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理由给自己,今天,我要按时下班!

找个理由给自己,今天,我要按时下班!

《素书》节选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除了人名。

  • 这是许多职场新人的影子,不抗争,很难改变。

  • 找个理由给自己,今天,我要按时下班。


1.干活实在的年轻人

作为单位第一批招录的大学生,他被分配在办公室秘书的岗位上。

想着来之不易的岗位,本就严格自律的他更加严格自我要求。

很少迟到,从不早退,兢兢业业,有求必应。

没过两年,他基本能够写的一手好文章,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需要。

从那以后,大小文章,只要有空,都会安排到他的头上。凡是出差办事,如果别人不愿意去,他总是被征召调遣。凡是借调,他总跑不脱,哪怕家里乱成一锅粥。

其他部门,经常请他帮忙。大热天,他被叫去搬东西、修电脑、改文章。忙完了,其他部门的领导只是习惯而机械地笑着说“大学生就是大学生,水平就是不一样,下次有问题还得麻烦你啊。”

才来二年,他也不想多说什么。再坚持坚持,领导和同事们都看着我呢。

虽然加班加点,但是,那种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2.想不明白的为什么?

又过了二年。期间,在一位挂职领导的帮助下,他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曾经几次代表单位在本省系统内的调研大赛中摘得桂冠。

写作总结,经验报告,自查报告等等早已经不在话下。用句网络语言表述: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其他部门的工作他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加班加点的状态始终不因能力提升而有所缓解。

来了四年。兄弟单位的一个同龄人,同时进来的大学生,有的已经解决了正科问题。而他,依然是大家的“及时雨”,办公室的好秘书,每年的优秀获得者,领导口口声声中的能手。

他觉得很奇怪。是自己不够优秀?那为什么年年都是优秀呢?是自己态度不够踏实?也不对啊,大家有什么事只要自己能办,从来没有推托过啊?

那一夜,他有点失眠。

终于,单位进行了副科级竞聘。满心欢喜的报名,准备,参加,最后,居然笔试面试第一也不能奏效。领导解释说:“你太年轻了,再锻炼两年。”

他居然无语。

又一次,单位福利调整,他再一次感觉被抛弃。年轻同志本来跟老同志收入有差距,尤其在薪级工资方面。而调整的方案将差距放大2.5倍,以此为依据计算绩效工资基数。

他再也无法淡定了。

不管为什么?改变是必须的了。

3.找个理由给自己,每天按时回家

“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

从此,工作中的事情他慢慢做,今天做不完,还有明天。其他部门的事情,只要叫了他都应承着,也不直接拒绝,但再也不是随叫随到。一个个需要写的材料,他也不绞尽脑汁的撰写了,过得去就行,甚至有时候故意留点错误给领导。

每天按时回家,他把多出的时间用来读书,名人传记,春秋战国,兵法谋略,阳谋阴谋,反正他觉得好看的书,他都买回来读读。时间久了,他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国与国,人与人,千百年来,其中的本质关系又何其相似?历史上,有多少看似肯定赢的战役因为主帅而变化莫测?岁月里,有多少良才名将沥血一生却死于愚忠?政治中,有多少利益瓜葛引导着决策走向?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定的一定,必须的必须。一切都在变,唯人性不变,唯本质不变,唯平衡的基本法则不变。人,永远不要期望什么事是一定的,你只能尽力把所有的不确定性削弱,通过积极创造条件,让种种不确定性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减弱,无限接近确定。这就是成功。

所以,他变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变了。

每天,

他总能找个合适的理由给自己,按时回家。

找个理由给自己,今天,我要按时下班!

《素书》节选

4.有些话,需要别人说,反复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还是一如既往。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认真办好。不犯错误,让人抓不到把柄。

其他的,看心情。大不了就这么混着呗。

他按时来,按时走。似乎看透了命运,服从了命运。

这样一来,倒是把主任给害苦了,经常加班,时常挨骂。但他就是不愿意再像个傻子那样,仅仅为了年底优秀等次再拼命。

在职场里,你想说的所有话,80%以上会有人帮你说,只要你忍得住,定得住。除非你的利益与他人无关。如何通过别人的口,把自己期望说出来,唯有一点——捆绑。

终究,小刘同志是忍住了,定住了。有一天,他的直接领导跟他说,单位不久准备进行两年一次的竞聘,希望他好好准备,争取不负众望。希望他把工作状态调整好。

“看来领导是掐不住了。”小刘心里想着。“可能以前的老领导也关照过了?”虽然有点疑问。但是,不管如何。反正,机会来了总是好事。

想想这几年,卖力 拼命无人管。洒洒脱脱却惊喜。不禁心里对这个职场法则既无奈,又想笑。这是不是古人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可笑可叹。

5.再烧一把火,帮领导坚定支持你的理由

慢慢地,他学会了不显山不露水关注某事,关注动态,在琢磨业务的同时,兼顾琢磨人。

机会总会来的。只要你坚持关注。职场中,缺少的从来不是机会,而是抓住机会的方式,顺势而为的智慧。

有一天,单位的几个职工一起进入大领导的办公室,大有兴师问罪之势。名为问政策问待遇,其实就是质问领导,为什么这次待遇调整他们的比较低。不用说,问询的结果可想而知,他们被领导骂了出来。后来,其中某人工作岗位不到两月就得到调整,据说是因为这事儿。到底是不是?只有大领导自己心里清楚。

按说,这个时候没有人再敢进大领导的办公室才对。因为他正在气头上啊。但是,这位小刘同志却不以为意,偏偏选择这个时候大摇大摆的推门而入,专门让一些好事儿的同事看到。

为什么这个时候进去?这个曾经的小刘同志后来神秘的地告诉我。其一,大家都不满意这次的待遇调整,包括我自己也不满意。但是,我还就得这个时候进去。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进去他们肯定以为我也是去质问领导的,甚至不少人也等着我被骂出来。但是,他们不会想到我会谈别的内容。当然,至于具体的谈话内容,他们更不会想到,所以也不会猜忌。其二,我之所以这个时候进去,还真不是为了找领导质问待遇。因为那是一次性的待遇,而我要争取的是终身待遇――级别问题。其三,我反其道而行之,含着泪微笑,不仅不质问领导,而且,从更高的高度对领导的苦衷深表同情,对领导的决策深表支持,对自己的问题深表期待。

听了他的话,说实话,醍醐灌顶。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真的浮现出了历史上的那些谋士,那些为主公提供奇策的智者……不服不行。

果然,大领导笑眯眯地把他送出办公室。所有想看热闹的人都瞪大了眼睛。争着问他谈话的细节。当然,他什么也不会说。只是表示服从组织的决策。后来,大领导到某办公室,一番指桑骂槐后,对小刘同志极尽赞赏和表扬之能事,夸他看问题有高度,理解问题深刻透彻。

听得这些人呆若木鸡,竞然不知道小刘还可以这么样出奇制胜。

后来,既定的竞聘如期而至,曾经踏实的小刘,也顺理成章,终于把前进途中的那些不确定变成了确定。

对这个真实的故事,您会有什么样的点评意见?如果您是小刘,您又会采取什么样的制胜策略?在您的职场中,您又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反胜手段?

我们,希望更多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