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甲午战争时,大清陆军打不过日本陆军?因为一个人!

中国陆军与日本陆军训练、制度上的差距比较大,但数量和后勤足够弥补,至于说1895年的日本是工业国,大清相比那时的日本是农业国,只能说是信口胡言。

为何甲午战争时,大清陆军打不过日本陆军?因为一个人!

清朝军队武器比日本先进,资金比日本充足,在主场,受到朝鲜主流体制的欢迎和配合,并且人数达到日军三倍。

为什么输了?因为李鸿章。

1884年日本在朝鲜煽动甲申政变,希望驱逐亲清的朝鲜政治势力,袁世凯率领清军击败日军,但李鸿章本着稳定友邦情绪,不可擅开边衅的思路,和日本签订《天津会议专条》,本可以一巴掌甩到日本人脸上,说朝鲜没有你的事。但李鸿章在此条约内承认日本对朝鲜有干涉权力,两国共同保护朝鲜。历史书上说这是由于清廷的昏庸,导致日本绝处逢生,具体到哪一个人昏庸?具体来说是李鸿章昏庸。

为何甲午战争时,大清陆军打不过日本陆军?因为一个人!

后来东学党起义,李鸿章派部下叶志超和聂士成两千人进入朝鲜镇压,并且居然思路清晰的根据1884年天津专条通知日本,要求日本派遣军队前来朝鲜一同镇压。。。。

日军呼啦啦来了一万多人,李鸿章慌了,朝鲜政府要求双方撤兵,李鸿章说日军先撤,日本不撤。聂士成说李鸿章你先撤,日本人不撤咱们就有理由骂他,李鸿章就是不撤,非要等日军先撤。

为何甲午战争时,大清陆军打不过日本陆军?因为一个人!

拖了大概十几天,光绪皇帝坐不住了,翁同龢一党说李鸿章你要是不撤兵,就也学日本人增兵,在朝鲜跟他们两阵对圆。李鸿章不增兵,反而看到事大了开始害怕,希望列强调停,天天跑到各国公使的住所那聊闲天,送礼,各国公使最后对日本表示谴责。

7月23日,日本发动事变,解散朝鲜政府,不宣而战偷袭北洋水师。

为何甲午战争时,大清陆军打不过日本陆军?因为一个人!

此时李鸿章才奉慈禧之命准备战争,但是由于没有备战,开战以后中立国肯定是不能再卖给你炮弹和军舰的,所以甲午战争中出现了很经典的炮弹不足的情况,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被某些电视剧误导,以为是慈禧拿了李鸿章的军费,实际并不是,只是因为李鸿章没有备战。当时海军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所以各国几乎没有大规模库存的习惯,不备战,就无法作战。尤其是清朝这种没有自己生产体系的国家,至于为什么洋务运动这么多年,清朝还是没有自己生产体系,这又要问李中堂那些股份和资金都存到哪个票号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