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过情人节,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创意满满啊

21世纪初期,互联网世界悄然兴起了一个由数以亿万计的网民自发组织的网络节日——网络情人节。这是虚拟网络世界的第一个固定节日,定在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因为“520”和“521”的谐音都是“我爱你”

那么古人又是怎么说520的呢?

古人怎么过情人节,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创意满满啊

先秦至唐,男女青年相恋相对自由。《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意思就是说古代在仲春时节,未婚男女青年自由选择对象外出郊游,私奔也是允许的。而“三月三”也成了官方最早规定最正宗的情人节,允许青年男女在野外水边嬉戏,并挑选意中人,并进可以做想做的羞羞的事。造化弄人而后来影响了我们几百年的孔子,就是因此诞生的(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想起高中背过的论语会不会不想过情人节了。

一、法律明文规定:如上边的周礼中的规定,并且诗经中还有约会详细的描绘。

《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我就不翻译,不过我要提醒各位,如果您要穿越去了古代可不要送错了定情信物,繁钦《定情诗》中邮详细的描述,定情信物可以有以下几种(臂钏、戒指、耳饰、香囊、跳脱、美玉、同心结、簪子、钗、服饰……)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红豆能不能作为定情信物?

古人怎么过情人节,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创意满满啊

二、在三月三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怎么办?主动出击,各种措施包括抛物、飙歌、媒人,闷声追追追,十八般武艺等等。

抛物,有诗为证,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少女看到喜欢的男子, 而船就要走,眼看帅哥就拿不到这张旧船票,当机立断有什么扔什么。幸亏不是水浒传上潘金莲扔的木棍,不然小伙该哭了。而抛绣球记载则是在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男女目成,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各位适龄青年不要被电视剧迷惑了,绣球是一种兵器演变而来。最后忠告各位:抛物有风险,爱他(她)需谨慎。

飙歌,古时候男女相爱怎么办,一言不合就飙歌,女子唱歌为“求壮”,男子唱歌为“求凤”;诗经国风大部分是爱情诗歌,那时候的诗是要唱出来的;而现在黄土高原是依旧流行着信天游等情歌,没有考证不敢断定是否也是古代遗风。最后我想说:爱他(她)请做麦霸!

媒人,媒人这个职业从东周开始,媒妁之言最早出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诗经中的《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不过也不是必须的程序,对象一生气,“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简直是人生赢家,不经抱得美人归,连美人的财产也一块拉走了。

闷声追追追,有喜欢的人怎么办,也不说话我就追追追,追到天涯海角,追到天荒地老;不过有可能追丢哟!《蒹葭》中主角从“白露为霜”看见伊人在“在水一方”开始追,一直追到“白露未已”,“在水之涘”;也不搭个讪,你想人家一姑娘,后边突然就多了个人,追追追,姑娘不跑怎么办。除非你长得帅,否则不要采用,不然必回事倍功半还被当做坏人。

古人怎么过情人节,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创意满满啊

十八般武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暗恋她怎么办,我追,追不到怎么办,我展现我的多才多艺征服他,这才是我要鼓励大家要做的。

宋代后,为了达到一定的统治需要,崇尚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导致很多“美好”的传统丢失了;而从汉代兴起的七夕,乞巧节开始逐渐的替代三月三成为情人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