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清代咸豐元寶花錢

銅錢,古代銅質輔幣,指秦漢以後的各類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國初年。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鑑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中國曆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方孔錢(銅錢)是古代錢幣常見的一種。古錢幣又稱之為泉、布、帛,孔方兄等。

古代銅錢除了銅錢還有花錢。花錢源於漢代,花錢在早期使用的時候主要是中國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這種錢幣由於不是流通錢,因此它的材質大都比較粗糙,中國民間把這種錢俗稱為“花錢”。“花錢”雖然具有錢幣的形態,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錢幣中的“非正用品”。

中國民間花錢的種類繁多,諸如開爐、鎮庫、饋贈、祝福、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等都要鑄錢,這種“錢”,其實是專供某種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紀念品。其中“吉語錢”是比較普遍的一類花錢。主要以“長命富貴”、“福德長壽”、“加官進祿”、 “天下太平”等吉語為內容,這同時也反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力。

清代錢幣版式、種類繁多,銅錢為年號錢。在清代,從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到同治、光緒、宣統,每個朝代都鑄有錢幣,但鑄行當百、當千面值大錢的,則只有咸豐一朝。其中咸豐朝寶泉局所鑄錢咸豐元寶有“當百”、“當二百”、“當三百”、“當五百”、“當千”等五種面值。當時採用了銅鐵並鑄的形式。“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咸豐元寶”等錢幣都是屬於寶泉局。

目前就有這樣一枚咸豐元寶花錢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此枚錢幣保存完好,幣麵包漿醇厚,材質為黃銅,色澤呈現金黃色,銘文字體雕刻得精緻而又清晰,錢幣表面佈滿紋飾,正面刻著“咸豐元寶”四個字,旁邊是花卉、中國結等紋飾,背穿上下“當百”,左右滿文雕刻寶局名,旁邊也有紋飾,佈局嚴密,設計精細,刀工精湛,形制規整,看上去既大氣又美觀。

虎拍藝術網:清代咸豐元寶花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