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国民为了侵略战争如此付出,最终换来了两颗原子弹

在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中,日本曾实施著名的“一亿总动员”,将全体国民推向战争。日本青壮年男性作为军人在前方参战,后方则是千千万万个“军国家庭”,无数的“军国少年”、“军国少女”、“军国妇女”、“军国之妻”、“军国之母”等等,都为战争奉献力量,即所谓“铳后奉公”。今天我们说“原子弹下无冤魂”,有着充分的根据。

二战日本国民为了侵略战争如此付出,最终换来了两颗原子弹

(2008年日本电影《我想成为贝壳》用较多篇幅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后方民众的生活,影片中日本国民对战争的支持和“奉公”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满足侵略战争的兵员需要,当时日本政府对家庭的最高要求是“养育作为皇国民的子女”。当时的日本有名言:“对不论怎样喜欢疼爱的孩子,一旦应征,都祝贺并鼓励他,并高高兴兴地把他送上战场”。传统相夫教子的日本贤妻良母形象,在战争中变成了“培育日本的小国民,一旦需要则舍命报国”。著名的侵华老兵回忆录《东史郎日记》中,东史郎回忆,自己在接到征兵令即将走上战场的时候,前来送别的母亲平静地对他说:“这是一次千金难买的出征,你就高高兴兴地去吧。如果不幸被支那兵抓住的话,你就剖腹自杀。因为我有三个儿子,死你一个没关系。”

二战日本国民为了侵略战争如此付出,最终换来了两颗原子弹

(《东史郎日记》,记录了一个侵华日军士兵的经历,其中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料。侵华日军老兵东史郎晚年多次来华谢罪,为此承受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巨大压力)

为了确保兵员,1939年日本政府提出了著名的口号:“为了国家,生吧!”当时日本计划20年中增加2800万人口,每对夫妇要生5个孩子。于是,全日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口战”,少男少女们纷纷“结婚报国”,“育儿报国”。当时日本流行管婴儿叫“宝宝部队”,生了孩子说吉利话:“恭喜,又生了一个战士。”日本政府公开表彰多生孩子的家庭,最厉害的家庭结婚20年生了16个,其中10个男孩,被称为“日本第一宝宝部队”。问这家的爸爸,孩子长大干什么?爸爸回答:“10个男孩子全都去当兵。”

二战日本国民为了侵略战争如此付出,最终换来了两颗原子弹

二战日本国民为了侵略战争如此付出,最终换来了两颗原子弹

(今天的“宝宝部队”与“军国少女”,不过这在平成时代意义已经与昭和时代大不相同)

“一亿总动员”中,不但生孩子,饮食也要为战争服务。日本政府号召:“国防从厨房开始。”于是,日本国民“遵守食堂的战时性”。粮食供应日趋紧张,日本老百姓就吃“国策炊”,也就是蒸米饭前先用水充分浸泡,据说这样能让米“增重”。再后来,日本老百姓就吃“决战非常食品”,也就是用芋头、野菜做成的饭。这些都是“国策料理”,忍饥挨饿也要推广。

二战日本国民为了侵略战争如此付出,最终换来了两颗原子弹

(身着“劳动裤”的日本女性)

穿衣服也要为战争服务。日本政府强调“灭却个性,激励奉公之心”。于是,日本男性在各种场合不再穿和服或西服,一律改穿与陆军士兵军服相似的“国民服”。日本女性也不再穿和服,穿上了日本东北地区妇女的劳动服,扎腿式样的劳动裤。棉花在战争时期要用去生产军需品,属于军需物资。所以日本政府号召:“为了国家而堂堂正正穿着织入爱国心的衣服。”于是日本人普遍穿人造纤维做的衣服,质量低劣。

二战日本国民为了侵略战争如此付出,最终换来了两颗原子弹

二战日本国民为了侵略战争如此付出,最终换来了两颗原子弹

(日本在战争中发行的债券)

1940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著名的“七七禁令”,禁止制造贩卖奢侈品。“一亿总动员”的日本国民开始与“奢侈”开战。东京到处挂满标语口号:“奢侈是敌人!”“是日本人就不要奢侈!”各种“妇女挺身队”、“奢侈监视队”纷纷组建,上街巡逻。看到有穿着华丽的女性,先上去警告,不听话就当街扯掉。女人烫发被视为“奢侈行为”,东京有的街道干脆张贴布告:“禁止烫发者在我町通过。”甚至发现烫发者,当街强行剪头发。至于“储蓄报国”、购买“报国债券”,更是日本全社会必须的。“国家需要资金,即使只喝粥也要储蓄。”“节约一根羊毛也是对皇军的感谢。”当时日本甚至号召为了节约用电支援战争而改变晚睡习惯,提出口号:“睡觉的时间也是奉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