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哭鬧不止的熊孩子,除了大聲制止,還需要怎麼做?

下午,我帶著寶寶在小區花園內玩兒,看到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帶著倆娃娃,哥哥和妹妹,哥哥三四歲樣子,妹妹剛剛會蹣跚走路。不知道什麼原因,哥哥開始哭起來。大聲地哭喊。媽媽開始制止他的行為,但是沒有奏效,哥哥還是哭鬧不止,而且越哭越上勁。

媽媽開始生氣,大聲吼叫孩子:不許哭!不許哭!再哭我就不管你了!

孩子還是哭,開始躺在地上打滾。媽媽氣的臉都漲紅了。妹妹也被嚇傻了,一動不動。媽媽抱起妹妹走了。哥哥看到媽媽真的走了,爬起來就追,邊哭邊追。媽媽大步流星,堅決不回頭。

面對哭鬧不止的熊孩子,除了大聲制止,還需要怎麼做?

這樣的情景我們並不陌生,沒準兒你也經歷過熊孩子的無休止的哭鬧。我們現在來重點關注一下這位媽媽的行為動作。

首先大聲制止,呵斥孩子不許哭,並告知如果繼續哭的嚴重後果。

接著毅然決然地離開。用行為告知了這就是後果。

有什麼問題嗎?好像每個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這樣做,要不然怎樣呢?

完全沒有問題,管教孩子就是要直截了當,有理有據地告訴孩子不良行為的嚴重後果。

但是,還有第二步,很多媽媽都沒有做到,或者說根本沒有意識到。那就是給孩子指明方向,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你不要這麼做,你應該怎麼做——”

面對哭鬧不止的熊孩子,除了大聲制止,還需要怎麼做?

我們要分清楚孩子的行為和目的。在這個小男孩身上,他的目的是要媽媽的關注,他的行為是大聲哭鬧。媽媽明白了孩子的目的,就要收住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想要媽媽同意你做什麼(目的),但是你用這樣哭得方式(行為),媽媽是不會同意的(後果)。你站起來好好跟媽媽說你想要幹什麼(正確行為),媽媽會同意(目的達成)。

這樣的方式是教給孩子改變行為,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在平時的教養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教給孩子改變行為方式,而不能只注重強調嚴重的後果。

面對哭鬧不止的熊孩子,除了大聲制止,還需要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