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監退休後有什麼下場?

用戶62620692888

寫一寫《太監談往錄》裡提到的:

清代太監養老去處有二:1.出家;2.加入“太監養老會”。

先說第一條。

很多太監都在寺觀中掛個名,當個名義上的和尚或老道。好等到老了之後有所歸宿。有能力的甚至聯合同事人,自己辦個廟觀,開山傳派。所以老北京寺廟很多都和太監有關係。

純粹用於太監養老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北平市北長街萬壽興隆寺”,一個是“平西黑山護國寺”。

再說第二條。

太監養老會明朝就有。《太監談往錄》的作者信修明自己曾經辦過“恩濟慈善保骨會”。清朝末年,北京太監養老義會規定:入會的太監先要交百八十塊錢,三年之後,可以到養老義會所屬的寺廟養老,寺廟供應食宿。

當然,太監的命運也和他們的權位富貴有直接關係。如李蓮英、小德張那一等人,當然完全不用考慮養老問題。比他們次一等但也算有錢有勢的,憑藉財勢,在寺廟中也能過上好日子。比如西太后下邊的二等太監劉多生,後來做了白雲觀的方丈。

而最底層的太監,連養老義會的入會費也交不起,只有流浪各處,凍餓而死了。


北門猿

古代太監命運悲慘,在年老體弱的時候,美其名曰“退休”,實際上是沒有用了,被皇帝從皇宮裡趕出來了,這些退休的太監鮮有好的歸宿,大多數下場悲慘,有以下幾個下場:

一是出宮搖身一變成了爺,娶幾房老婆,抱養一個孩子,自立門戶。當一些皇宮中有權有勢的大太監退休後,因為之前早就為退休做了準備,撈了大把的銀子,在退休後,買個大宅子,娶幾房老婆,丫鬟下人一應俱全,搖身一變成了老爺,再抱養個兒子,過上了富家翁的生活。

二是投靠親屬,苟活於世。大多數太監都是在很小的時候由於家裡窮才送進宮中做太監,一般都有兄弟姐妹,鮮有有自己子女的,或者認了一個乾兒子。在太監退休後,他們會投靠親屬,這些親屬好的話,會給他養老送終。如果這些親屬不好的話,往往會榨乾老太監們的退休金,然後再將他們一腳踢出門,自生自滅。

三是在寺院、道觀出家。一些太監在剛進宮的時候,就開始謀劃後路,他們會定期向寺院、道觀捐錢,到退休的時候,他們可以到寺院、道觀出家或者養老,也算有一個比較好的歸宿。

四是太監養老會,退休的太監交一定的錢可以加入這個機構,到太監養老會所對接的寺院、道觀等地養老,供吃供住,也算不錯。

五是流落街頭,成為乞丐,自生自滅。有一些貧困的太監,沒有什麼積蓄,沒有去處,要麼花完可憐的退休金,淪為乞丐,乞討為生,要麼就直接生無可戀,被逼無奈,上吊自殺,一了百了。

總之,退休後的太監不僅養老是個大問題,而且他們被人們指指點點,遭受精神上的打擊,大部分人下場悲慘,太監是封建社會對人類的血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