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洪澇增加鉤體病暴發風險

據介紹,鉤端螺旋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鼠類及豬是主要傳染源,接觸疫水或動物尿或血可導致發病,臨床以早期鉤端螺旋體敗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損害和功能障礙,以及後期的各種變態反應後發症為特點。重症患者可發生肝腎功能衰竭和肺瀰漫性出血,常危及生命。

胡曉申說,汛期洪澇災害相對多發,容易導致老鼠被淹死、鼠洞被淹沒,一旦老鼠攜帶病原體,可能汙染水源和土壤。如果戶外作業沒有采取個人防護措施,鉤端螺旋體可經黏膜或皮膚傷口進入人體,導致發病。他建議,洪澇災害過後,應加強有關防控知識健康教育,提醒百姓不要直接接觸疫水,田間作業儘量穿高筒靴。

胡曉申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疫苗針對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鉤端螺旋體疫苗全程需接種兩次,接種1個月抗體上升達高峰。針對可能受鉤端螺旋體病威脅的特定人群,特別是參加抗洪救災人員和在田間作業的人員,目前可以有組織地集中實施群體性預防接種,以有效預防鉤端螺旋體病暴發與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