類說不清療效究竟如何的藥品,以至於不少人因此耽誤了病情。

這一點很像是保健品,就比如那句“今年過節不收禮,要收只收腦白金”,保健品一類效用接近於“安慰劑”,長時間使用保健效果是有的,但誰也說不清究竟有多大效果。各種宣傳中說的補充某某元素,其實日常飲食中就有。但有些東西,人體吸收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一限度,或者不能吸收,又或者起到反效果。所以保健品的“療效”大多追求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只要吃不出什麼病就好。嚴格說起來起到的作用更多體現在自我安慰上。

藥品該不該打廣告?“神藥”是保健品還是藥

然而,讓人受不了的是,許多廣告拍得特別煽情,配上一個感人的小故事,讓你覺得不買這些來送給老人,就是不孝,尤其是當身邊的人都開始送時,更形成了一種類似“道德綁架”的效果,以至於一次作為禮品的人越來越多。

這類“保健品類”藥品宣傳得過分,但終究與保健品有所區別。

國家有明確規定——“處方藥只准在專業性醫藥報刊進行廣告宣傳,非處方藥經審批可以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廣告宣傳。”因此這一類藥品都是非處方藥。

藥品該不該打廣告?“神藥”是保健品還是藥

什麼是非處方藥呢?簡單說,就是不需要醫生證明,可以自行去藥店購買的藥品,如“白加黑”“感冒沖劑”“止瀉靈”一類日常使用的藥品。既然可以大肆宣傳、可以隨意購買,便有了商業價值,於是各種“洗腦般”的廣告就鋪天蓋地地往下撒。當然,像白加黑一類有明確用途的感冒藥誰都不會亂吃。但另一些分類模糊的藥品就有意思了。

藥品該不該打廣告?“神藥”是保健品還是藥

比起保健品,這類“藥品”有“非處方”的標誌,算是“正規”了不少,跟容易然老百姓信任。比起其他藥品,沒有太多使用的限制,只需在包裝上填上“某某人群慎用”一類的小字就可以把責任推的一乾二淨。

說了半天還是老祖宗的那句話——“是藥三分毒”,沒事少吃藥,保健品一大把,還不如買只老母雞回家燉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