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真得有那麼多的剛需嗎?西安有未來西安沒問題

西安真得有那麼多的剛需嗎?西安有未來西安沒問題

前兩天半夜有位朋友給我提問,認為西安真得有那麼多的剛需嗎?擔心西安將來出現大量二手房待售,擔心西安樓市的未來!

我覺得沒必要有這個擔心!

一般來說,樓市短期看貨幣與政策,長期看人口和經濟!

剛需很難定義,沒有人缺房,但是人人又缺房。剛需關鍵是房子與需要的錯配,都是在自己需要的地方缺房子!西安這個城市只要有發展,就有新增人口,有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有剛需。

擔心空置沒有必要,尤其當一個國家,一個城市處於上升的過程中。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還有十到二十年的發展機遇,大量的人口還會持續進入城市。以後小地方不會缺房子,越是大城市越缺房子。國家不會只建設四個一線城市,國家需要更多的中心城市,西安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國家對西安的戰略定位和政策資金傾斜!

曾經,不論是深圳還是浦東,甚至珠三角長三角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固然有本地老百姓的辛勤努力付出,但是本質上也離不開國家的偏愛與扶持!

比如說,戶籍制度,稅收制度,經濟政策,金融政策,無一例外不是傾斜於沿海地區。比如說,內地的政府資金,企業資金,各種人財物,很大部分都是向沿海地區導流。

最為明顯的就是企業所得稅的政策法規歷史變遷,其中就可以看出端倪。2008年以前,經濟特區的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為15%,而廣大內地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導致內地大量的企業紛紛把資金投向於各個經濟特區,而廣大內地失血嚴重,形成了廣大內地補貼沿海幾個特區的局面。

當年大家之所以沒有反對政策與資金對沿海的傾斜,或者說同意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緣由在於是總設計師說了,讓先富帶動後富,最後達到共同富裕。有了這樣的承諾與期望,廣大內地才能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去支持沿海地區的發展。如果現在先富起來的不守承諾,不去帶動後富,這事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內地人民也不會樂意的。

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西部人口腹地的核心城市迎來了發展機遇,一方面有沿海企業成本迅速上升帶來的產業向內地的轉移的趨勢,另一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的一視同仁甚至部分傾斜,導致沿海城市與內地核心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比如自2008年始的企業所得稅統一,使得內地與沿海,內資與外資,大家公平起點,公平待遇。從此以後,內地的武漢成都重慶鄭州長沙這些傳統的工業大市和製造業基地,在產業引進和製造業提升上突飛猛進,經濟增長飆升,經濟總量與增長幅度均超越了沿海好幾個以往的明星城市。

其他更多原因也很多,諸如大陸運輸的崛起,內地高鐵的迅速鋪開,內地航空業的高速發展,ICT產業的全球逆襲,這些都迅速拉近了內地與沿海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

有時候,人生看清趨勢很重要!趨勢既包括政策導向,也包括經濟規律!人生要順勢而為地做選擇!只要站在風口上,不僅豬可以飛上天,大象都可以飛上天!

西安有未來,西安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