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艺术网:清代龙纹铜币-大清铜币


铜币,铜制的钱币,亦称“铜钱”。铜币主要指清末民初时期的无孔铜币。而金属货币中,历代又以铜币为主。所以中国古代的货币史,实际上就是铜币史。中国在殷周时期固以齿贝为货币,后因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铜贝代之。铜贝是向金属货币过渡的形态。秦制钱规定只采有外圆中间有一方孔的方孔钱,是由环钱演变而成的。秦以后的通行货币,都是方孔钱,只是名称不同而已。铜制的钱币,指中国古代的“方孔圆钱”,铜币主要指清末民初时期的无孔铜币。

清末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

清代钱币铸造版本众多,其中比较有特色的要数大清铜币。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大清铜币是一枚具有中西文化结合的钱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皖;18、东;19、宁。

虎拍艺术网:清代龙纹铜币-大清铜币

各省局以铸造不同年代为区别。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

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

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

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

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

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

6、辛亥,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虎拍艺术网:清代龙纹铜币-大清铜币

目前就有这样一枚大清铜币展现在国内知名艺术网站上—虎拍艺术网。钱币正面珠圈内环铸“大清铜币”四字,中心铸有湖南省局简称“湘”字,外圈上缘铸“丙午”及满文,下缘铸“当制钱十文”五字,左右为“户部”。钱币背面镌有“光绪年造”,周围有英文环绕,中央纹有蟠龙祥云图案,神龙纹路依旧,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精湛,且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威风凛凛。钱币两面经过岁月的洗礼后,纹路依然清晰可见,保存完好,币面包浆浑厚。如用手去触摸,可以感受到钱币表面凹凸有致的龙纹与字迹,质感较好,整体美观大方。

虎拍艺术网:清代龙纹铜币-大清铜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