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宫心计2》,谈李隆基和大哥李宪的真实关系|问答

看《宫心计2》,谈李隆基和大哥李宪的真实关系|问答

图:《宫心计2》里的李隆基

本文是回答“悟空问答”的网友提问,头条ID“启风说史”。

如《宫心计2》中所演,李隆基在登基前,早已大出风头。710年,唐中宗死后,韦后意图效仿婆婆武则天称帝,当时还是亲王的李隆基即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及其女安乐公主。

随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拥立相王李旦(唐睿宗)第二次即位。李旦第一次即位是在武则天生前,那时立的太子是长子李宪(原名李成器),现在他又一次成为皇帝,理应恢复李宪的太子地位。谁知李宪竟然固辞不受,不敢再当太子。

为表明心迹,李宪说了一大段冠冕堂皇的话: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

意思是说,国家太平时期,自然让嫡子、长子做储君,但在国家危难之际,则应该立功劳的皇子做太子。为了社稷,自己只有冒死请求,让三弟当太子。

很显然,李宪害怕玄武门事变再次上演,只好主动将储君之位让给李隆基。

李宪的自觉,也给睿宗解了围。于是睿宗封他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赏赐土地、奴婢等,作为补偿。

至此,唐朝已经避免了第二场玄武门之变吗?其实还没有。李世民弑兄屠弟只是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半,后一半是迫使唐高祖李渊退位。因此,在李宪不争太子后,睿宗又主动禅位,才让历史免于重演。

李隆基登基后,为表现兄弟友善,建了所谓“五王宅”,和包括李宪在内的几个兄弟住在一起。这其中当然也有防范之意。

看《宫心计2》,谈李隆基和大哥李宪的真实关系|问答

图:大明宫遗址公园

李宪的官位依旧显赫,曾以太尉之职,开府仪同三司。李宪生病时,玄宗就命御医去给他看病;李宪过生日,玄宗页要亲自上门道贺;各地新奇的贡品,玄宗更是不忘赐给李宪尝鲜。直至742年,李宪去世,终年63岁。

玄宗听到消息后,禁不住放声大哭(心里估计长出一口气),下诏称赞李宪:

“……诞含粹灵,允膺大雅。孝悌之至,本乎中诚;仁和之深,非因外奖。率由礼度,雅尚文儒。谦以自牧,乐以为善……”

李宪谥为“让皇帝”——在谥法中,“让”是个美谥,意为“推功尚善”“德性宽柔”,表现了他的“让位”功绩。

看《宫心计2》,谈李隆基和大哥李宪的真实关系|问答

图:安葬李宪的唐惠陵

玄宗还亲自写有一篇《奠让皇帝文》,情深意切地追悼大哥:

隆基白:一代兄弟,一朝存殁,家人之礼,是用申请,兴言感思,悲涕交集。大哥孝友,近古莫俦,尝号五王,同开邸第。远自童幼,洎乎长成,出则同游,学则同业,事均形影,无不相随。顷以国步艰危,义资克定,先帝御极,日月照临。大哥嫡长,合当储贰,以功见让,爰在薄躬。既嗣守紫宸,万机事总,听朝之暇,得展於怀。十数年间,棣华凋落,谓之手足,惟有大哥。今复沦亡,邈然无对,以兹感慕,何恨如之?然以厥初生人,孰不殂谢?所贵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立名,斯为不朽,大哥事迹,身殁让存。故册曰让皇帝,神之昭格,当兹宠荣。况庭训传家,琎等申让,善述先志,实有遗风,成其美也。恭惟绪言,恍焉如在,寄之翰墨,悲不自胜。

总的来说,由于李旦、李宪主动退让,李隆基也不咄咄逼人,三人较为默契地化解了权力之争。他们的父子之情、兄弟之情也都得以维护。

现在李宪的陵墓“惠陵”,已建成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